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高考已落下帷幕。有些考生沉浸在回忆中,为没考好而懊悔,有些考生熬通宵玩游戏,有些考生感觉每天无事可做、空虚无聊……这些情况,可能是“考后综合征”。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般来说,“考后综合征”有考后抑郁、考后自闭和过度玩乐3种表征。考前压力过大或者考后过于放松,都会使考生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等待考试成绩、录取结果的过程,也可能导致考生出现情绪波动。

医生提醒,考试后一周以及出成绩后一周,是“考后综合征”最容易发生的时段,考生和家长要调整好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考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青岛交大一附院副院长、山东省精神疾病创新团队带头人马现仓表示,中高考结束后,考生的心理需求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孩子,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凸显出来。

“考后,我一直在想,自己哪道题做错了,分数是多少。父母也不理解我,我们在家经常吵架。”刚参加完高考的小丽由于担心考试成绩,出现过度紧张、坐立难安的情况。就诊后,青岛交大一附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中心负责人李业宁认为小丽处于焦虑状态。

“成绩是未知的,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现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很多事。”李业宁为小丽进行了认知行为治疗。经过心理疏导后,小丽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

每年中高考结束后,李业宁都会遇到不少因心理问题来求助的考生。李业宁告诉记者:“出成绩前后往往是考生压力最大的时间段。特别是发挥不理想的孩子,一旦成绩和预期差距较大,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志愿选择阶段,一些考生会因为报考的院校、专业等和家人意见相左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志愿填报出现失误,没有选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考生情绪上的反应也会很大。”李业宁说。

选择适合的减压方式

“中高考结束后,考生的时间突然变得充裕,应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看电影、参加同学聚会、阅读、去户外旅行、走亲访友、运动健身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方法。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马现仓说。

“我儿子从高考完第一天开始,夜里三四点才睡,上午11点才起床,然后在电脑前坐一天。最近,他的眼睛开始出现严重不适。”考生家长王女士说。

不少考生认为高考结束意味着熬出头了,开始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每天忙于聚会狂欢、通宵上网、熬夜刷剧、打游戏等。兴奋过度的后果是身体因超负荷运转导致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由于长时间在‘高压’下学习、生活,一些考生在考试结束后,会通过狂欢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这个时候,考生往往处于特别兴奋的状态,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对于孩子的过度宣泄行为,家长不能撒手不管,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李业宁提醒。

一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会出现茫然心理。李业宁说,这些考生平时除了吃饭就是看书。现在考完了,书不用看了,他们就不知该干些什么了。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考生从紧张的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真空状态。这段时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组织家庭旅游或是帮助考生培养兴趣爱好,如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一门乐器、考驾照等,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大学。”今年参加高考的刘同学说,“我已经尽力了,但不可能超过身边所有别人家的孩子。”

6月24日开始,高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刘同学的爸爸听说同事家的小孩成绩非常优异,可以上一所好大学,反观自己儿子的成绩刚上一本线,就拿刘同学和别人比较。每当父母聊起这些,刘同学就非常烦躁。

“家长应引导考生正确看待成绩,避免与考生反复谈论高考、成绩等话题,不要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应尊重考生的付出。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马现仓说。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李业宁说,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接受事实。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留意孩子的心态。发挥不理想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好否定和怀疑自己,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效果有限,可以请要好的同学、聊得来的亲友安慰孩子。

“当发现考生有焦虑、抑郁或其他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聊天和倾听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必要时,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帮助。”李业宁说。

马现仓建议,考后,考生父母应注重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和考生一起学习、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改善考生的孤独感、自卑感或焦虑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考生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