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所有一线中学英语教师都在践行的常规教学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也逐一显现。其两个基本原则:人文性与工具性、自主性与干预性在日趋模式化的教学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批判性阅读、分级阅读、内容阅读、同伴分享阅读和亲子阅读也被浮于表面的语言理解阅读所慢慢替代,阅读素养的培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亟待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多源”是指阅读文本的来源多样,如可以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课文、期刊的文章等。“多源文本”为教师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具有难度、梯度的阅读内容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就多源文本与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步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阅读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探究学生阅读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铁一中大学区三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向800多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5份。调查问卷包含四个方面内容:阅读动机、阅读困难、阅读量以及阅读类型。

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和统计,我们分析出学生阅读动机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完成作业,发自内心爱好英语阅读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课外阅读量仅为5到10篇,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导致学生阅读困难的因素不少,近半数学生认为词汇及长难句是阅读时的拦路虎。学生阅读类型仍以阅读理解题和课本为主,结合学生的阅读动机,主要还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阅读面并不宽泛。综上所述,所调查对象在英语阅读时存在阅读积极性低、阅读量少、阅读困难、阅读类型单一的问题。

(二) 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为有效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访谈法和内省法,对上述研究对象的英语教师进行逐一访谈。结果得出,问题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阅读教学素材过于单一,主要是课本以及相应的考试阅读材料。第二,教学方法模式化严重,依旧是“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步骤,缺少灵活变通和创新性。第三,阅读的考察方式依旧是问答题、判断正误题和选择题,开放式的考察方式较少。第四,学科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浮于表面,未落到实处,这与学科素养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五,在阅读教学时,师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语言的处理上,并未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重表层信息捕捉,忽视挖掘文章深层内涵。第六,教师难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课堂兴趣不高。第七,以上种种问题使课堂整体呈浅层化、碎片化、低能化。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一词,于2014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正式提出,是为了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为了应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产物。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构成部分。通过不断分析,在国内高中英语课标中进一步修订,2018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最终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英语学科本质和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而提炼出来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键能力,二是必备品格。其中,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英语学习技能与核心素养的结合,以及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为培养途径的进一步探索奠定基础。在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后,教师要不断反思与研究当前教学中出现的可能会影响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

高中英语阅读目标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对不同文本特点能正确识别。第二,全面了解句子结构,对长句与关键句有深入理解。第三,对阅读素材有正确认识。第四,结合学习内容,能进一步加工。第五,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可以进行鉴赏。第六,将课本排除在外,课外阅读单词量超过30000词。总体来说,现阶段英语教学以及学生阅读实际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要想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思维品质进一步提高,教师就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勇于革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表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三、多源文本的阅读教学实践

“人与自然”作为新课标三大主题语境之一,在人教版教材中多次被提及,但由于教材文章较为老旧,故笔者采用多源文本的教学方式,以《多维阅读》的“Looking After Our World”(约1600字左右)为主题语境来设计阅读课,为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分析,并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以下策略:

(一)课外阅读,拓展资源

《多维阅读》将国际先进阅读理念与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完美融合,涵盖新课标全部主题,渗透多元文化观。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整进整出。所谓整进,其纲领就是书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互动,对学生探索主题意义给予正确指导。所谓整出,就是以书的主题为依托,与学生生活紧密对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知识的转化提供支持与帮助。用《多维阅读》的“Looking After Our World”为教学内容设计阅读课,旨在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此举做到了贴合新课标教学内容的深层补充与创新,有效解决了学生阅读量少、类型单一的问题。此外,其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价值被有效利用,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家校共读,循环深入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素养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有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海量阅读、反复阅读的耐心和恒心。以下是不同环节的教学实践阐释:

课前:每天阅读,模仿跟读;词句总结,每日学习。本节课将阅读的八部分内容(提前10天),每天发一部分给学生,让他们完成词句的自我查阅和仿写。第二天要补充预测内容以及每部分的小标题。同时将文章音频发给学生,让其录制视频,并绘制文章结构图以及查找、整理话题相关素材等。通过以上丰富的课前准备活动,使学生的英语词汇、诵读以及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课中:深入解读,分析讨论;小组合作,思维训练。课堂上,我们以雾霾停课以及“消失的大雁塔”进行导入,由框架、小标题过渡到两个篇章的内容分析上,一为学生介绍全新的“生态足迹”概念,二为让学生深入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进而流畅地引入“TED演讲”,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制作海报,循环展示。以小组讨论制作读书报告的环保封面结束本节课,并在各个班级循环展示学生的读书报告作品。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有所得,并且用极具仪式感的读书报告的制作来完成作品展示,让其获取成就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三个环节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缺一不可, 此教学方式是以循环深入的活动促读,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活动,将“听、读、悟、做”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探索出了更多的学习渠道,还利用学习策略提升了自身能力。只有具备强大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

(三)深度阅读,素养渗透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思维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即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的目的有几点:促进批判性的意义构建、发展批判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知识,发展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Teacher: In the paper of Day 7, the author mentioned “Ecological Footprint”, which is a new concept for us. Since you did your homework of search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new thing, you can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share your knowledge with others. Before sharing, let’s check your oral homework together, this is a video of reading part 7.

(Students act as a teacher to teach this new part)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自行查找资料,对“生态足迹”这一崭新概念进行理解和知识分享,并用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落实了学科素养里“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实践。此过程培养了学生个体的思考与辨析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分析、判断、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帮助学生理性面对问题,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同时将学生的口头朗读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是对其作业进行核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口语的锻炼,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技能整合,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课前设计,涉及词汇学习、句子分析以及仿写,都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教师进行检测。语言输出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所学语言知识加以吸收和内化。此外,教师给学生发送音频,由学生进行朗读录制,能锻炼其语音表达能力;课堂上的话题讨论,让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读书报告封面的制作,又从写作层面给予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本节课的设计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进行了全方位练习,技能得到了整合,综合运用能力将在不断地训练中得到强化。此举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表达。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也涉及对语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合理运用。

(五) 小组合作,提升素养

以学科素养为依托,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通过上述分析,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现阶段地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其他国家青少年制作的环保视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保护地球的积极性。播放视频后,通过小作合作的方式完成语法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与知识点相结合,还可以对视频进行解释说明。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我们要让学生理解与鉴赏中国与外国不同文化的内涵,认同并尊重多样性的文化差异。此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各国虽有不同保护地球的举措,但对于“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全人类的共识是相通的,只有具备良好文化意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欣赏并传承优秀文化,同时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要不断强化知识、共享信息、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在教授别人时也能不断精进自我,提升能力。

通过对多维阅读这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要在选择语用原材料和内容方面双重把关,以确保难度适中、篇幅短小、话题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以此为标准,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的原材料,最大化与学生的兴趣点契合。在课堂上,学生充满热情,畅所欲言,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老师”;课余时间,他们也能保持兴趣,积极参与各类英语活动。多源文本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潜移默化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独特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多源文本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笔者认为,教学创新需持之以恒,教师应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运用各种手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搜集信息、提升素养,从而落实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之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上所述,将多源文本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单位  青岛市铁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