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群文阅读是一种扩大阅读视野、拓展阅读范畴、比较阅读差异的高阶阅读方式,也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能够突破教材、课堂的限制,实现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还能够丰富阅读教学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中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期策划以“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的思维结构和课堂结构、议题萃取的求同策略、第二课堂“自由体”群文阅读等方面,特约各地名师文章,从不同地域、不同学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展开探究,以发挥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

——栏目主持人   张肖侠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达到“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境界。通常,教师会以教材的一篇或一个单元为材料,确定议题展开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及学习探究中发现文本之间的关系,既和而不同,又同而不和。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阅读视野宽泛,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培育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思维结构

“群文阅读教学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和读者阅读群文时的结构保持一致。唯有如此,在整个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才能顺应学生内在的思维结构,真正的以人为本才能达成,真正的儿童视角才有根基。”思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及教学内容的选定,进而影响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一)浮观别异同:比较异同

在群文阅读中,文本之间的异同和联结构成了主要的思维结构。群文的多文本特征决定了文本之间会出现比较,有比较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比较异同的思维结构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或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从而达到“浮观别异同”。群文的多文本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让学生从中发现文本的精要,加深理解议题的特征和内涵。

1.人面桃花相映红:异中求同

统编版教材单元设计和课题设计篇目较之前教材单篇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那么如何理解编者的意图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寻找同一单元、同一课题下多文本的相同点,同时还要以课本为基础,打通课内和课外的联系,明确同一议题的指向。异中求同的“同”可以是相同主题、相同作者、相同写法、相同情感等,正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

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这三篇人物通讯都是以“劳动”为主题的,分别记叙了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位优秀人物,他们身上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时代精神:袁隆平勇立潮头,引领“绿色革命”的创新精神;张秉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钟扬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界者”精神。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具体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凸显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大医精诚写大爱(一线抗疫群英谱)”课外阅读文本,这一组群文的相同之处在于真实的细节描写。

《百合花》与《哦,香雪》,不同的故事,却同样动人。学生通过比较赏析《百合花》中新媳妇与《哦,香雪》中香雪的形象,就会发现美丽、善良是新媳妇和香雪的共性,她们身上散发着青春女性之美,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代表。这两篇小说中都使用到了物象,且每个物象都出现了多次,如《百合花》中百合花的被子与《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不同的物象对展开和呼应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异中求同的思维结构,对落实新教材的单元主题,打通单元与单元的界限,贯通课内外文本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阅读能力。

2.同来何事不同归:同中比异

同中求异就是比照群文之间的不同点,解决统编版教材文章篇目多的问题,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比异”是在“比同”的基础上完成的,异和同不是完全割裂的。

例如,在讲授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第13课时,教师可以将《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放在一起,比较内容、结构的不同之处。内容上的相同点:两者都属于随笔,作者用灵活自由的笔触,描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感悟。内容上的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中,从作者自身体会出发,重点谈论了读书的作用、意义和读书方法;《上图书馆》一文,作者重在回顾上图书馆读书的几段经历。结构上的相同点:整体而言两篇文章都是总分总结构。结构上的不同点:《读书:目的和前提》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组织材料;《上图书馆》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作者上图书馆阅读的经历和感受。

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即使同写一类题材,他们也有不同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是咏史怀古类词作,但在内容、手法、情感表现各不相同。即使写景,《念奴娇》不仅有赤壁的自然之景,还有故垒之类的人文景观,而《永遇乐》则不仅有千古江山、斜阳草树的自然之景,还有寻常巷陌、烽火扬州路的人文景观。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比较。

(二)白云红叶两悠悠:互为映照

教师可以选择相同的、类似的群文阅读文本,也可以选择互补的文本,以达到“白云红叶两悠悠”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例如,以“东坡突围”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在黄州,苏轼仕途虽落入低谷,但他的文学创作却达到高峰,完成了人生的“突围”。教师除了选取教材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梅花二首》《初到黄州》《临江仙·夜归临皋》等一组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词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诗词与传记互补、映照和印证,带着学生走进黄州,感受苏轼完成突围的心路历程。

