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探访工程驻地学校时为大家教授汉语。(受访者供图)

从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到孔子学院的讲师,再到海外工程的建设者,十余年间,在海外工作的青岛“80后”张昱,全身心参与到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来,不仅高标准完成了许多项目建设,还为当地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让中外友谊之花在项目建设中悄然绽放。

近日,记者远程采访了正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工作的张昱,听他讲述这十余年的经历。

从“外国人”变成当地人的“中国朋友”

张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孔子学院的讲师。

张昱告诉记者,他本科时读的是英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业,研究生时转到对外汉语专业学习,曾先后在苏丹的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和肯尼亚的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任职大学讲师。

在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一年半的任期结束后,张昱回到青岛,本打算留在家乡,继续从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一次偶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有一家企业了解到张昱在肯尼亚的工作经历,便邀请张昱为即将赴肯尼亚开展工程建设的中国员工进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短期培训。也正是因为在这次培训中,张昱展现出的优秀外语口语、跨文化交际等能力以及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让他受到了企业的青睐,最终入职这家企业,成为一名海外工程建设者。

2014年7月,公司外派张昱去了肯尼亚,任中国路桥肯尼亚蒙内铁路第七项目部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项目属地化管理和对外联络工作。

肯尼亚蒙内铁路东起蒙巴萨,经首都内罗毕,向西北延伸到苏苏瓦站,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之一。

张昱所在项目驻地设在卡加多郡埃玛利镇,当地居民很多都是游牧民族。张昱认为,在当地进行工程建设,少不了与当地人打交道,因此项目要立足,首先就必须了解、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因此,张昱一开始就大量翻阅资料,详细了解当地部族的有关情况。

“要和村民去交朋友,建立互信!”到肯尼亚没多久,张昱就主动走访驻地乡镇20多次,拜访了许多当地居民,耐心地向他们宣讲蒙内铁路的建设,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同时,通过组织工地开放日等活动,让当地居民近距离了解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员工的从业环境、工作流程等。

一系列举措加深了当地居民对中国和蒙内铁路项目的了解,也让张昱从起初当地人眼中的“外国人”变成了大家熟悉的“中国朋友”。

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技术人员

工程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人力资源,在海外项目中,许多企业采取的是“人员属地化”措施,即从当地聘请劳务、技术以及管理人员。但在当时的肯尼亚,懂汉语和懂技术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这让张昱犯了难。

“你好老师,我是西蒙。”在一次招聘中,张昱意外遇到自己曾经在孔子学院工作时的学生西蒙,他的汉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西蒙的到来让张昱十分惊喜,经过面试,西蒙顺利地分配到T型梁预制场,协助中方工班长管理当地员工。

相比于英语,当地方言在员工中的普及率更高,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岗前培训、班前讲话到考勤记录等流程中,西蒙准确地将中方工班长的各项管理要求用当地方言转述给当地员工,双方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西蒙的介绍,许多懂汉语的同学纷纷加入项目团队,一对对新“师徒”在蒙内铁路的平台上大展身手。

在众多“徒弟”中,阿郎让张昱印象深刻。

当时,项目拌合站急需一名属地的操作手,但这类人才在当地十分稀缺,迟迟没有招聘到,张昱想到了在拌合站做助手的阿郎。阿郎是西蒙的学弟,大学期间曾选修汉语课程,但由于学习时长比较短,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只有三级,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汉语交流,显然还不能胜任翻译职位,后来经过人事部门协调,阿郎被分配到拌合站做操作手助理。

“阿郎能进行简单的汉语沟通,在拌合站工作已经有了经验,本身又是大学毕业,一定是个不错的‘苗子’,既然现成的招不到,我们就自己培养。”张昱心想。

在张昱的推荐下,阿郎拜师拌合站站长老张。老张先带着阿郎熟悉设备,让阿郎看看他是如何操作的,过程中两人用汉语加手势比划着交流,阿郎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嘴里不断重复着师父口中新的“汉语词汇”,就这样,从熟悉操作流程,到与试验室、现场组织各方协调配合,历经6个多月的锻炼,阿郎“出师”了,成为项目部首位自主培养的拌合站操作手。不仅如此,阿郎还协助拌合站工作人员成功培训出了几名可以独立工作的当地操作员。2017年,因为阿郎作为铁路建设者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贡献,还荣获肯尼亚总统办公室颁发的年度“勇士奖”。

以阿郎为样本,张昱和团队在探索人员属地化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截至蒙内项目完工,张昱所在的项目雇佣属地员工超过4500人,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自主培养模式,累计培养技术工人超过2500人。

友谊之花在项目建设中悄然绽放

2019年,张昱圆满完成在肯尼亚的建设任务后,又来到马来西亚,在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第六分部一工点项目部任项目副经理。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提高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在马来西亚奋战的5年时间里,张昱所在的项目部不仅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任务,还主动参与到当地抗灾救援、维修公共设施等工作中,赢得当地政府的好评,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我所在的工点即将竣工,我将和大家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建设好工程,展现中国建设者的风采。”张昱说。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