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是教师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的作业对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巩固知识,培养习惯,锻炼思维;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课标把握不准,设计的作业存在偏难,设问的角度、语言的表述、内在逻辑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布置的课后作业过多,作业批改、讲评不及时,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缺乏评价和记录,未能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等等。这些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思考探索。

从效率上来看,作业大致可以分为低效作业、有效作业、高效作业三类,在作业设计方面,作业设计目标应是有效作业,甚至是高效的作业,而教师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一份有效的作业设计,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设计模式,以及编制作业、命制试题的能力等,这也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笔者所在校的教研组新教师居多,他们在布置作业的方面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设计有效,甚至高效的校本作业,对教研组的新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全组教师积极探索,从第一年开始就确定目标:在五年内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作业体系,力争做到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要更精良。为此,整个教研组人员都认真研读课标,研究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准确把握中考复习备考方向,提高备考实效。从2018年起,组内教师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中考真题测试,充分展现了组员研究探索的决心。其中,历史教研组把作业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方向,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大家分工协作,按照三个年级的实际情况,探索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建立了历史作业资源库,三个年级都拥有了自己的历史校本作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实践证明,历史校本作业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几年的中考中,笔者所在校区的历史成绩在同类学校处于较前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研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要践行一个理念,立足两个基点,抓好三个环节,把握四个维度。

一、践行一个理念

把立德树人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根本任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展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在此契机下,很多一线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作业的理解。这也对一线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和应试需求,还应当渗透素养培育,实现立德树人,同时也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立足两个基点

(一)立足学情

学情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成绩如何、兴趣如何、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等方面。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情,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

笔者所在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情况相对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这让教师的作业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校本作业层次化、多元化,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七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八年级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九年级要注重关注中考技巧的指导及应试技巧。

(二)紧扣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不管是备课、作业、命题还是评价学生,教师都应当紧扣课标,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明确目标。设计一节课、一个单元的课后作业,需要基于学科课程标准与学情进行作业目标设计,目标准确了,学生的训练才更有实效。

三、抓好三个环节

(一)达成共识,团队分工

一开始,一些教研组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选择了拿来主义,即直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作业量偏多、作业的重点不明确等。后来,这些教研组进行了反思,并达成了共识: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探索推进。因为三个年级的作业设计题量大、内容多,单靠一个教师是难以胜任的,于是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如节假日,对三个年级的历史作业进行设计并汇编成册。再如寒假作业,可以让教师A负责七年级作业的汇编,教师B则负责对汇编好的七年级作业进行校对和完善。为此,教研组还建立了题库,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梳理汇总。

(二)按照模式,设计作业

学校在作业设计方面也给了教研组很多指导,如科研处提供了作业整体设计的范式,教务处提出要研究学科标准,分年级设计作业,等等。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教研组摸索出了初中历史“BAC”作业模式,即突出基础(Basic,体现在填空题)、能力(Able,体现在材料题目中的问题设计)、精选(Chosen,应用、改编中考题目)。与此同时,教研组对初中历史“BAC”作业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做成了课题,并对外推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当然,作业设计出来之后,为了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以寒假作业为例,可以对学生做如下要求:一要先复习;二要限时训练;三要仔细核对。

(三)检查反馈,调整优化

作业设计好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投入使用,在使用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主要的做法有:一是做问卷设计,了解需求(教师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历史作业的反馈);二是顺应形势,不断完善(如新教材、新课标的表述不一样,要及时完善);三是及时补新,趋于经典(在平时训练中,有新的、经典的题目,可以补充进去)。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整理汇总学生易错题目,然后统一建一个文档,在复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滚动训练,提升学生的作业正确率。

总的来说,追求历史作业的“闭环”设计就要努力做到:先了解学情,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适应的作业,之后再投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并在下一阶段对现有作业进行针对性修订和完善。

四、把握四个维度

(一)历史作业设计的精度

1.顺应“双减”,精简作业

“双减”形势下,教研组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就要求设计的作业模式不能再停留于传统模式,要积极变革创新。于是历史教研组下定决心减量提质,以初一下学期历史作业为例,课后作业的题量适中:选择题一般以6—8道为宜,材料题(探究题)一道(3—5个设问)即可。据测算,学生的作业一般会在10—15分钟内完成,切实达到了减负的目标。

