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不仅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还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必要教学实践。探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是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而有效实施好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与基础。

现代小学数学发展的趋势是数学生活化、儿童化和现实化,即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为基点,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积极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讨论、概括、总结等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途径,进而获取学习经验,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探究的愉悦和创新的启示,等等。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一、精准备课,找准教学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教学准备对高效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学准备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既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又是教师在学科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教学预案的创造性工作。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教师一定要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核心教学内容,然后再实施整体性教学规划,以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统一。

以数与代数的教学为例,某版本教材一年级起始课是认识1—10,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初步建立自然数概念的基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认识数的规律的基础,学生通常是按照“具体(生活实物)—半具体(教学模型)—抽象(数位记号)”的规律认识数的,进而形成数感。因此,教师将“数”物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读写等活动,认识物件数量与“数”的对应关系,建立实物、模型与数的关联,进而掌握“数”的符号与读写,最后形成对数的正确认知。                        

教师带领学生在对实物数量的比较中认识数的大小、顺序与多少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量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物件的增损(增减)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的加减概念,这既能为学生学习数的运算奠定基础,又能为他们之后学习100以内的数和多位数进行铺垫。而认识三位数是对数的认识发展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学生从现实中的“生活数”向数学的“理论数”发展的关键,因为对小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容易感知,而那些大于100的数,尤其是多位数,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想象力,这也是学生数感发展的关键,因为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概念“数位”的确立,它是学生认识多位数及自然数列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应统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这些核心内容的教学实施方面突出重点,力求高效。

对数学课程的其他学习领域,教师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以把握核心的教学内容,并能将其落实到教学准备环节之中。

二、关注联系——思索教学的铺垫延展

教师需要理清教材的纵横联系,然后从宏观角度建立整个的数学教学网络,把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作下一个新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把之前的相关知识作为当前知识学习的一个基础,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重视基础,适时复习;关注当前,适当拓展”的教学思路,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形成“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探究未知”的学习模式,把复习、铺垫、学习和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数与代数中有2、5、10数数和50、100、500、1000数数的教学内容,这首先体现了同一领域数数教学的关联;2、5、10数数活动也为学生后面学习乘法口诀进行了铺垫。再如图形与几何中学习的平面图形,一方面是同一领域内图形的认识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即由初步感知辨认图形到认识图形特征、图形变化;另一方面把图形的认识应用于测量(如长度、周长、面积、体积和容量等)和数的学习(如分数的直观表示等)之中。

三、抓住关键——探求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效课堂的关键还在于要把理解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就需要一些有效策略。

(一)目标整合策略

在教学预案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认真分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某些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教学目标的优化。如星期(测量范畴)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按顺序说出一星期内七天的名称。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结合教材设计的关于一周天气情况的统计记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表格,让学生留意一周的天气状况,及时进行记录汇报。这样的目标整合同时也为学生之后学习统计奠定了基础,远比单一的目标教学意义更大。类似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还有很多,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这样的实施意识。

(二)教材优化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某阶段的教学内容编排进行调整,这对学生形成完整概念十分有益。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某些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设计,这样会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如扩分和约分,对图形的5等分学生操作不太容易,教师可以设计圆形纸、长方形纸的对折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并掌握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等。

(三)情境预设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把数学素材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更易接受的资源,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预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创设情境。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日聚会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分蛋糕时怎么分的讨论及实际操作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均分、分的份数、取的份数及分数含义及表示方法,这样就能把静态的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探究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四)活动优先策略

实践证明,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在操作中学、在游戏中学。因此,教师可以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如教学七巧板时可以出示一组拼图范例,先让学生动手模仿拼摆图案,接着培养学生图形辨认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图能力。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也可以设计类似的实践探究活动,如长度的测量、三角形特征、方向、跷跷板等。

(五)学法引导策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学习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以及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如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正确的数量关系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应提前考虑以哪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是线段图分析法,还是实物图表示法;对图形认识是比较分析还是知识迁移;对周长、面积问题是公式计算还是问题转化;等等。

(六)练习设计策略

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在知识应用中提高能力,发展思维,习得方法,积累经验,形成思想。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和学生能力发展要求等,精心设计练习,做到有目的、分层次、多形式,且适量适度。如教学分数的种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你能对下面的分数进行分类吗?并说明分类理由(基础型:对概念的直接巩固)。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两人合作:你能用手中的数字卡按要求拼出分数吗(开放型: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巩固分数的分类,并能进行一定的发挥)?你能在下列不同类分数中找到数值相等的两个分数吗(拓展型:为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铺垫)? 等等。相信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分类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加深刻,既增强了练习的多样性、层次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方式的习得。

当然,以上这些策略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往往不是单独应用的,而是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综合使用的,这样才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四、充分准备——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有了对教学预设的充分准备,在实施教学之前,还要重视相关教学资源(教具、学具等)和资料的准备。如测量就需要提前准备学具袋、软尺和生活中收集的一些测量物件等。此外,必要时还要结合教学需要设计学习单或课件。教师有了这些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目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核心素养发展才有保证。如教学分数的种类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及自主探究,认识分数有不同种类,这对学生建立真、假、带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意义重大。

总之,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应以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扎实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与总结教学提质增效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浐灞第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