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研究”。今年,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山东历史博物馆举行,围绕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研究,是博物馆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自2008年我国开启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探寻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珍贵文物,沉浸于各类美不胜收的展览中。特别是近些年,文博探索节目、文博题材纪录片等相继“出圈”,让博物馆“高冷”的形象发生很大转变,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变得亲和、频密,也日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长期以来,博物馆作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机构,始终发挥着促进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不论是有着丰富文物藏品的历史博物馆,还是文化遗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论是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光荣历史的革命纪念馆,还是展现发展历程、独具特色的行业博物馆……都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选择的同时,也奉上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从灿烂文明的浓缩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还可以看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更或是在一次次的“相遇”中认识自我。

走进博物馆已成为新时尚——人们“打卡”文物、观看展览、购买文创,完成一次深度的文化游。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多地文博单位接待游客人数创历年同期人数新高。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博物馆的巨大价值,也愿意为此消费。而且,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的加深,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加强,人们在博物馆里所能挖掘到的“价值”显然会高出预期。而这,也是人们爱逛博物馆的原因之一。

在故宫博物院打卡“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倾听”200件中西展品讲述交流互鉴的历史;在南京博物院欣赏“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品味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精品之作;在山东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体验一番“千年秦汉 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再或是在三星堆博物馆被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所震撼……每一个主题展览都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这些由研究成果转化而成的原创主题展览,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博物馆发展的活力,博物馆也由此承载起更多期待。

博物馆“火起来”了,参观打卡的人变多了,这是我们乐见的景象。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博物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研究”功能的进一步释放,人们对场馆建设、政策实施等也有了新的要求。如暑寒假期间,博物馆一票难求的局面何解?不少博物馆千篇一律的文创产品,如何蜕变成特色文创?作为重要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如何形成更好的链接……这是不少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痛点,也是难点。有博物馆启动“夜游”模式,有博物馆打造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有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研学活动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服务供给,缓解了当前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高效、合理且因地制宜的系统安排。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系。通过丰富的展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支撑。在今天,博物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当更多人与博物馆相遇,又会有哪些新惊喜、新现象,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