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因其年代久远,背景各异,学生学习起来晦涩难懂。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积累相关文言文知识,还要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名篇的内涵,重点分析文本的主题和深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固定,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群文阅读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选取多篇文章进行组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群文阅读”的关键是“文本”“议题”和“学生建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致深入地品析文本,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别样价值,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初中生学习古代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文言文基础薄弱、积累不够,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阅读典籍,在教学中多是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如需文本组合教学时,很多教师直接将现成案例拿过来使用,没有任何思考和创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内外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深入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层面,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下面,笔者结合上述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角度:源头活水养清渠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剖析文言文的难点部分,加强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人,有着绝对的权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甚关注,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课前准备及课后评价中。备课时,有的教师只考虑如何把握文本内容,未能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人们阅读文本时会出现很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作者及相关知识产生刻板印象,认为文本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等人物传记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而忽视了作品深层的意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设法改变学生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之,角色的转变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转变自己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思想,为学生的群文阅读创造良好条件,还要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文本角度: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丰富多样,言辞优美。温儒敏教授曾指出:“语文教材在选文方面要兼顾三方面:文质兼美、体现典范性,更要注重时代性气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就是确定议题。议题是文本选择及问题设定的依据,也是群文阅读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议题的开放性要强,融合度要好,还要有文化底蕴。教材是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如果教师脱离了教材,教学就会缺乏根基,所以议题的确定还要以教材为基准。其次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议题。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对确定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标,从学生的语言能力、价值观及技能培养方面入手确定议题,如将《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组合在一起,确定“古人的高洁品德”这一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表达特征确定议题。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习惯,有的擅长通过寓言说明道理,有的善于利用例子表达观点,有的擅长在山水中寄寓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将表达特征相同的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作者面对美景时的感受。

三、教法角度:操千曲而后晓声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交流、设计活动、布置任务等方式,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文言文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王君老师执教《孙权劝学》时,师生围绕文言文进行对话,让学生模拟文中出现过的人物。随后,王老师以小群文的形式引出了其他三个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原当时的情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间也提升了文言文学习能力。此外,王老师还设计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人生。这些都与王老师的文本设计有关,三个文本故事都是关于沟通方面的,但几个故事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是否感兴趣的层面上,而王老师设计的这几个文本对于喜欢听故事、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顺利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四、学情角度:观千剑而后识器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由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同样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勇于提出个人看法与见解,积极发言、交流。以苏轼为例,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苏轼的诗词,但初中阶段才正式学习苏轼的文言文,教材中选编苏轼的文言作品并不多,仅凭《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并不能窥探苏轼的人生经历与心境变化,导致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苏轼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入仕之初踌躇满志,被贬黄州内心愁苦,重得重用积极乐观,流放惠州、儋州期期艾艾。苏轼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篇篇经典,教材中选取的这几篇是他被贬黄州时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这几篇文章为基础,以苏轼的仕途经历为线索,确定“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议题,并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苏轼从壮年到老年的作品,加深学生对苏轼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在教学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将《三峡》《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和《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设计成群文进行异同比较。通过学习,学生发现这类作品大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但清新的山水文和思想深刻的山水文之间还是有一定内涵差异的。

五、学法角度:万紫千红才是春

初中生虽然之前学过文言文,但是篇幅不长,内容较为简单,学习难度较低。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无论是篇幅,还是难度均有明显的增加,仅靠个人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群文阅读不是个人任务,在集体探讨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就会就会发挥自己的优势,集思广益,积极沟通。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更加主动,不断产生新想法,为创建活跃课堂提供了条件。房卫华在《纵横捭阖让文化渗透这般从容——评王君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群文阅读课》一文中指出,王君老师在本堂课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权善“劝”的特点,提炼出有效沟通这一议题后,通过小群文阅读、聚焦式阅读、有针对性的阅读等方式,让课堂学习有了深度和广度,避免了学过的文本再学习时学生思维在水平滑行。她将《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相关的人物故事组合成文本,把人物放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进行纵横挖掘与拓展,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多文本、多议题、多种问题结构的新型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能够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文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