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进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力。音准作为音乐表演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元素之一,其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合唱表演的质量和艺术传达的效果。

一、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一)发声技巧

良好的发声技巧能够确保声音的稳定性和音准的准确性。在合唱中,如果个体发声技巧不当,如呼吸支撑不足、发声位置错误或是发音不清晰,都会影响到音准的稳定性。此外,合唱需要成员之间的声音相互融合,不良的发声习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音准,也会破坏合唱整体的和谐度。

(二)共鸣体调节

合唱中,共鸣的良好调节可以增强声音的共振效果,使声音更加饱满,从而提高音准的准确度和表演的感染力。共鸣体调节不当,如紧张、口腔共鸣不足等,都会使声音听起来尖锐,严重时会导致音准偏离。良好的共鸣调节需要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充分的练习来实现,合唱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共鸣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用身体的共鸣腔来增强声音效果。

(三)声区影响

在合唱中,不同的声部有着不同的音域和声区特点,每个声部在其舒适声区内演唱时音准控制相对容易。然而,在接近声区过渡区或超出舒适音域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控制力来维持音准的准确。此外,声区之间的协调也对合唱的整体音准有着重要影响。

二、音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身体发育变化

中学生处于生理快速成长和变化的阶段,这对合唱中的音准训练带来了特殊挑战。尤其是声带和呼吸系统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声能力和音质。这些生理变化使得学生在合唱中保持音准的难度增加,特别是在声区过渡和控制长音时。因此,音准训练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因素,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二)音乐感知不同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高识别、节奏感知和音色辨识等,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和掌握音准的效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感知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三)心理调整不足

在集体合唱活动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担心被批评等心理因素而影响其音准表现。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三、音准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音高的听辨训练

通过系统的听力训练,如音阶练习、音程识别和旋律复唱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高感知能力和音乐记忆力。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辨识和模仿音高,还能增强他们对音乐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二)利用发声方法提高音准

正确的发声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控制、发声位置的选择和声音的共鸣调整,都可以显著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准的准确性。教师要重视发声技巧的教学,通过专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例如,通过腹式呼吸的练习来增强呼吸支持,使用声音暖身练习来提高声音的灵活性和控制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合唱中更好地控制音准,还能改善声音的音质和表现力。

(三)乐器辅助练习合唱音准

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作为伴奏,为学生提供稳定的音高参考,可以帮助他们调整和修正自己的音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弹奏音阶、和弦或合唱作品中的旋律线,让学生跟随乐器演奏来练习唱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进行模仿和学习音高,还可以增进他们对音乐作品结构和旋律线条的理解。

(四)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在合唱中,学生要在众多声部中准确无误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复杂声音环境中保持音准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来加强这一点。例如,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音量和风格的背景音乐中练习唱歌,或是在其他声部同时演唱时专注于自己的声部。分组对唱、轮流领唱等形式的练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注意力,还能提升他们在合唱中应对各种干扰的能力。

音准的培养与提升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训练,还是一种艺术性的塑造。它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达到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最终目标——培养具有高度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个体。在这一过程中,音准训练作为基础和核心,对于提升合唱艺术的整体水平、实现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深远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靖边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