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课程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在“扎根”,它是“看不见”的,但要让学生能“用得着”,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播下种子,相信时间的力量,陪伴学生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适应学生天性,激活学生学习潜能。每一粒种子,只有在适宜的土壤中才会生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就是要适应学生天性,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不同,只有教师深入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学情,找到学生学习障碍,真正实施“精准教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前置性作业,通过数据的诊断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量身定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触摸数学知识的本质,让数学变得简单一点。要想长得高,就必须把根扎深,教师教给学生核心知识,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习离不开基础的扎实、根系的稳固。唯有固其根本,方能长成“参天大树”。教师教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看不见的力量,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许多教师超前教学,有意拔高教学难度,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让知识教学变得“广而深”,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要远离“繁难偏旧”的知识教学,让数学变得简单一点。教师要把握数学核心知识,重视课堂教学方法,让知识的种子在课堂中“扎根”。

笔者曾经听了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一位青年教师教学“5+3”,这节课知识简单,很多学生无师自通,都知道计算的结果。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触摸数学知识的本质,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数学知识因此变得简单且有深意。在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小棒,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数学画,在多元表征中内化;教师让学生尝试编数学故事,在数学建模中理解知识。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让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缓慢生长。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都是隐形的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长期浸润,从中汲取丰富的数学养料。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

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充足思考。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拉长学生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不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静心独立思考,沉浸在数学思考之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数学课,要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这样不断扎根,才会让学习之树长青,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教师设计一个数学主题学习项目,能够贯穿于整个小学学习历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慢”课堂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索和体验,课堂教学会更有效。教师要有“长段”教学的意识,不能只追求短期效应,而要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更漫长的数学学习历程中去考量。

慢慢走,朝着明确的目标日日精进。做一位有“钝感力”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有简单平静和宽容大度的心态,把“根”留住,真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慢速度,才有“加速度”!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