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高考“312”模式中,历史学科占据基础地位。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新型高考犹如“风吹幡动”,对每位教师提出“自我觉醒”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必要的课堂验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与魅力课堂有机结合。

一、 高中历史魅力课堂建构模式图示及论证

该模式共包括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阶段为建构探源阶段,包括背景透析,问题提出的环节。第二阶段为建构生成阶段,包括四个环节,即问题回溯:困境与危局下传统教学手段的困窘与裂变;转机可能:破局与造境中现代教学方式的自省与觉醒;曙光初现:积淀与爆发后“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凝聚与问世;大道如斯:问题解决之路上魅力课堂的萌生与崛起。第三阶段为建构达成阶段,包括迄今为止课堂类型的两次革命,即从知识课堂、技能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探寻;从智慧课堂再到魅力课堂的蜕变。魅力课堂是基于四大学科能力立意与五大学科素养目标的新型教学策略。

以上这三个阶段呈渐次递进性,全息开放性和循环提高性。所谓渐次递进性,就是上一个阶段中各环节的实施为下一阶段作铺垫,下一个阶段是对上一阶段各环节的承接和进一步深化;所谓全息开放性,就是每一阶段中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是在全面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以相关要素的变化而随机优化,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循环提高性,就是这三个阶段的六个环节完成后,也就意味着整个课题目标的初步达成,在学生初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如此呈现螺旋式循环上升,周而复始。

(一)模式图示

(二)模式论证

1.第一阶段

此为建构探源阶段,包括背景透析、问题呈现两个环节。

当前处于百年变局的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新任务,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高考,呼唤基于新目标的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成为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新的“指挥棒”,要求我们做好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包括做好历史学科在内的必备知识、必要技能、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要素整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建构生成阶段,包括四个环节。

(1)问题探源:困境与危局下传统教学手段的困窘与裂变

当前,以随意式、单一式、填鸭式、讲授式、封闭式等为表征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山穷水尽,而以目标学导式、问题情境式、复合交互式、探究开放式为鲜明导向的教学策略纷纷登场。因此,传统课堂模式下统一性、结论性、知识传授、概念系统、掌握运用等评价指标已成为过去,现代课堂模式中差异性、过程性、问题探究、情境建构、学会发展等新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大行其道。课堂教学模式的这种飞跃性变革,正是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在困境与危局下的裂变,是一线历史教师直面困难所呈现出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回应。

(2)转机可能:破局与造境中现代教学方式的自省与觉醒

高中历史魅力课堂的生成,必须考虑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衔接,依据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学分结构、课程内容选择等,既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又要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它将历史课程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类型及其布局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要注意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引导他们对历史进行探究。在充分吸取近年来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解决新问题,使课程结构设计更有利于改革的深化,顺应历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体现新高考对新课程鲜明的诉求。建构高中历史魅力课堂,要求着教师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在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例如,必修课程中“人民解放战争”这一专题,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通过教学,教师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两个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3)曙光初现:积淀与沉思中集优化教学策略的凝聚与问世

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不少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结合历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听课走访等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以及收效和反馈上的差别,分析梳理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魅力课堂即“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路径。

(4)大道如斯:魅力课堂的萌生与崛起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知识课堂、技能课堂再到智慧课堂的探寻;第二阶段是从智慧课堂到魅力课堂的蜕变。历史学科魅力课堂,是当前基于历史学科能力立意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新型教学策略。

3.第三阶段

集优式课堂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实现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凸显对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历史魅力课堂培育核心素养的模式论证

(一)模式论证

该模式共包括四个阶段六个环节。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包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与意义、原则与策略两个环节。其目标与意义为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发展,引领课堂变革;学科课程目标为落实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针,其中包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研判学生基本情况与情境因素;其三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学科性原则、检测性原则。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培育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及落地路径。其中包括两个环节,一是通过魅力课堂,培育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即情境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开放化策略;二是超越历史学科逻辑体系,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在此阶段,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以下三个:(1)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判魅力课堂在培育历史核心素养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效能。(2)将魅力课堂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使课程类型及其布局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3)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为基点,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构建新高考背景下的魅力课堂模式。

