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其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只有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学、寓教于行,方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一、寓教于乐,构建适合学生的内容体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PEP(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教材围绕家校生活、兴趣爱好、人与自然等话题展开,涉及多个文化领域。结合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笔者确立了四个年级四大主题,并在逐步完善这四大主题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内容。三年级以饮食文化为主题,四年级以服饰文化为主题,五年级以节日文化为主题,六年级以节气文化为主题。每个主题紧扣学生兴趣点,从文化起源、文化常识、文化与家乡、文化与我等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和实践探究。以饮食文化主题为例,笔者把它分为饮食文化起源、中华饮食文化、家乡饮食文化、我的美食等四个部分。“饮食文化起源”主要是介绍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饮食文化是如何诞生和演变的;“中华饮食文化”主要是介绍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有代表性的地域饮食文化习俗;“家乡饮食文化”聚焦本土餐饮介绍饮食文化特点;“我的美食”则是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美食。每个部分都结合教材,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5“Let’s eat!”中学习bread、milk等食物时,就此引入对sandwich、hamburger、dumpling、hot pot等常见的中西方食物认知,通过这些食物了解中西方饮食的历史、习俗,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国美食的健康多元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注意收集食物背后的故事。例如,在讲sandwich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三明治的由来。在讲dumpling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在讲hot pot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提及《Stone Soup》的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他们所熟知的地方美食,给学生布置包饺子并尝试用英语讲述制作过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美食之美。很多学生家长还主动参与到美食制作的过程中,协助孩子制作演示文稿、短视频,共享亲子之乐。值得注意的是,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要常见常新,不断丰富,形成与教材配套的完整体系。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上,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自然融合,不能牵强附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二、寓教于情,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情感的认同。一是比历史。相比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积淀出优秀的文化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内容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文明成果,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二是比内涵。中华大地幅员辽阔,56个民族文化基因相同,多元共生。通过对比,笔者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比发展。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绽放着灿烂的光芒。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例如,在教授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第五课时“Read and Write”时,运用句型“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复习季节,摒弃传统的chant、sing等形式,节选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学生复习四季的同时,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在教授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 Unit1“How can I get there”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位于山东的秦直道,让学生了解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稳居世界第一。通过学习这些辉煌的历史演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得注意的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寓教于学,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学习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浸入式的体验,才会形成最深刻的印象。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两条途径开展浸入式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一是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英语元素,探究文化差异,丰富知识储备。布置探究式作业,寻找身边的英语标识,了解英语标识的规范用法。开展“啄木鸟”行动,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错误英语标识,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风景区和文化公园等地,收集整理解说词,逐条进行中英对译,逐一搞清原委。鼓励学生用英文为同伴和家长解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二是组建英语学习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开展“中华传统经典故事我来讲”“经典剧目我来演”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文化内涵,体验文化差异,提升文化素养。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朗读社团就以中国古诗词、中华成语故事、中国名人故事、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发了系列课程。在社团活动中,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会了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特别是在讲授中华古诗词时,我们引入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三百首》,让学生通过对比切身体会中国古诗词的精美,感受英语翻译的精妙。社团还组织学生积极尝试制作朗诵作品,以微信公众号展示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树立了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寓教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中英文知识的难易程度,以正向评价为主,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寓教于行,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围绕各年级确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主题,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我们在三年级进行手抄报展示,四年级开展制作传统节日贺卡活动,五年级开展主题英语故事会,六年级开展英语主题演讲。每个大主题下设立若干个子主题供学生选择。例如,开展制作传统节日贺卡活动,相应开设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每个学期组织活动一次,贯穿整个学期始终。活动设置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演阶段和宣传推广阶段。学期初,通过教师宣讲,引导学生选定主题,明确展演的大体时间和形式。学生带着任务,驱动式学习,教师分阶段检查指导。学校设立英语活动周,组织学生集中展演,评出优秀作品在全校通报表彰。同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教师个人朋友圈等大力宣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以六年级为例,每学期初我们就会围绕二十四节气启动主题演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推送专题学习资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利用课后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在自主报名参赛的基础上,我们会在班级先进行初赛,最终确定参加学校英语演讲大赛的人选。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要鼓励人人参与,注重过程跟踪,及时指导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世代成长的源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内容体系,创新教学形式,让英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有情、有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力、有效,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探索。我们要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全过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学生的文化自觉,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