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脚步,语文素养的提升给予了学习者更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系统的语文教材将语言文字内化为思想,外化成文段,形成了各类主题,各种体裁,不同地域特色,繁简不一的阅读篇目,进而成为了学生接触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蓝本。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学生对阅读认识的肤浅和存在的阅读障碍。

简言之,从认知方面来说,学生大多将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学业质量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形成主动阅读的意愿,更谈不上将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持续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的意识也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在课堂中针对字词书写进行反复检查和强调,在每日的作业练习中,必定会有字词的练习、诗词的默写。但是对读书的要求,相对就弱化了许多,持续性更是少之又少。此类情况不是个例,尤其是在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小学更为常见。因此,思考得知,对阅读行为的认可,对阅读内容的实施,对阅读素养的形成,需要多方位、全面共同努力。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农村小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点的些许做法和促进学生热爱阅读的主要因素,以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自觉形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一、教师的阅读指导,为有效阅读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适度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提炼阅读方法,形成阅读建议,达到“长文短读,难文浅读”的目的。

(一)运用阅读策略,强化阅读的目的性

语文教材在使用的六年时间里,虽然历经篇目的微调,但是教材的整体编排,特别是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是备受一线教师推崇的。从三年级阅读中预测方法的学习到四年级提问单元的嵌入,再到五年级的快速阅读和六年级使用多种方法读文,策略单元似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整个学段及语文教材。以螺旋上升依次递进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特别是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而这样一以贯之的课程设计理念,也潜在的影响着教师的成长和执教理念的转变。

李淡梅是一所农村基层学校入职五年的青年教师。2018年开始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锻炼,她在语文阅读指导方面有了不小的成绩。首先,是和语文组教师合作编撰完成了《中高段阅读教学设计实例》教案合集。其次,是独立撰写了《阅读教学中怎样设计导读问题》的教学论文。以《竹节人》一课为例,李老师在学期初系统地研读了六年级语文教材,同时在课前认真分析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作为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标题下的阅读提示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据此,李老师紧扣阅读策略,带着学生反复揣摩文章建议的阅读任务,并进行阅读指导。

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关于完成制作“竹节人”玩具这一阅读任务,她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段。2.反复朗读文段。3.完成任务单:填写“竹节人”玩具制作说明书。4.对比产品安装说明书。这样的导读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在第四个环节中,李老师组织学生将课下搜集的正规厂家商品安装说明书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准确把握说明性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这一环节的处理,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了起来。

在进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阅读任务时,李老师让学生手执自制的竹节人玩具,以讲台为舞台,以同伴为助手,以同学为观众,开心地玩玩具。她还特意安排学生为表演配音。在充满趣味的竹节人表演中,由于制作不够精良,中途断掉臂膀的竹节人更是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课堂中充满了欢笑,气氛轻松愉悦。与此同时关于文章中玩竹节人的动作描写,以及透过文字想象的竹节人大战的生动场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短短40分钟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总结出了他们喜欢的读书方式,也有了美好的学习体验,真是获益匪浅。

还有一个事例:四年级两位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讲述《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一班袁老师着重带领学生探究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解决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问题。二班马老师则是以阅读中如何提问,提问的角度有哪些来设计教学思路。两节课均达到了教学环节完整,学生参与度高的目的。但在评课期间,语文组教师却一致肯定了马老师的设计。马老师运用提问策略指导阅读,既没有脱离文本,又教会了学生针对内容、生活实际、写法进行提问质疑。以上对阅读策略的应用,还表现在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信这样的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中一定会大有裨益。

(二)利用“快乐读书吧”,拓宽阅读渠道

“快乐读书吧”板块是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把课外阅读引入语文课堂中,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能打通课内外阅读的壁垒,做到较好衔接和延续。

对于“快乐读书吧”,我的理解是有两种解释,即快快乐乐地读书吧;快乐读书的地方,如同书吧、茶吧。但不管哪种认识,板块设置的目的一定是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李淡梅老师在指导六年级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品味“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这一主题时,由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导入。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农村生活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主人公的距离。随后,由学生分享预学中搜集到的文章。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篇目。在读到《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由于家境的颓变,与父亲深入油麻地放鸭,经历一场暴风雨成长的故事时,相应以体验法阅读,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整节课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进而带着对情节的把握来感受人物形象。课堂上,教师紧抓教材,根据阅读小帖示教给学生情境体验、资料搜集、角色转换等阅读方法。灵活多变的课堂,能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快乐。

在学习《格林童话》中,一年级的王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喜欢绘本绘画的特点。在阅读指导时,她采用图文结合,以图导读和多媒体动画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童话世界。以上阅读策略,都是教师总结出来的,推荐学生在阅读小说和童话故事时使用,这一过程巧妙地做到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三)巧用阅读技巧,化解长文阅读障碍

