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改革也迈入了“深水区”。“减负提质”“作业管理”等新政带来的新要求,成为教师们亟须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长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总是倾向于把作业与成绩画上等号,总想给学生“加点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需求和情感需求,忽略了作业是为学生设计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在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方面,部分教师更多的是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新生态,却很少站在“学”的角度上去赋予“双减”背景下作业功能新的内涵,使得作业的优化设计未能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因此,想要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就必须深入探索“双减”背景下作业的优化设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抓住学习的兴趣点,拓展作业的广度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但在学习中,因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固有的作业练习感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内外作业时,需要教师开动脑筋,通过设计多维度的作业练习,着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练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神奇、有用和美好。如《小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可设计三个层次的探索练习。第一层:你能在8、80、800的后面分别添加上一个单位名称,使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吗?学生完成后,再挑战第二层:你能在等式不变的前提下,将所填的单位名称改成完全相同的吗?最后,再抛出第三层:如果去掉单位名称,等式还成立吗?请证明。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融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既聚焦本位,又具有广度。

二、抓住知识的核心点,提升作业的效度

有效的作业设计需要两方面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前者重在形成基于标准的练习体系,用更少的量达到较好的效果。后者重在通过作业激发学生的内在投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只关注某一方面,就会偏离作业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需要在作业的效度上着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结构,把握核心知识或能力在各年级段的要求,清晰总目标、递进目标及核心目标,把准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关联,并以此界定课时或单元知识的核心点,设计少而精且富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摈弃低效、无效的重复性作业,从作业的内容上优选,形式上精设,提升作业的“质”和“效”。

三、抓住思维的障碍点,增加作业的厚度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是一个围绕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活动的思维过程。学习中,学生思维困顿、受阻的地方,应是教师在教学中用力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对数学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前作出预判,从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对课堂练习进行深度开发,丰富习题的内涵,把习题变得“厚实”,畅通学生的思维。如在《小数的近似数》一课的学习中,1和1.0的意义不同很容易理解,但取值范围不同、精确度不同却是个难点问题,学生总是难以理解到位。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练习:小明身高约1米,小亮身高约1.0米,1=1.0,所以小明和小亮一样高,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或做图分析。学生经历这样的说理分析过程,不仅能对难点问题有新的认识,还能掌握证明推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暴露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障碍点,设计巩固、提升性的作业练习,最大限度地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之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请各举1~2个实例加以说明。学生在事件描述中,就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四、抓住能力的提升点,把握好作业的坡度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要清楚所设计的作业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数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三会”的本质上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三会”又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数学教学课程目标。具体来讲,分别对应着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深度思考:应通过什么样的作业内容、形式来引领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将视线集中在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上。如针对《认识周长》一课,可设计前置性作业:如果你只有一把直尺,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你的中指长度、宽度和颈围、腰围吗?试试看,并把你测量的过程记录下来。显然,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中指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但颈围、腰围则需要“化曲为直”,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初步认识到不同形式的“周长”。此外,教师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作业的坡度。在设计作业时,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前进和提高,让问题解决水到渠成,打牢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根基。如学习《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你能将下面的图形分类吗?试试看并说说你的分类理由。学生会在不同分类方法的对比中,抽丝剥茧,逐步总结四边形的共性,从而认识四边形。

五、抓住学习的延伸点,拓展作业的宽度

作业是学生的思维旅程,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升自我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思考,以及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等,很多都是通过作业获得的。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过程,还是传播文化、完善人格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过程。因此,设计作业不仅要关注数学学科的教学功能,还要注意挖掘学科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功能,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积蓄力量负责。因此,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习题,应不断拓展作业的宽度,紧扣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设计一些能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广度的习题,架构起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引桥”。如在《植树问题》一课的学习之后,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路灯问题、锯木问题、楼层问题,为什么都可以被称为“植树问题”?请你举例说明。学生在例证的同时,也经历了将植树问题“具体化”“数学化”的过程,深化了模型思想。

六、抓住情感的需求点,提升作业的温度

学生不喜欢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作业多、难和无趣。事实上,学生对作业的情感体验,更多来源于作业的趣味程度及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即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结合自己的主观意向及教材的重难点来确定作业的内容,但对于学生的感受,以及是否能够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却往往忽略。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情感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整体衡量所有学生的基础、能力、学力等因素,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需要,安排难易不同、梯次推进的作业题组,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饿不着”。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开设“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编作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让每一次作业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康市旬阳市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