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关键,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主要源泉,其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山东省涉农高校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职教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人才培养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接不畅、职教师资队伍结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大学生回农村就业意愿低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以及山东地方特色,从构建“学校+企业+乡村”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基础+专业+技术”课程培养体系、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课堂方式以及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几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给出一定的发展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现代职教体系  涉农高校  人才

课题: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SGH23Q0411);2023年度社科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周至县为例》(2023HZ0746);山东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乡村振兴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课题(22ZD001);2021年山东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1GG00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院内科技创新项目(ZK22-77)。


引  言

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越来越重视。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就要求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必须准确自我定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再次要求办好涉农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办好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构建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国家对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要求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关键,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主要源泉,其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均提出,发展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助力乡村振兴。山东省也积极响应,推出《山东省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山东省的层面,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都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培养符合乡村发展、满足乡村需求的人才,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作贡献。但目前山东省大多数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更多偏向于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对于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要求,山东省涉农高校重构现代职教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多样。首先,大多数农作物在种植养护过程中,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其次,参加农作的农民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学历偏低。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再加上农民市场意识淡薄,导致农业科技含量过低、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很难得到提升。再次,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多以传统的供应商采购模式为主,少有农民采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现代销售方式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化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提升山东省乡村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改变务农人员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专为农业发展、乡村服务的涉农院校,我们务必重新考虑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现阶段山东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更符合山东省农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3.山东省涉农职业院校改革的方向

现阶段职业院校主要存在招生困难和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两个问题。基于这两大问题,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乡村振兴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重树职业院校发展方向,解决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比如职业院校可以与政府、乡村三方共同协作实施“从哪来、回哪去”的政策,招收农村大学生,与他们签订“读书+就业”协议,给予这些学生大学期间学费减免等帮扶政策,但要求其毕业后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职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丰富乡村人才结构,促进学校和乡村更好发展。

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要想获得长久稳定发展,必须依托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重构职教体系、调整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视角下山东省现代职教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产、学、教融合程度不够,人才培养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接不畅

深化产、学、教融合,是提高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质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基石。对于乡村而言,最需要的是同时具有乡村建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是单纯从课堂和实训室走出来的大学生。但目前山东省大多数涉农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学校+实训室+企业”培养模式,并未针对乡村建设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同时大多数课程存在课程体系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乡村实际需求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由于师资引进、综合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原因,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导致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现有专业布局结构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不匹配。二是学校由于本身硬件条件不足等问题导致在课程制定时脱离乡村发展需求,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往往存在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接不畅的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心为乡村发展作贡献,但常常被能力和经验的缺乏限制住了。因此,如何深化产、学、教融合,培养出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教师资队伍结构单一

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助力乡村振兴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培养符合乡村发展的大学生回到乡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因此所培养的大学生必须是能够满足乡村需求、能为乡村发展作贡献的,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老师具有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职教老师来自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往往一毕业就直接入职,没有在乡村工作的实际经验。并且学校由于缺乏培训场地与农业相关设施设备,无法对教师进行与乡村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教师这方面的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学历限制等因素,学校也很难从乡村招聘到具有高水平、高实践能力的农业工作者作为专业教师。

3.课堂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样

对于涉农专业学生,他们毕业直接面对的就是农村和农村相关产业。比如,一些山东毕业的学生回到农村可能面对的是猕猴桃树、苹果树、枣树等各类果树,对于他们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过老师课堂讲授掌握果树种植等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切身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更喜欢自己动手和实践,但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主要采取“理论课+实训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是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就是在实训室进行实践,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涉农专业学生而言,不够灵活多样。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让涉农专业学生的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和实训室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4.大学生回农村就业意愿低

目前,大多数农村存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居住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涌向城市,很少有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的大学生,因此很多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岗位匹配度低、工资低、配套的保障政策落实困难、农村基础软硬件建设较差等问题。

本文选取青岛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国防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山东高职院校的287名大三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专业主要为管理学、农学、药学、理工类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进行研究分析(详见表1、表2、表3)。结果显示只有37.63%的大学生愿意毕业后回到农村,而愿意回到农村的大学生中有61.67%偏向的就业岗位为乡镇政府机关与国企,愿意从事涉农产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改善农村现有状况提高大学生回农村就业意愿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极为重要。