随着年龄及学段的变化,学生接触的文章与阅读篇目也由短变长,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于是,将长文章与难文章适当加工为短篇文本和浅显的文章,就不失为疏导学生阅读畏难情绪,化解长文阅读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长文章,深入钻研,立足学情,处理时不必繁琐复杂,将其割裂开来,应立足整体,化繁为简,变长为短,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单元要素要求“体会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在学习本文时,我抛出了“寻找感受最深的场景”的问题,当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在工厂找母亲”这个场景时,我引导他们透过文字一次次去品读母亲恶劣的工作环境,接着是“我”见到母亲时,对母亲辛苦劳累的动作、神态细节刻画,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体会母亲那深沉而浓烈的爱和“我”的心酸、痛楚。如此一来,相较于传统的逐段阅读,有意识地进行词句分析,修辞赏析,以知识点串析讲解的方法,这样抓大放小,化零为整的做法就非常可行。在讲授一年级《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时,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我着眼于小动物发通知这个故事,最后又落脚于文章的四个小故事,将长文化简为几个简短部分,学生阅读起来非常轻松。同时关注、了解发通知的原则,学习发送趣味运动、社团活动等通知,又一次将语文学习生活化,无形中助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片断,正是学生灵感激发的关键点。有效利用阅读策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声,使其自然而然地寻找到阅读的兴趣点。

二、学生的阅读期待,为阅读兴趣的激发提供了切入口

书本作为学生探求未知的领域,构筑美好精神世界的载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拥有美好的阅读期待,同样可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关注到了阅读书籍选择的重要性。结合课标要求,我们在第一学段可以建议学生阅读简单的童话、绘本故事、浅显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歌;第二学段推荐学生阅读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类作品,增加学生的猎奇心理和创造力以及知识的储备量;到了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不断增加,可以适时建议阅读情节连续、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思想深刻、立意深远的作品。依课标确定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向,将阅读难度保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科学合理的阅读,必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阅读期望。

以本校的阅读实践课为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突出了阅读课的地位,将视角定位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上,特色为开展整本书阅读。事实证明,低年级组推荐的书目——《安徒生童话》《中华成语故事》(注音版),中年级推荐——《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高年级推介——《三国演义》《小英雄雨来》,都是备受学生欢迎的阅读品类。学生不仅利用阅读课读书,还会在午间自习及节假日期间自主阅读,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小小朗读者”“阅读之星”等评选。没有班级的界限,没有年龄的限制,学生将阅读成果作为礼物互相赠送,更是积极地筹备下一本书的交流时刻。

四年级组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过程中,教师还组织设计了“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依据试题提纲,认真阅读,积极谈论,互相鼓励,呈现出了火热的阅读场面。

一年级的王老师则是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学生喜爱的简单、易读的注音版《格林童话》作为“快乐读书吧”和学校阅读课推荐读物。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拼音,他们迫切地需要展示和应用自己的拼读能力。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学生对图画、色彩感兴趣的认知规律,这样的插画读物非常适宜。当然,王老师不仅带着学生在色彩与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她还注意到了阅读效果的延伸。她鼓励学生用心中的色彩,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童话故事中那一个个动人的形象。可想而知,当一年级的学生慢慢爱上阅读,良好的习惯养成一定会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直至伴随终身。

三、阅读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倾心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在我看来,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也不失为一种推进阅读行为的策略。古有“孟母三迁择邻处”之说,今有“环境育人责任大”之论,可见氛围的形成对人成长的影响力之大。上述内容已经谈到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所做的准备和努力。进而我也大胆提出:阅读氛围的营造,也是一个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

(一)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对学生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试想,如果每天放学回家,夜晚休息之前,家长能够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应该拥有的不仅是和谐静谧温馨的生活画面,还会有父母子女之间共同的话题,和与之产生的乐观向上、崇尚文明的生活态度。当然,最主要的是父母的身体力行一定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喜欢上阅读。

(二)全民读书的阅读佳境

当下,全民阅读也被逐步推向了高潮。在央视等重要媒体中就有诸如《读书》《一本好书》《朗读者》这样受众面广、雅俗共赏的读书栏目。一本书,一段经历,阅读书籍与阅读故事深深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全民读书月”“世界读书日”“推普周”主题活动,也在不同的时间,以相同的目的积极地促进阅读行为的实现。此外,随着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应运而生还出现了许多书香社区、阅读书屋,还诞生了许多书香家庭。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之下,我们的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倾心阅读呢?

当然,话题还要回到现实问题上,由于我们执教的是农村小学,面对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环境与发达地区不尽相同,在家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面也相对薄弱,加上当地留守儿童居多,因此许多做法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还是要专注于个人的成长和执教能力的提高,通过校本研修、名师引领等方式,探究出更为有效的阅读策略,不断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潜力。

作者单位 青岛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