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莹,女,汉,1988年4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青岛市未央区青岛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校教师。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10余年,热爱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以培养新时代特色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持续进行教学研究和课堂创新,探索“案例引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情感共鸣”的课堂教学模式,2020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22年被学生评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积极探索“以赛促学、以学笃行”的实践育人教学改革,连续五年指导学生在各类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奖,并基于高水平竞赛,带领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信息智化的土木工程专业内涵,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交通等工程案例体现的敬业创新和攻坚克难品质为导向,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是山东省一流课程-《土力学》课程负责人。在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学生成长交流中有机融入多模态思政元素,知行合一、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立志增信崇德向善,鼓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大国工匠”,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苦奉献、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案例引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情感共鸣”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本科专业教学的对象大多是一批聪明且善于利用互联网络获取“快餐”资源的“零零后”们。课堂教学中有三大问题日益凸显:1) 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学生普遍具有定力不足、兴趣不高的特点。2) 受“快餐”资源影响,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寻找解决问题的直接办法,却疏于通过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3)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更乐于进行自我展示。

因此,课堂教学难点从“如何教好知识”向“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迁移。课堂教学痛点从“如何教会学生知识”向“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融合创新”迁移。

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和痛点,不断学习和思考,坚持利用假期深入房屋建筑、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一线,寻找鲜活的工程案例支撑理论教学,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来源于“生活体验和实际工程”,实现课堂教学的“实际工程案例引导”。

此外,在教学之余,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从学生角度体验专业学习过程,理解并欣赏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从而挖掘学习中的有效正向刺激元素,努力打造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快乐”课堂。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利用“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手段,和学生一道在工程案例中讲好“大国工匠”故事,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上同向同行,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在教学效果上互相促进,带领学生秉承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新时代工匠精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探索也帮助更加深刻地理解行业发展内涵和工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核心思想,引导自己更加热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坚持不懈的教学探索也收获了许多肯定,多次在校级、省级等各类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并在2020年评为“优秀教师”,在2022年有幸被学生推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在教学的道路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以赛促学、以学笃行”的实践育人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工科专业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带领学生完成实践训练。

在数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业正处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不断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有关“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新兴技术,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等优质的大学生专业竞赛。鼓励学生自主搭建大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以竞赛题目为抓手,将行业新技术、新需求与传统教学更好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建筑的认知。

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竞赛,进行“竞赛与毕业设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将竞赛项目内容有机融入毕业设计中。为了有效保证竞赛辅导质量,引导学生从竞赛中深入理解信息智化的土木工程专业内涵,竞赛辅导采用“教师-工程师”双师联合模式,共同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专业讨论”,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沟通合作的交流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全方位引导热爱专业,切实保障“赛设融合”效果,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通过不懈努力,指导的学生连续五年在各类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奖。学生获奖那天的笑容,是治愈心灵消除疲累的一剂良药。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竞赛,深刻理解并践行“知行合一”,实现“以学笃行”。

三、“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大国工匠”的专业人才素养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是首要任务。在工作中牢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等多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专业知识、科学家故事、大国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路径,引导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主客体交融,把专业能力和思政意识有效融合提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质量。

在各类党团活动和专题培训中,通过研讨、视频观看、实地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理想与实际紧密结合,将显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隐形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互相衔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依存,实现如盐入水的思政育人,锻造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品格。

此外,对于已毕业的学生,坚持主动关心其在工作岗位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动态。深知毕业后的五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鼓励学生在工作中要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碰见工程难题要乐于请教、勇于担当;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尽可能给与学生各类帮助。从不以学生毕业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终点,通过毕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路径还能够反思当下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持续改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将与众多教师一起坚守育人一线,立志于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新时代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