第三阶段为检测评价阶段,检测评价魅力课堂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此阶段既力求科学评价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又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四阶段为达成巩固阶段,包括从知识课堂、技能课堂再到智慧课堂的蜕变,最终达到从智慧课堂到魅力课堂的建构。该阶段通过以“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特征的高中历史魅力课堂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师层面

目前,一线历史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是老经验难以对付新问题,旧方法不能助推新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教师的创新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成果不足。(2)骨干教师队伍还需壮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对高中历史魅力课堂的建构及在历史魅力课堂中培育核心素养的落地研究,还需不断深入探究和研磨。(3)在教学理论、高考命题的趋势分析方面,还处在被动研究阶段,缺乏对历史学科的主动研究。(4)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5)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打破。

对以上制约因素的克服和改进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1)完善制度保障,抓住各种机会完善学科组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科组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2)借力措施推动,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能,完成新老交替,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3)依靠模式引导,依循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开展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4)狠抓科研促进,提高历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5)提升团队支撑,以团队协作凝聚集体智慧。

(二)学科教学层面

在历史学科素养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历史课堂“用结论教结论”“用教材讲教材”,空洞、抽象、枯燥的陈述复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就要求着一线历史教师要转变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进行课堂改革,做研究型教师。具体表现在:(1)关注育人方式的变革,以适应新高考撬动的“五新”: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成为学习新常态;分层走班+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新成长;全面育人成为教师新使命;特色优质成为高中学校办学新追求;多管齐下推进整体育人方式新变革。(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切实做好四种课——听课:博采众长;追课:寻找自我;晒课:敞开自我;裸课:超越自我。(3)关注学生成长,走进学生心里,构建有温度的历史课堂。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思想塑造灵魂,用智慧启迪人生,用行动诠释使命。(4)历史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充分挖掘历史课程的育人资源,坚持品学兼顾、正面引导、文化熏陶、情感激励、行为引领。

在新高考下,历史学科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即由原来长期边缘化昂首走向高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的中心。但是,固然目标较丰满,现实依然很骨感,这一切尚需努力,需要历史教师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夹缝中求生存。这必然要求我们坚持打造历史魅力课堂,打通课内与课外,贯通教材与时政、经典与原著、阅读与论述;联通线上与线下,牢固树立历史“大学科观”“大视野观”理念,着眼人文素养培育,自觉践行魅力课堂。同时,着力用活历史魅力课堂,研究、推广以情境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开放化策略为路径的深度学习教学,既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动态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探究体验,又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和学习进阶,由此落实因材施教、做好分层教学,并强化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三)课程层面

目前,普通高中新课程包括很多类别,就高中历史课程而言,至少与其中的基础型课程、人文研究课程、拓展型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会发生交集,高一级新生面对如此纷繁的课程,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这也要求着学校要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管理。

普通高中新课程包括九大类别,即基础型课程、科技创新课程、人文研究课程、拓展型课程、特色学科特长特需课程、学科竞赛课程、生涯导航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学校课程设计:(1)对于基础型课程要着手整合必修选修课程,合理设置三大科、等级考试科目、合格考试科目的课时。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基于新课标研究,高考深度校本化;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包括兴趣选科、特长选科、策略选科三种方式。(2)对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应完善学校已有的特色课程群建设。首先,实现学科内的整合,整合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也可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等。其次,对已有的特色课进行跨学科整合,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对于同学科内容,整合不同知识点,或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3)合理规划学校课程,促进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制订不同类型的历史课程,并开设方案;同时加强课程实施管理,确保历史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时间,确保师资配备完善,建立学生选课指导、走班教学和学分管理制度;最后,还需加强课程实施的督导评估,确保历史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开齐、开足,努力开设选修课程,保证质量,以形成特色。

(四)评价层面

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在评价过程中,随时发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