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行动,在开展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内容,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蕴含德育要求

教师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过程中遵循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坚持德育优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其中也蕴含着德育要求,开展德育不能只依靠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在其他课程中渗入德育理念,从而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立足教材,深挖科学教材中的育人价值

要想将德育更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在教材中寻找与德育相关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信息等。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工作,认真研读课本内容,仔细分析,在教学中巧妙地将德育融入其中。

(一)树立榜样,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一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著名的科学家,以及这些科学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巨大的变化,使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更深。课程结束后,学生都认识了袁隆平爷爷。这节课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禾下乘凉梦”的种子,学生纷纷表示长大后要当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学家,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现阶段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督促自己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珍惜粮食。

而《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则让学生在生活变化中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人们生活的极大便利,并且明白原来我们现在的便利生活是过去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断奋进、克服困难换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每一件事物背后的故事,这非常符合低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学习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榜样的力量,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榜样的力量影响深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强国人才。

(二)立德树人,塑造美好品格

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兴则国家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强则国家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就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是党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的根本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一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周围事物的同时,还多途径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道德。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大自然中拥有这么多美丽的植物,数量不同、习性各异的动物,让学生领略到了人与大自然的相处是那么和谐,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中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更科学系统地了解动物界的分类方式,感叹原来大自然中有这么多种动物,现在能看到它们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因此我们更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养蚂蚁》通过各种种植和养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种植的不易,也看到了蚂蚁的团结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团队合作,为后续的中高学段的小组合作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资源。为什么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我们还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淡水资源少,因而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同时注重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为节约用水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不仅仅是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的栖息。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环境变化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到,人类的一些行为导致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我们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外,其他地方的动物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有部分动物适应环境生存了下来,还有很多种动物人类可能还没有认识它们,它们就灭绝了,令人惋惜。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后,会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博古通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文化故事可以学习。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比较不同物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规则物体可以通过计算来比,那不规则物体怎么办呢?其实古人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比如曹冲称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联系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促使学生想到将不规则形状的物品放置在相同体积的容器里,通过加芝麻或者黄豆等方式,再比较所需要芝麻或者黄豆的多少来反推出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轻重,从而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逆向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本节课问题点的同时,还可以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

在五年级上册《光的传播》一课中,学生除了掌握光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及光沿直线传播外,还认识了两千多年前的学者墨子。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种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了白幕上,这就是最早的皮影戏。皮影戏在宋代非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我国古代虽然条件没有现在优越便捷,但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才让我们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引得世人争相来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有机结合,以中华传统典故或故事阐述科学理论,这便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四)鼓励创新,紧跟时代潮流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永恒话题,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并实践,以达成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通过《像科学家那样》一课的讲授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制作铅笔加长器,尽可能地延长铅笔的使用时间,培养学生从小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使他们形成对创新的初印象。《衣食住行的变化》蕴含着创新内涵,科技在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从过去需要“飞鸽传书”才能较快地得到的某些信息,到现在的“网络一线牵”,转眼就能看到屏幕对面的人,这无不彰显着科技的进步,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开拓创新,大胆畅想未来会飞的车、智能管家、机器人助手等。

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也是如此。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带领我们看到了从万户到现在的天和核心舱所彰显的科技的进步与变化,人们从敢想敢为,到成功飞向外太空并在外太空实现长时间工作生活,这千年的跨越无不体现科技创新的作用。太空产品多元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的进步。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很多信息,收获了很多知识,扩大了视野,实现了知识来源的多元化。对创新有了更多认识,同时也感叹祖国科技的进步。

通过深挖科学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不难发现,可以将其和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德育,完成科学课程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内涵。

(五)信息融合,培养科学素养

将信息化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相融合,在科学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科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形象地表达出来。信息化、数字化先进传感器的应用让人们获取实验数值更方便、更精确,实验流程更清晰,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值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对待科学不断创新的内心驱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在教学《摆的快慢》时,原有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误差,比如人手臂的高度,选用什么支架,角度的选择,计时器的准确性和计数标准等,信息化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在操作中避开这一问题,将实验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严谨性,进一步理解实验误差,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促进作用。

三、科学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有效举措

(一)紧扣教学目标开展德育

教师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目标,适时融入德育内容,认清德育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上多努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同时,辅助德育,并结合科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巧妙设计,有意识地剖析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人物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等,从而完善科学课程中的德育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应当秉持终身学习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前行,培养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比如学生都乐于助人,因而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应的场景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环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讲授《水资源》《塑料》等课程时,通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如坚持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等。事虽小但影响大,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正向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

(三)巧用教学评价,深化素质内涵

积极性的引导语往往会产生正向影响,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教师表扬学生坐姿端正时,就会收获一个个挺直的脊背和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学生期待从教师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内心加持下,很多学生能做到一节课坐姿端正且注意力集中。德育评价也是如此,其不是试卷中的正确答案,而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一定要细化表扬性语言,明确其中的德育导向。例如,“你今天捡起了脚边的一片纸,班级因此更干净了,你可真棒!”“你今天帮助了同桌,让他学会了一道题,你可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你的思考方式就像科学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这么想的!”等等。通过关注学生持续的进步和表现,辅以正向的评价和引导,会对学生产生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实践活动中浸润德育思想

科学实践活动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动手操作,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良机,使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接受德育熏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制作科技模型”这一实践活动中,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突飞猛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时间段都有非常典型的科技成就,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制作科技模型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在“种下希望——植物种子种植”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托课程让学生认识植物种子,并购买不同的种子奖励给学生,然后开展植物种植活动,这一小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植物的生长过程,书写植物生长日记,这一天天的微小变化都是对生命的礼赞。在“留住秋天的美”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叶脉书签、树叶画、银杏叶花束等,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真实,学生的想法真棒。这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更高了,进而更爱上科学课了。

(五)以身作则落实以德育人

模仿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基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沟通及社交技能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和学生每天朝夕相处的教师而言,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和教师的朝夕相处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耐心,学生才能更冷静地分析问题,敢于试错,积极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教师拥有让人如沐春风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阳光、快乐、自信健康,对生活学习的认知和态度更端正。耐心耕耘,静待花开,给予爱,收获爱。例如,每到秋季,笔者总会在校园里收集一些美丽的银杏叶,这一抹银杏黄是秋天丰收的色彩,做成玫瑰花后就是爱的模样,将它们奖励给今天认真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他们是那么开心,看书时也更认真了,还主动帮助笔者收集更多的银杏叶,银杏叶做成的玫瑰被学生拿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分享自己进步的喜悦时,也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这一切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随时散发的德育魅力,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愿意竭尽所有成就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要精心设置科学课程内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积极开展德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用和讲授在润物细无声中地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 青岛高新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