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是学科德育融合的重要载体。怎样深度挖掘这些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把这些课程上出“思政味”,让学科德育融合更加“入味”,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优解”的问题。

一、立足学科,保持“原味”

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劳动等都是相对独立的课程门类,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这些学科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目标、内容、体系、方法、评价标准等,但它们之间也不是彼此完全孤立、水火不能相容的“绝对对立”。在学科德育融合中,既要改变教师“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不融合”观念,即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就可以了;也要改变教师“硬加塞”的做法,即生搬硬套地将一些时政素材、国家政策甚至思政学科内容强行塞进课堂,造成德育元素与学科知识“两张皮”,使自己的课堂变成了“四不像”。学科德育融合对学科来讲,前提是要保持自身特性、体现学科特点、落实学科目标。如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它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以下问题来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一是烛之武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你最欣赏哪一点?请说说你的理由。二是你还能想到哪些人也具有烛之武这样深明大义的爱国主义情怀?三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我们应该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结合了教材内容,体现了学科特点,又升华了学生情感,很好地进行了学科德育融合。

二、强化引领,增强“党味”

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思政课,发挥全科育人功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同党的领导、融合党的领导。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育德”必先育师,学科德育融合,需要思政教师与学科教师“手拉手,向前走”,共同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思政课教师作为培根铸魂的主力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明方向、举旗帜、把好关,打牢学科教学的“政治底色”,指导学科教师在德育融合中明确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都要有请党放心、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有我的责任担当。可以通过思政课“大练兵”、思政“金课”评选、思政精品课展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科“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可以结合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学科德育系列主题活动,如以“思政大讲堂”“学科德育、党员先行”“党员教师教学大比武”等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活动、“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研讨交流活动等,让学科德育内容实起来、形式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可以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地方特色课程,围绕政治认同、道德观念、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修养、法治意识、责任担当等重点内容进行德育元素的“供给侧”改革,让德育融合“上搭天线”“下接地气”。

三、紧跟时代,融入“鲜味”

时代在不停发展,学科在不断更新。每一门学科教学都要多呈现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体现浓郁的时代特色。当然,把德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把时代气息渗透课堂内外,如同把“盐”溶入“汤”,二者交融,润物无声,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如初中地理《秦岭》一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相关资料和活动,了解秦岭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讲授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这个重大新闻事件。在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2020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为什么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当好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今天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起走进巍巍大秦岭。教学设计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为主线,分“巍巍大秦岭——和合南北、悠悠生态情——泽被天下、拳拳赤子心——和谐共生”三个篇章。经过学习探究,鼓励学生争当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彰显特色,培育“风味”

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科德育融合过程中,既要发挥思政学科的引领作用,又要强化学科德育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找准德育融合的切入点。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属性明显的学科,重在突出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属性明显的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注重把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艺术、体育类课程注重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运动习惯,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艺术素养、体育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充满热爱,厚植“情味”

爱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都要热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爱岗敬业,都要爱自己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充满热爱,厚植情感,才能使每一堂课有血有肉有灵魂。第一,教师要有“爱国情”。我们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失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就是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爱国的人谈爱国。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第二,教师要有“爱岗情”。要热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思维品质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些特质是进行德育融合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正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方法、思维方式,教师应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思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第三,教师要有“爱生情”。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授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寓情于理,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本质是唤醒,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复杂工艺,具有浓厚的情感味道。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情”和“爱”,是最为宝贵的德育因子。

德育融合,贵在“入味”。在学科德育融合中,只有保持学科的“原味”,增强课堂的“党味”,融入时代的“鲜味”,培育独特的“风味”,厚植热爱的“情味”,所有学科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如“烹小鲜”一般,为学生“烹饪”出“工艺精湛”“五味俱全”、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