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这道题,已知三角形的夹角和两条边,应该用什么函数……”“作文首先需要审题”“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特别多的文学名著小说,比如……”

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出现在上千个屏幕之中,涉及小初高中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科目。多种类型的知识充实着乡村孩子们的暑假,公益支教的“微光”照亮了乡村学子的求知之路。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振兴的号召,青岛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第八期“微光”线上公益支教活动近日举行,招募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志愿者,面向云南省、山东省、河南省部分地区的400余名村镇学生进行暑期公益支教。

一对一辅导 看到每个孩子的不一样

据介绍,此次支教活动以线上“一对一辅导”和讲授公共课的形式进行,既针对性开展个体辅导,也组织多种类型的公共课拓宽学生视野,帮助乡镇学生扎牢基础的同时,又打开看世界的新窗户。

线上辅导环节,首先根据志愿者的辅导意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志愿者与学生进行精准匹配,争取满足双方需求,实现成功“牵线”。这场为期15天,独特又充实的知识传递交流之旅就此启程,志愿者和学生开展了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教与学活动。

青岛交通大学电子科技专业志愿者苗婷婷授课过程

由于远距离教学,微光线上支教开展困难重重,志愿者们努力探索解决方案,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弹性沟通,调整教学方式等来克服难题。最终,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齐心努力下,线上支教顺利开展,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得到了保障。

志愿者郭一潼表示,备课期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易于小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案例,也会提前多次测试教学设备和软件,确保上网课的过程不会出现差错。

公共课讲授 打开多个类型的“知识窗”

公共课方面,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充分引入学院教师资源、组织志愿者备课并进行考核,精心筹备了20门公共课,面向所有学生和家长讲授,涵盖媒介素养提升、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剖析、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知识普及、情绪调节实用技巧以及西迁精神学习感悟等多个类型,从各维度拓展学生知识和见闻,为乡镇学子织就一幅“五彩知识图谱”。

“我参加了3期微光活动!已经是成熟的老师啦!感受最明显的是,管理越来越系统化,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老师综合素质也有了非常量化和细致的考核!”志愿者李盈莹对“微光”支教的感受有了明显变化。同时也有很多小朋友通过写信方式,表达对志愿者老师的感激之情,更坚定了大家“微光”支教的信心和决心。

据介绍,“微光”自2021年起已举办8期,约10万人参与其中或受益。这背后,是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一届又一届师生的共同接力,将点点“微光”贯以时间的力量,凝结成属于“微光”的闪烁“银河”,照亮乡村孩子们求知的夜空。“我们将继续竭力做好支教工作,持续点亮更多村镇孩子的希望与梦想,助力乡村振兴!”一位志愿者表示。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