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羌族刺绣,以其特有的美术形态,已逐渐被认同为与苏绣、湘绣齐名的刺绣工艺,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2006年,宁强县开展抢救保护羌文化的工作,2008年又遇“5·12”地震的毁灭性破坏,羌族刺绣的研究、文化挖掘与传承迫在眉睫。

对于羌族刺绣的实践与研究,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源于羌族民间生活,家喻户晓、人人精通,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地域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目前羌绣文化已到了散落民间的地步。作为小学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将这一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研究,更有必要将羌族刺绣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以及更多的人了解、传承民族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羌族乡土刺绣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我们以“现状分析(基础)—方法探究(方法)—多维呈现(理解)—实践应用(应用)—文化传承(发展)”为基本研究框架和思路,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考虑教学研究实际,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做到了“先思考再实践”,形成了基于小学美术教学视角的“小果树成长式”羌族乡土刺绣教学策略。

如图所示:现状分析是研究的根基,方法探究是适合的教学策略,多维呈现是研究目标的分枝,实践应用是学生对羌族乡土刺绣的理解实践,文化传承是我们实践研究要达到的最理想的效果。

二、羌族乡土刺绣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现状分析,确定目标

通过学习《陕南羌族》《西羌壮歌》《西羌文化》等文化专著、“羌族刺绣图案设计探源与分析”“羌绣纹样题材及其与羌文化映射关系”“羌族刺绣图案题材及民族文化内涵分析”“羌绣图案的形式美规律”等文章,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并确定实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将羌族刺绣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方法探究,明晰思路

1.请教专家,拜访艺人

通过前往宁强县羌族文化博览园实地请教羌文化研究者、拜访相关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聆听羌绣传承人讲解、收集与实践研究相关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以对宁强县羌文化历史和羌绣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归纳。

2.亲身参与,实践了解

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宁强县羌博园、宁强县羌文化研习基地等进行实地体验、参观、实践,并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收藏于四川羌族尔玛文化博物馆的《羌族释比图经》,引导学生全面感受、了解羌族乡土刺绣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等。

(三)面向学生,实践应用

基于“三个课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将羌族刺绣文化与现行美术教材予以融合,使羌族刺绣文化的普及面尽可能广泛;基于学生层面,我们成立羌族刺绣社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羌族刺绣知识;在研学中开展与羌绣相关的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与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四)推广交流 ,文化传承

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形成了一套可行的基于小学美术教学视角的“小果树成长式”羌族乡土刺绣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通过交流参观、专题采访、教师培训、大小解说员推介、现场展示、评比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推广,较好地实现了羌族乡土刺绣文化的传承。

三、实践思考

(一)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与整合能力

美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文化面前我们所研究和探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作为教师,要想通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让课堂散发浓郁而精准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二)民族文化不但要“传”,还要“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创新与调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在研究讨论与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认知、兴趣,结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特点,传古承今;引导学生将羌绣纹样设计在不同的载体上,使学生感受羌绣应用之广泛。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操作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实践研究是新征程的开始,我们将以此为起点,把这一有意义的工作开展下去,为小学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竭尽全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作者单位  山东省汉中市宁强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