乡村振兴视角下山东省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路径

1.构建“学校+企业+乡村”协同育人机制

针对产、学、教融合程度不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接不畅等问题,通过构建“学校+企业+乡村”三方跨界合作模式,打破目前“半封闭”的育人系统状态。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的是“2+1”(2年学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锻炼)和“2.5+1”(两年半学校学习+半年企业实践锻炼)模式,这两种培养模式或许比较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但对于乡村而言,学生缺乏在乡村的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很难在乡村开展工作。

为改变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在乡村人才需求方面的不足问题,提出“学校+企业+乡村”(2年学校专业知识学习+半年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乡村实践)多主体参与的现代农村高职人才协同育人机制,这种人才培养机制不仅满足了学校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要求,同时学生可以将在企业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管理经验带到乡村工作中去,半年的乡村实践也能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乡村的风俗面貌,掌握乡村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学校+企业+乡村”的现代农村高职人才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培养更多符合乡村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2.开发“基础+专业+技术”的课程培养体系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多为“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与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等实际需求不匹配,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更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学无所用的无力感,挫伤学生服务乡村的信心。

基于上述情况,职业院校应基于当地产业和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类型和数量,开发“基础+专业+技术”的课程培养体系,在学生学习相关基础课和专业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与乡村产业相关的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针对乡村主要依托的第一产业农业,学校可以开设农产品种植培训等相关课程,如作物栽培学、蔬菜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基础+专业+技术”的课程培养体系,不仅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也实现了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学校为乡村提供了质量、数量皆有保障的人才供给。

3.创新“校园+实训园+田园”的联动课堂方式

对于最终回归农村的涉农专业毕业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打破以往“教室+实训室”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校园+实训园+田园”的联动课堂方式。学生在校园教室里通过老师教授、自主学习等方式学习农业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在不同涉农专业实训园进行实践学习,将教室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根据实训园实践结果进行专业上的提升。最后,前往乡村田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学习锻炼。在田间地头,安排专业的农业技术相关人员对学生农业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与指导,让学生真正接触农村与农业。这种“校园+实训园+田园”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职业院校农业专业技术老师缺乏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打破以往“教室+实训室”的课堂方式,创新“校园+实训园+田园”的联动课堂方式。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训园和田间地头搬到庭院,让同学们亲身接触乡村,在实际中学习有关乡村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并且还可以根据乡村差异性实现“分类指导、按需培训”。

4.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

乡村振兴要求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吸引人才回乡村就业创业、引领致富,但现实是很少有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就业,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

要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首先要从思政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精神,让大学生了解返乡就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普及工作无贵贱的思想,转变大学生对于农村就业轻视的观念,对他们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农村就业的价值和机会以及农村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不愿意回归农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刚刚步入社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而农村收入普遍较低。因此,社会各界可以提高大学生入职农村的薪资待遇,从经济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和政府可以联合实行“从哪来、回哪去”的计划,通过减免学费、签约就业协议的方式招收农村学生,等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就业,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结  语

本文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山东省涉农职业院校为例,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现代职教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山东省涉农职业院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路径这几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经过分析研究,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涉农高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从构建“学校+企业+乡村”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基础+专业+技术”的课程培养体系、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课堂方式以及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7):25-33.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22-28.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7):5-13.

[4]周鑫.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J].商展经济,2021(17):108-110.

[5]田真平,高鹏.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困境和服务模式[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职业,2021(9):5-10.

[6]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职业,2018(13):5-11.

[7]黄圆志,宋元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才培养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22(19):66-68.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22-28.

[9]廖曼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的问题研究——以广东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1.

[10]陈根红.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7):55-57.

[11]林夕宝,余景波,周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探索,2019,18(3):19-24.

[12]祝成林,褚晓.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服务乡村振兴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职业,2022(10):5-11.

[13]马建富,蔡巧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的理念、作为与策略[J].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1,42(18):7-12.

(王晓雅、李博、党养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