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贯穿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始终。不同年段提出不同要求,由易到难,拾级而上。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并使其能正确读写,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一。基于此,笔者基于教学案例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思维活力。

(一)视频导入法

采用视频导入法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视频引导下,学生逐渐了解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看完视频教师还能以回答的方式引出一些重难点。这是因为视频比较直观,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投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努力地去识字及理解造字的历史。例如,《姓氏歌》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融于儿歌,这也是启蒙类作品的一大典范。在学习之前,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不少的姓,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关于姓氏起源的内容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努力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导入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仍然沉浸在探索姓氏的氛围,情绪已经被带到整个课堂,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

(二)故事导入法

识字类课文的故事性很强,一个文字背后大多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这一部分汉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此类文字的背景故事,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学习兴趣高,进而更好地记忆这些汉字。例如,在学习《日月明》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明”的故事。首先出示太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记得我吗?我白天可忙了,发出亮光照亮整个地球。”接着出示月亮,“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记得我吗?我晚上也可忙了,不管你们在哪儿,我都会给你们照亮回家的路。我发出的光,可是我的好朋友太阳哥哥送给我的,我真喜欢他。”于是,太阳哥哥和月亮妹妹手拉手去玩了。同学们,我们把太阳叫做“日”,把月亮叫做“月”。你们瞧,把日和月加在一起,就组成了“明”字。通过故事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明”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更多的会意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堂课是否精彩,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产生良好效果,评判标准是学生表现和学习收获。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使用。

(一)情境演绎法

情境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将对文本情境的演绎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树之歌》时,笔者采用情境演绎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插图中树木的名字,并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学生通过不断对比寻找,提取儿歌中提示的树的特点并找出相对应的树名。通过情境演绎,学生对这些树木的形象、名字、特点等印象更深刻了。

(二)微课资源

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微课资源引入教学,通过影视、图像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符合他们学习规律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学习形声字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有趣的形声字》。学生喜欢风格多样的课堂,合理利用微课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地学习和记忆形声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三、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学生只关注课堂本身,却忽略了课后延伸。教师只有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衔接,才能更好地推动识字教学。

(一)合理布置作业

复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因为家庭辅导情况不同,学生遇到问题很难得到快速解决,有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复习型微课得到针对性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或作业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聚焦,重点分析,通过微课进行查漏补缺。例如,《会意字》就可以在学习句型后进行补充强化训练。在教完《人之初》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了解《三字经》的作业,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在课后拓展中也时刻浸润于国学经典学习之中。

(二)组织识字交流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字,笔者还在课外举行一些识字交流会,让学生合作完成拓展识字小报和识字游戏。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生活识字交流,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王尚文先生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对什么是汉字,做了生动讲解: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都寄予在文字中,人类文化的主要部分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正是在汉字的读写中继承并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可以说,我们几千年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经验智慧都凝结在文字中,代代流传至今。因此,教师在教学汉字及经典作品时,更应该将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发现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力量,体会语言文字穿越千年带给我们的感动,从而获得情感升华。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雁塔区燎原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