2.紧扣课标,精准备考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近几年本地区的中考命题,围绕教学重难点,对作业整体架构进行分析与整合,挑选最有价值、最有探究意义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作业设计,以促进课时目标达成及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对课标里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材料题或选择题带领学生巩固知识点。那些课标没有提到的、正文又一笔带过的知识点,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就不必再通过材料题进行重点考查了。

3.自编作业,精选题目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做题多了,见识广了,成绩自然就会上去。殊不知,“题海战术”针对性不强,既耗时又耗力,强调知识输出等弊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一定要在题海之中找寻突破重要问题的题目,并对这些题目进行整合、取舍,力求“简而精”,同时努力做到“省时省力而高效”。

在精心挑选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题要考虑学情,不能为了追求经典而忽视学情,要对题目进行精心修改和完善;二是要精挑细选,且要反复试用、修改、打磨,最终使其成为作业设计的一部分。

(二)历史作业设计的广度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交织起来的画面。同理,教师设计历史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历史知识的关联度,注意加强历史内容之间的联系。

1.适当延伸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知识记忆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新学知识的掌握。如《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考查德国纳粹“焚毁大量的进步书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与“焚书坑儒”相联系,同时提问学生:两个政权焚毁书籍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与理解。

2.打破界限,融入不同学科知识

当今各领域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巧妙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历史学科,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生活问题中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3.作业样式要多样化

学习金字塔形象地呈现出不同学习方式所获得的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历史作业也可以做到形式多样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所以,作业设计要体现灵活性和科学性。在题目类型方面,可以追求多样化,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判断题、纠错题、探究题等,根据学情,皆可灵活设置。

我们以寒假作业《记录我的家史》为例,教师让学生通过写、画、拍等方式,寻找自己家中的一个老物件,可以是现在存放在家中的,也可以是遗失了却还让家人印象深刻的,并选择一位了解这个老物件的家人进行采访。当时有非常多的学生进行了采访,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很有意义,既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素养。当然,还有其他更加生动、有趣的作业,比如仿制文物、历史漫画比赛等,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更爱学习了。

(三)历史作业设计的深度

学习历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史实,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相关理论框架和解释框架再解历史事实,走出认知困境,达到历史认知的较高境界——学史明智。另外,中考具有选拔性,中考试题命制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业中设计一定量的“难题”,注重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1.设置适量的“难题”

中考命题改革趋势为作业设计改革指明了方向,从考查知识走向考查能力及素养,这一改变促使和带动作业的减量、增质、高效。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课堂上的学习,课后还需要通过一定难度的题目训练方可达成。如果都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则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进行有效备考。所以,在作业的最后一两道题目里,设置有深度的题目,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当然,不同班级的学情不一样,可根据实际进行针对性调整。

2.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要多布置灵活的作业,少布置死记硬背的作业,多布置动手实践类的活动作业,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历史作业设计的温度

学校秉承真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努力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在教学中收获成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升作业的温度,具体有以下做法。

1.分层作业,满足不同需求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情,做到布置的作业适量、科学、有层次,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需完成背诵、填空等基础类的作业;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较高层次的作业。

教师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提倡教师将作业分为“选做作业”和“必做作业”等,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最近发展区”的实现。教师用心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相信历史作业定能带着温度落地。

2.作业评价多维度

好的评价应该具备多维度、过程性、分层次等特点。如在已经批改的作业本上,教师可以适当留一两句鼓励学生的话。对一直选做选择题的学生,当他们开始选做材料题时,可大力表扬,通过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好的作业应被及时鼓励和分享。做得规范、工整且正确率高的作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设置一个专门区域来进行展示。总之,带有温度的作业评价,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渐渐爱上写作业。

3.注重贴近生活

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关注生活,利用好网络资源,及时补充最新时事素材,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产生需求感,从而主动学习,真正地达到提高作业效果的目的。

作业是提升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重要载体,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撬动作业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更应持续优化作业设计,探索作业评价改革,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