咸阳实验学校三年级(9)班“同上一堂思政课”上,老师正向学生提问。

“同学们好,我是本节课的‘小导游’李珞嘉,这节课我想带大家去我的家乡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参观,我将协助杨老师带领大家探访革命遗迹,聆听红色故事,争做马栏小红军。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9月1日,咸阳市实验学校三年级(9)班的“同上一堂思政课”的课堂上,学生李珞嘉化身“马栏小导游”,与老师杨帆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8月29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委联合开展的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启动。为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市委组织部、市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委组织市委党校、山东马栏干部学院、咸阳部分大中小学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代表,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主要内容的马栏革命传统,认真选题备课,通过团队协作研讨、反复试讲调整、持续改进完善,打造了6节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政示范课,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大学6个学段进行集中展示。

连日来,咸阳市各学校充分利用咸阳红色资源,开展以“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主要内容的马栏革命传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采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方法,在全市871所学校、67.7万名大中小学生中“同上一堂思政课”。

聆听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了解家乡背后的历史文化、参观红色资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从课堂上的交流分享,到场馆里的深度对话,再到行走中的亲身体悟。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同学们,你知道从一粒种子到成长为一株秧苗再到变成一粒米,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

“如何让家乡推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怎样做到既要保护土地又要建设美丽旬邑?”

……

在劳动中讲“稻”理,在体验中悟“稻”理。带着这些问题,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师生们来到稻田种植基地,将课堂搬进乡间田野,在广阔天地间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更加富有解释力和感召力。

9月5日,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教室,首先来到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参观。在军战史陈列馆内,面对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镌刻印记的革命文物,老师带着学生们回忆了一段段感人的革命故事,共同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在旧址的几孔窑洞里,学生们参观窑洞里的生活环境,近距离感受先烈生活条件的艰苦,更加坚定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这次‘同上一堂思政课’的主题是继承和弘扬马栏革命传统,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比,‘行走的思政课’不仅实现了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拓展转移,还能从这些场馆中获得更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同时,其学习方式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观察、实地走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中获得能力提升与思想锤炼。”该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张龙兵说。

随后,在稻田种植基地里,一株株水稻长势喜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变化。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讲解了稻田除草、施肥、灌溉等劳动技巧,孩子们通过下田劳动,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农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水稻的生长情况。

“参观时,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稻田里,我了解到一粒米产生的全过程,也更加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这堂思政课对我意义非凡,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七年级学生王阳说。

9月5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上一堂思政课”正在进行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梁鹏正在为2023级小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业(2)班的同学们授课。梁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生动,他从嘉兴南湖的红船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今天。“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对大学生有哪些启示?”课堂最后,他向学生提问,并用24个字总结出大学生应具备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守初心、忠诚履职、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品质。

“通过梁老师的思政课,我意识到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始终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任梦欣说。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