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阅读教学已成为提升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格,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新课标提出的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又为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之上重新修订的教材打破了时间、文体的限定,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开放等特点。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课型单一、目标盲目等问题。鉴于此,笔者从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运用案例入手,在对群文阅读教学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供同行参考。


一、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选定议题

将群文阅读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先要选定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面讨论。议题必须在多个文本中有一定体现,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贯穿性、关键性、探究性、开放性特点,即使多个文本的体裁、类型有明显差异,但议题内涵必须相通,这也是构建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2.确定课型

(1)教师必须清楚认识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围绕文本视角、实践体验、生成构建进行课堂布控。当前,群文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知能习得、审美鉴赏、读写共生等。其中,知能习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审美鉴赏是指通过教师对群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写共生是利用群文资源,帮助学生整合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这三种方法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实践教学过程基本都有交互部分,尤其读写共生属于群文阅读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课例方式,如通过群文阅读熟悉文本结构、手法,让学生模仿创作,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从课堂结构层面入手,构建多元化群文阅读课堂。多元化群文阅读课堂可以分为稳定型课堂结构、生成型课堂结构、发散型课堂结构。其中稳定型课堂结构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确定议题主旨后,引领学生开展相应的阅读探索,这种课堂结构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思路,缺点是学生思维会受限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生成型课堂结构是教师在学生现有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成新的体验,旨在调动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型课堂结构可以让学生不受固有思维束缚,按照文本内容发散思维,激发阅读潜能,增强阅读情感体验。

(3)在群文阅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不能受思维局限,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课型和课堂结构,以此建立多元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的价值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选定目标主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形式、内容相似点为中心,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组织群文。其中,形式层面的相似点主要是文本结构、写作手法;内容层面的相似点主要是中心思想、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筛选出的这些符合条件的文本,就能够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群文组合。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合理灵活地组织群文,部分课文因主题相近本身便具备较为明显的群文特征。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教师选择更好的阅读形式,组合出更加优秀的群文阅读方案。以写景类散文主题为例,涉及篇目有古今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赤壁赋》《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等,教师可以围绕鉴赏写景散文确定主题,合理编排群文阅读形式,设计群文阅读方案,进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的启发,教师可以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囚绿记》组合成群文,以“景情互为生,物我两相知”为主题,分别从“景物风格有何异”“物我如何两相知”“物我因何两相知”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图片将文中描写的画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提出的见解组合在一起,以古诗文《锦瑟》教学为例,教师便可直接搜集周汝昌、张中行等人对此诗的不同见解,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文内容、涵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确定任务框架

以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所以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情境任务设定为“走进劳动现场 ——《你从远古走来——劳动者之歌》特刊编辑”,以确定群文组合的任务框架。

第一段:穿越劳动现场,吟咏田间诗意(还原劳动场景,读《芣苢》《插秧歌》)。

第二段:聚焦劳动场景,感怀楷模风范(梳理事迹精神,拟定采访提纲,读《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第三段:走进劳动基层,探寻凡人微光(观察记录身边的劳动者)。

第四段:致敬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积累材料,分析观点,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本任务框架遵循从古到今、由课内到课外、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设计活动问题

群文阅读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很高,教师应深思熟虑后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思维逻辑,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以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为例,这三篇文本篇幅虽长但理解难度不大。为了让学生感受“国士风采”,教师可以以“感怀楷模风范”为主题设计访谈活动形式,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行选择一个人物作为访谈对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拟写访谈提纲,合作交流后在班上展示。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目的、访谈方式、访谈对象,这种活动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践行读写结合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拓展群文阅读的范围,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读与写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思维品质,使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得以延展。

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之歌”,涉及的篇目有现代诗歌和小说,教师可以以“找寻青春身影,体验青春滋味”为主题,创设“遇见青春”“感悟青春”“书写青春”“吟诵青春”“珍藏青春”等教学情境。在“书写青春”环节要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你要写______,就不能只写______”这是最近流行网络的文体,掀起了一波创作狂潮。有的一瞥惊鸿,有的走心治愈,有的委婉动人……请大家结合诗例仿写一首诗,这里列举一首学生的诗作——“雨”。

你要写雨,就不能只写雨/要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写它一年四季久临人间的孤独与匆忙/要写淅淅暮春、哗哗盛夏、绵绵悲秋、嗒嗒寒冬/要写低飞的燕、探出水面的鱼、皱眉凝重的云、挥手道别的人/要写荡漾的湖、纯粹的树、单薄的影、微凉的茶/写镜前的两缕青丝,镜后的一缕白发/要写悲、写欣、写愁、写苦/要写你伸出手心的凉写你面庞的泪、衣角的柔/要写低语的花、梳妆的柳/最后,笔终/忆起她是风的伴侣

显而易见,读写结合的方式会将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大化,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意义,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选择议题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和讨论,确定课型构建多元化群文阅读课堂,以保证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也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先决条件,更是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