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全链条培养理念与职业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基于全链条培养理念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目标,以及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考核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创新、实践等展开具体论述,以期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全链条培养理念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三全育人

课题: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知识—能力—实践”全链条培养模式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SGH22Y1602)。


引  言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当前,如何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物流运输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我国全面进入“网购”时代的背景下,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打造优质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拟基于“知识—能力—实践”全链条培养理念,探索《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如何推陈出新,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课程创新及实践需求。

全链条培养理念与职校课程思政的关联性分析

1.全链条培养理念的诞生背景

教学根本目标之一是“学以致用”。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具备相应能力,则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也意味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本身存在问题。当前,不少毕业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因专业实践技能不达标,或对新岗位的认知水平不到位,致使无法很好地实现社会价值。欲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迫切需要高校高度重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全链条培养”理念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可行之法,亦与“课程思政”相得益彰。

2.物流运输产业全链条发展现状与课程思政的关联

以职业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为例,作为物流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物流运输管理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大有关联。在互联网电商、网商模式兴起之后,线上购物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主要购物方式。尽管这种购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线下实体店经济,但带动了物流产业的系统性发展。如知名的“四通一达”、顺丰、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等人们熟知的物流公司,便是借助网商的东风而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物流运输工作,各大物流公司在全国多地修建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用于转运、临时存放、管理快件,这种“物流→仓储→配送”的模式构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基础运行框架。如京东物流在此基础上先行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多个“大区”,建立地区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将“网商”进一步并入“物流”,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整体性。现代物流产业的完整产业链,集互联网电商、物流仓储配送综合服务、旗舰店连锁就近供货于一体,令广大消费者“当日下单,次日收货”的设想成为现实。职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应围绕物流运输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链构成展开系统性梳理,帮助学生认清行业现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全链条培养理念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目标

从现代物流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角度来看,职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若想在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关单位,从事相关岗位,除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对现代物流产业的运转机制有充分的认知,对当前物流仓储配送体系乃至网商、互联网金融等内容有超出常规的理解,并能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设想。为了帮助物流专业学生具备上述能力,职校物流专业应基于全链条培养理念,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及理论基础,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解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现存的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张皮”的问题。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应明确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把握深度,运用科学的工具与方法,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应深度融合“知识—能力—实践”全链条培养模式,深挖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出组织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方法,形成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开发路径。

第三,应逐渐实现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切实打通“知识—能力—实践”一体化育人脉络,推动专业技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思想政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有效融合。

全链条培养理念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于全链条培养理念分析职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存在课程教学过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教学内容未与时俱进,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缺乏深入了解两个问题。

总体来看,书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社会相关产业运转机制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均是学生无法了解的内容,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从事相关工作。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每到毕业季就有一个突出矛盾: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成果较好,学生认为自己拥有充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社会企业却认为毕业生不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深度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职校物流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应该做好三点:

第一,对物流运输管理等专业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即对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及相关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提炼、重组,以编制出更加契合实际、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对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进行实践研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并通过广泛交流、反馈、认真总结等方法分析教学成果,进而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方式。

第三,探索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开发方式及其呈现方法,开展“知识—能力—实践”全链条实施效果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总结并创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全面提高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水平,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全链条培养理念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实践

1.基于物流运输管理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创新、实践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从理想角度来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应该是纯粹的;但接受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人作为社会个体,首先应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具体而言,一个人接受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掌握专业技能,进而以此为敲门砖,找到心仪的工作,这样才可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准备。因此,课程思政既要有理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更要“接地气”,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对职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在全链条培养理念下,需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创新教学方式。

(1)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以“运输”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协作程度”完成划分,包括一般运输和联合运输两种模式;也可根据运输设备的差异,分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形式。职校物流运输管理教师在选择相关教学内容时,可结合时政新闻,对其中的课程思政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教师可将时政新闻中与物流运输有关的内容筛选出来,从物流运输管理专业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发生事件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教训,进而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予以重视,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应用

物流中的“流”可作“运输业务流程设计”理解。涉及“流程”,那么必不可少的便是“环节”。上文提到,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商、物流、仓储、配送、管理产业链。职校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己在毕业之后,如果希望投身于物流行业,那么应该选择哪一个具体环节作为“切入点”。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每一个物流环节在整个物流产业链中的功能、主要业务等,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情况,尽早确定自己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为之努力奋进,实现美好愿景。

