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须力避群龙无首,单篇之间要形成强大的合力,要有强大的向心力。此外,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重点、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教师的视野、眼光和智慧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确定议题,统整群文呢?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一、知人论世,依据同一作者确定议题

知人论世是解读作品的一把钥匙,作品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所处社会、环境的鲜明烙印。知人论世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读作品,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让我们对作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因此,聚焦作者,就是群文阅读可确定的议题之一。

例如,在杜甫人生后十年的作品《登高》《旅夜书怀》《蜀相》《登岳阳楼》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议题。

在杜甫晚年的诗作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个眼中蓄泪的诗人形象,为什么他的眼里常含泪水?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此期作品呢?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议题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感受其精神气韵,与作者心契神合成为知音,再由读人到读文,由人品至文品,引导学生把握此期作品的主旋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这样就可以实现“以课内带读课外”的高效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于人生后十年创作的《阁夜》《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等作品,让学生从中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时代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牢固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又如,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春晚》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世殊事异,其致一也”的议题。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渥,后期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因世殊事异,其词风、作品情感大不相同。

二、因“文”施教,依据同类题材确定议题

作品有“三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因此,教师可着眼于写了什么,因“文”施教,依据题材确定议题,把握同题材作品的创作规律和共性特征。

例如,在写景类作品《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初见嵩山》《赤壁赋》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自然山川对人类精神的启迪、濡养”的议题。

春秋代序,寒来暑往,宇宙有四时更迭之美;日影过墙,月色入户,万物有流转生息之美;兰挺幽芳,竹引清风,草木有情韵雅致之美。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可谓丰厚。对于写景类作品,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自然文化,审美因子,以自然山川对人类精神的启迪、濡养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大江大河、自然之景参与学生的生命和性格建设,以一草一木帮助学生自我觉醒,构建生命。读苏轼的《赤壁赋》,学生会以自然山川为导师,进行心灵突围和精神救赎;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学生就能敏锐地感知与捕捉生活的细节,感受万物有情,内心就会细腻丰盈;读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就能感受到一种清晨的饱满;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学生就会明白敬亭山就是李白与世俗相对的精神家园。

又如,在劳动题材作品《插秧歌》《芣苢》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劳动场景的描绘”这一议题。

《插秧歌》和《芣苢》这两首诗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体现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教师从劳动题材入手确定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量“体”裁衣,依据同类文体确定议题

这里的“体”指的是文体。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话语体系,其表达方式、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功能作用各不相同。高考命题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注重教考衔接,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这就要求考生要准确把握文体特点,作答时精准定位,规范专业。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从文体角度确定议题,量“体”裁衣,突出同类文本文体特点,对于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大有裨益。

例如,在小说类作品《套中人》《祝福》《变形记》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这一议题。

学生要读懂一篇小说,就要重点把握人物、情节、环境这几个要素。小说的主题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得以凸显和揭示,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情节和环境主要服务于人物,情节是人物言行的体现,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学生可以梳理人物的命运结局,把握情节的矛盾冲突,分析别里科夫、祥林嫂、格里高尔的形象特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概括人物的身份特征,明确人物形象的正反,挖掘人物的性格成因,认识社会的本质特点,推测社会的发展走向,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提炼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又如,在人物传记类作品《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彭时传》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与研讨”这一议题。

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的高频文体,学生只要把握文体特征,熟悉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内容、手法、主题等共性,就能快速读懂文章。这种阅读能力必须在课内找到落脚点,就这三篇传记类文章来说,教师可从文体的角度确定议题,为学生鉴赏人物传记夯实基础。

四、异曲同工,依据同一手法定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可着眼于“写了什么”,又可就“怎么写的”确定议题。

例如,在《祝福》《拿来主义》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言简意深,句短情长”的议题。

言为心声。思想感情是语言的内核,选择怎样的语言形式,也取决于思想情感。语句的外在形式灵活多样,从句式来看,有长句和短句之分。鲁迅先生是驾驭语言的大家,更是运用短句的高手,其文章如匕首、投枪的战斗力离不开短句的助力。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聚焦短句,结合典型的短句实例,把握鲁迅作品中短句的主要构成方式,如破句、倒装、小整句并列等,帮助学生把握短句之形,让学生从中感受短句的表达效果:表达一种哽咽不能语的悲痛、一种咬牙切齿的愤恨、一种踮起脚尖轻舞飞扬的轻快欣喜等,从而把握短句之神。

又如,在突出环境描写的作品《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两篇小说中‘雪’这一环境要素的作用”这一议题。

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对于人物形象的烘托、情节的发展、文章结构的组织、小说主题的揭示、气氛的渲染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抓住小说中“雪”的环境描写确定议题,为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环境描写这一重要的写作手法。

五、透视聚神,依据同一主题定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为什么写”的角度提炼议题,通过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文本,向学生介绍文本的创作意图、气韵精神、思想观点,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例如,在借古讽今类作品《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一议题。

《阿房宫赋》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伶官传序》提醒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这些文本探究了古今兴亡之理,借史讽今、忧今、鉴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杜牧、苏洵、欧阳修三位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史明智,洞察历史兴替,把握历史作品对当下生活的观照。

又如,在《祝福》《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这一议题。

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就要凭借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面貌,体现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点,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上述三篇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的小说组成群文,通过文本中鲜明的社会烙印和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性格成因、命运共性等,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时代。

总之,一组群文的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领属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议题统整群文,以议题引领教学,构建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思辨性课堂;还可以以议题聚合阅读,着力打造高效型课堂。当然,对于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教师应通盘考虑,顶层设计,使议题成为一张网,成为一个整体,涵盖高中语文的关键知识、必备能力、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榆林市横山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