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技术的推动、新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国情的需要等时代背景下,我国新文科产生并有一系列新特征:学科交叉、知识应用、适应国情。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融合性,统计学作为经济类本科专业必修课,可为经济类专业新文科建设搭建多学科融合平台。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统计学与专业知识割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对象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教学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急需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其职业素养与研究能力,增强统计学科与经济学科之间的融合,才能使经济统计人才培养符合新文科建设目标。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基于POPBL模式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期提升经济类专业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  统计学  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青岛翻译学院2021年校级重点教改课题(J21A11)、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SGH21Y0447)资助。


统计学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对所研究问题做出预测或推断,直至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与工具挖掘经济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项目背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统计学原理相关知识的推演与理解,统计学科与经济专业知识依然较为割裂,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结合度不高,导致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体系封闭,很难将统计方法与经济类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造成学生不容易掌握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也不能灵活运用统计学方法与思维分析经济类问题。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急需进行统计学教学改革,重新构建统计学课程体系并将经济类专业知识与统计学进行有机结合,培养能够符合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经济统计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基于当前课程教学中拟解决的统计学与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POPBL模式(Problem Oriented and Project Based Learning)为主要理念,实施阶段主要为项目创设、创设项目、分析项目、实践项目及评价反思。

1.拟解决的教学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拟解决传统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教学中统计学与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方面、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教学考核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统计科学与经济类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方面,统计科学与专业知识割裂,学生学习体系封闭,学生很难将统计方法与其他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造成学生一方面不容易掌握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学习经济类专业课时不能灵活运用统计学方法与思维分析问题。(2)传统统计学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仅达到理解及掌握统计分析的理论推导和公式的知识目标,尚未达到统计方法解决经济类专业的应用技能目标。(3)学生缺乏主动深入思考,创新性学习不够,缺少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的任务是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完成知识点的理解与识记,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4)传统教学考核体系单一,传统统计学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卷面”的考核方式,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查,忽略对学生统计学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核。

2.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统计学与专业知识割裂、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对象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教学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POPBL学习模式可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其职业素养与研究能力,解决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未来社会对不同层次的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新文科”经济类人才增长的需求。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方法明晰新文科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诉求(必要性分析);应用跨学科研究法、访谈法搭建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统计学科结构基础(可行性分析);运用问题导向等方法构建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POPBL模式(改革模式构建);运用项目驱动方法完成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中创设项目、分析项目、实践项目并进行评价反思(改革模式运行)。具体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3.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改革模式构建与实施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改革模块主要采取POPBL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基于真实经济领域项目背景、经济学科与统计学科知识交叉、解决实际经济领域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特点。通过学生学习与经济领域问题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形成解决经济领域问题的统计分析能力,从而解决真实的经济领域问题。该模式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际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兴趣。POPBL具体实施主要分为创设项目、分析项目、实践项目及评价反思四个阶段。

(1)项目创设阶段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施POPBL模式需基于真实经济领域项目背景以及经济学科与统计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因此,统计学与经济类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度交流协作,投入大量精力创设各教学环节对应的经济项目。创设项目背景应将学生对统计学各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为创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征、学习能力和兴趣意愿等因素的同时,兼顾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设置项目时,教学团队教师依据学科及领域发展热点问题建立各教学环节对应的项目库;每轮教学改革选择5名左右学生志愿者作为统计学课程助教,征集学生助教的意见,最终将学生认同度较高的项目作为最终课程使用。高质量的项目有利于帮助经济类专业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掌握专业领域的经济原理与概念,并将统计学所提供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分析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决,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

(2)分析项目阶段

POPBL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施POPBL模式,在完成项目创设后进入分析项目阶段,学生和教师在分析项目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分析项目阶段扮演“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分析,不仅进行了知识沟通,而且获得了信息共享,并最终形成了对项目的整体认识。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找寻解决项目问题的关键,以及增加其跨学科分析问题的知识储备。统计学教师在该阶段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定位。此阶段统计学教师需要根据各小组及其成员特征“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阶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POPBL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实践项目阶段。通过实践项目阶段,有利于促进经济类专业学生将统计方法与经济类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方法与思维分析经济类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项目阶段需要将统计学相关知识点与所对应的创设项目紧密结合,围绕知识点对应项目,通过“发现—分析—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学习过程,完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预测等知识点的学习与探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统计学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方法发展快、学习软件种类多且更新换代频繁等特点,建议学生熟练掌握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即可。经济类专业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时还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学习软件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

