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加大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力度,这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坚定决心,力求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与提高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同步发展,从而改变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误区。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但在现实授课中却落入了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窠臼,课堂呈现出单调的说教和呆板的死记硬背,评价依旧是一张试卷和标准答案。这与国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立德树人应该是人的素养提升,而不局限于知识的增长。如何让道德与法治知识变为道德与法治素养?这就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方式。儿童的思维形象化大于抽象化,游戏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当适应儿童的这些特征,以道德与法治具象化代替道德与法治抽象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精心重组课堂,从教学组织、教学情节、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方面重新审视课堂,进而让课堂活泼起来。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做:

第一,教学组织活动化。道德与法治课应尽量以游戏代替教师讲,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无痕的,看似学生没有条分缕析地做笔记,其实他们的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第二,教学情境生动化。道德与法治课和其他课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它和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这样说,道德与法治课其实是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的。那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越生活化越好,越逼真越好,这样能让课堂和社会生活达到无缝连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效果良好。比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司法程序,教师可以在班级组建法庭,在课堂上公开审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课堂上进行拒绝香烟的情景剧,让学生明白吸烟的危害;在课堂上真实地就某件有争议的事情进行民主协商,让学生体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乐趣;在课堂上举行中国传统音乐会,让学生真切体验艺术之美;在课堂上模拟古人过端午,教师和学生一起喝雄黄酒、吃粽子、赠香囊、插艾草,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有的课堂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在社会的真实情境下开展,这更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精神的培养。关爱老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了解三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去,走进农家,走进农田,条件允许还可以建造“班级农庄”,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了解中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中医馆,感受望闻问切的中医智慧。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教学准备要充分。这样的一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准备道具、活动编排、制作幻灯片等。教师的身份已经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活动体验的总设计师、总导演。为了演出效果,导演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而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要绞尽脑汁。既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活动组织能力、舞台审美能力、课堂掌控能力,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教学评价多样化。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方式仍然是用试卷进行,重蹈了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覆辙。试卷评价是对学生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考评,至于是否能测评到学生的道德实践层面,那就不得而知了。现下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考评方面,我们可以采取试卷评价,但试题形式切莫是传统的知识再现,而应是思想素养的体现。如我们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可以采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道德实践进行评价。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首先要对人有所了解。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儿童,是形象化思维发展明显的儿童,我们就应适应儿童的特质,让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这是国家重视这门课程的初衷,也是国家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期许。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