2.基于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方法的思政元素挖掘、创新、实践

(1)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要点之后,职校物流专业教师应对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方法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以实现深度创新。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应用为主”,物流专业教师可以“物流工作流程”作为主线,将与物流运输、仓储配送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其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具效率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2)课程思政创新原则

教师需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针对性,即“灵活”也需有度。比如针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应该采用“明确讲述法”,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相关行为的危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这种教学方式极具必要性,可使学生对某些观念根深蒂固。比如我国法律规定,一些外来物种若要从他国进入本国时,必须取得相关准入证明且只能通过特定的渠道运输,不允许以私人途径进入。这些事项涉及国家安全,任何一名从业者均应具有高度敏锐性,不得将个人情感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采用讲述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准确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如此方可达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目的。以“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为例,这是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第一堂课,概念多且杂糅,有些概念是学生习以为常的,而有些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需要以最简练、清晰、直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使其在记住的同时能够理解,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思政实践创新

除了基础讲解法之外,教师还要创建多元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验物流运输管理相关工作的真实情形,加深对不同工作环节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借助VR软件,在系统中虚拟“物流仓储中心”,学生戴上VR软件之后,仿佛置身于该场景之中。学生可以选择的视角有两个:“旁观者”或“代入者”。如果是“旁观者”,则可以观察虚拟物流仓储中心的日常运转,逐渐提升学生对产业链的了解深度;如果选择“代入者”,则虚拟场景中的各类人物会不断向学生代入的角色提出各类问题,如运输货品的转运、临时存放、筛选后分流运输及配送等。这些问题均为物流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频繁接触的事项,提前了解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使学生快速实现专业成长。

3.基于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的思政元素挖掘、创新、实践

笔者在长期一线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的特点是:上课态度认真、作业完成质量好,但综合能力却始终有所欠缺。这种情况表明,教学成果考核方式存在不足之处。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很多社会工作中也普遍存在。比如基层工作人员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了相关工作,但工作效益偏低。基于此,需对成果考核方式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找出相关问题并予以并解决,以提高工作效率。职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可以将开/闭卷考试、课程论文、答辩、汇报、实操等多种考核方式加以整合,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增加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

(1)拟定与“物流运输管理”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笔者注重的考核项并不是学生是否能够完整地撰写论文,而是要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比如课题题目是“以××公司为例,分析运输合理化理论在公司运输网络设计中的运用”。学生若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现代物流运输企业运转模式一知半解,其撰写的论文能有多少可取之处?学生给出的观点究竟基于哪些证据,相关资料来源是否可靠等均不确定。因此,只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是无法达到考核目的的。

(2)从全链条培养理念及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学生首先要在收集的文献资料中,详细分析与相应公司有关的基础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并从“自己如何理解该公司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的角度出发,给出观点及证据。如果这一环节能够在逻辑层面实现“闭合”,则意味着学生提升了对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而运用理论的能力也会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职校与社会企业还应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实习工作,获得更大收获。

结  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是必须充分融合“三全育人”理念。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明确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以此为基础,构建“知识—能力—实践”于一体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将课程思政与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最终将课程思政贯穿至整个课程教学环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成“三全育人”的根本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努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此举将有利于推动专业技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有效融合,对提升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阳军,胡利利.高职物流运输操作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流科技,2023,46(3):182-184.

[2]张蒙蒙.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以《运输管理》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1):91-92.

[3]张雪芹.“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2,29(5):154-158.

[4]雷静.基于OBE理论的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改革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8):47-52.

[5]韩杨.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探析[J].西部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2,8(15):58-60.

[6]刘雪雪,杨志鹏.新冠疫情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J].物流技术,2022,41(7):154-156.

[7]于若冰,刘英.基于课程育人的高职物流专业课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J].物流科技,2022,45(7):183-185.

[8]陈月明.精准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22,41(2):133-137+155.

[9]王金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与实施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71-73.

[10]丁煌,任洋.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何以破解农副产品产销困境——来自贵州省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的实践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1):66-74.

(王璐: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