(4)项目评价反思

项目评价与反思阶段贯穿项目学习的每个阶段之中,通过项目评价与反思寻找项目创设、分析项目、实践项目三个阶段的短板和问题,并及时调整与优化,形成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闭环流程,促进统计学课程改革能够阶梯式优化开展。项目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团队、小组成员、学习者等。在项目开始之前,项目评价主体需要进行自评;在项目完成后,采用教师评学、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考评。随着项目的不断促成,学习小组及其成员会形成对项目的全面认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选择项目方案。一次项目评价与反思的完成代表着一次POPBL学习的结束,学习者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不仅进行了自我对话与深层成长,而且实现了统计学知识与经济类专业知识的内化,可以将本次项目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为下一个项目学习提供建设性参考。

4.改革实施计划

改革进度安排分为资源完善、实施、总结反馈三个阶段。

(1)资源完善阶段:半年时间完成课程教学改革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等准备工作。通过统计学教师与经济类专业教师深度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线上课程资源,尤其是用于教学改革中POPBL模式的项目创设阶段。

(2)实施阶段:一年半时间,依据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思路及具体举措运行实施三轮次。

(3)总结反馈阶段:10—12月期间根据POPBL学习模式,总结并评价实施效果,反思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并调整、完善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1.完善统计学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理论+线下项目运行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新型教学形态。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按照统计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优化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预测相关线上课程资源,加入统计学项目式驱动学习所需的创设项目库资料,采用线上理论+线下项目运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实现线下班级群体学习与线上学习个性化融为一体,充分应用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理论+线下项目运行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运用经济统计学相关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同时对课程项目资源建设、课程内容体系重构、教学团队调整优化、评价体系过程化等教学改革保障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2.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重构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内容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积极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统计学课程内容体系中,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经济类人才。然而当前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研究尚未成熟,依然存在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滞后、与经济类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实践环节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将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融入课程内容体系中,实现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体系中,既能够达到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目的,也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可以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结题等环节中碰到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预测等问题,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和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

3.课程教学团队调整优化,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基础保障

统计学课程教学是团队行为,非个体行为。经济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团队是以统计学课程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团队成员通过协作与交流,开展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起到根本性作用。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具备创新性、动态性、示范性与结构合理性。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在已有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基础上,邀请经济类专业负责人参与统计学课程改革,专业负责人更熟悉经济领域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教学团队资源优化。通过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以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交流研讨,有利于专业知识与统计分析理论知识实现有机融合,促进统计学课程教学能够立足于专业发展中的现实诉求与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改革,保障课程改革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课程教学团队调整优化,为教学改革提供人力基础保障。

4.评价体系过程化,促进学习协同性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比40%,终结性评价占比60%。形成性评价有社会实践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调查、课堂表现等部分;终结性评价为理论测试。理论测试主要考查经济类专业学生对于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需掌握的统计学知识;社会实践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思想汇报、小型座谈、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方式考核学生的统计问题解决能力和报告写作能力;通过学习通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投票等环节的表现。形成性评价各部分评价标准严格按照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在教学环节向学生公布评价标准与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结  语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需要培养学生能够结合项目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与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经济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首先,通过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诉求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其次,通过搭建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统计学科结构基础进行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并针对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统计学与专业知识割裂、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对象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教学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构建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统计学POPBL模式。改革模式主要通过创设项目、分析项目、实践项目及评价反思四个阶段完成。最后,提出完善统计学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理论+线下项目运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重构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团队调整优化,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基础保障等措施,保障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与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曹冰玉.红色文化嵌入式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6):115-122.

[2]张家钰,刘阳.水果采摘与乡村旅游一体化路径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6):96-99.

[3]葛佳慧,陶丽萍.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障碍与优化路径[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1,40(6):72-77.

[4]张聪.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223-225.

[5]未良莉,黄虹.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1):132-135.

[6]薛洁,徐姗.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H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现代化,2018,5(24):62-64.

[7]黄渝雁,粟光旺,李忠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5):405+463.

[8]任小雪.野营文化背景下的户外产品研究——以户外野营灯设计前期理论为例[J].设计,2016(17):19-20.

[9]张秀珍,谈红,吴凤媛,李伟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2014(34):237-238.

[10]刘立娟,姚娜,程丽丽.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时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4(1):131-132.

[11]游传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6-247.

(雷小青、路静文:青岛翻译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