又如,在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的《鸿门宴》一文的讲授中,教师可以结合《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乌江》、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文本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谈谈对文中某一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诗歌和传记文本进行重组,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

(三)聚散但惭长见念:聚散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比较异同和互为映照的基础上,运用聚合思维及发散思维整合教材和文本,充分挖掘群文的语用价值、人文主题、写作技法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整合归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乃“聚散但惭长见念”。

例如,肖培东老师执教《外国诗两首》时,讲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歌。他根据学生的选择,先讲了《未选择的路》,帮助学生明确了“托物言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肖老师围绕“未选择的路”和“选择的路”,设计了以下问题:未选择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那条未选择的路会引发诗中的我怎样的情感?在那条已经选择的路上会看到什么?我要走的路上会出现什么?在绵延无尽头的路上会有荆棘,有灌木,有悬崖,有野兽,有冬天,有冰雪,还有无止境的孤独。走在这样的路上会有什么情感?最终两条路汇合,由散而聚,从分到合。肖老师这种聚散思维整合的教学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董一菲老师执教《国风·郑风》爱情诗群时,选择的文本是《国风·郑风》的三首爱情诗:《子衿》《将仲子》《狡童》。学生诵读后,董老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三位女子分别具有什么性格?三位男子又是怎样的形象?不仅如此,董老师还介绍了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画——《春》,让学生明白了东西文化的不同。此外,董老师还将其与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我要从所有的时代,从所有的黑夜那里》进行了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敛。董老师的群诗阅读教学在聚合中发散,由发散到聚合,引入外国诗歌和绘画,点评时旁征博引,在诗意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

“总结现有的群文阅读课堂结构,从阅读结构化程度来看,大体可以分为模式化的课堂结构、生成性的课堂结构、松散型的课堂结构三种类型;从文本处理程序和学生阅读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群文共享等类型。”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最多的就是一篇带多篇和群文共享方式。

(一)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多篇,非常符合“1+X”理念,“1+X”理念最早是由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的。他认为,“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轻舟已过万重山”,慢慢就弄懂了。一篇带多篇能够将精讲的单篇阅读教学和泛读的群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使用方便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单篇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重点明确了,多篇的阅读思路自然也就清晰明了了。

1.一篇课内带一篇课内

这里的“1”可以是课内精读的一篇,“X”可以是一篇,即一篇精读带一篇自读。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7课有精读篇目《短歌行》和自读篇目《归园田居》。这两首诗歌同是古体诗,但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不同。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五单元11课有精读篇目《谏逐客书》和自读篇目《与妻书》。两篇文章同是“抱负与使命”的人文主题,同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前者为奏疏,后者为给亲人的书信。

2.一篇课内带多篇课内

如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课内精读篇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为课内自读篇目。教师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鉴赏豪放词的特点;也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第1课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齐桓晋文之事》三篇文章,教师可以将孔子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进行比较;将儒家与《庖丁解牛》中庄子代表的道家学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进行比较。

3.一篇课内带多篇课外

例如,在讲授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等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烛之武的爱国情怀及担当精神;还可以补充课外阅读《左传》中的《崤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帮助学生将“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后故事勾连起来,从中学习作者高超的叙事手法,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一个议题带动多篇文本

“1+X”群文阅读的“1”也可以是一个议题,由与议题有关的一组文本组成“X”。 如以“李清照的愁”为议题,就可以选择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一剪梅》,让学生结合李清照的生活遭遇,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家愁、国愁,将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凝结为深沉的愁绪。

丁卫军老师执教群文阅读课《咏梅组诗》时,以“梅”为议题,选取了《山园小梅》《卜算子·咏梅》《雪梅》组诗,并布置学习任务:三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或你最喜欢哪一首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不同诗人笔下的梅能够呈现不同形象。

(二)一天霞霭一村烟:共读共享

群文阅读在共读的前提下各有侧重点,呈现出“一天霞霭一村烟”的特色。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教学模式,将整本书分章节阅读任务分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重点阅读部分章节,并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分享给全班。

《乡土中国》这本书有十四章,学生反映阅读有难度,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共读一章,结成阅读小组,重点解决一章的内容,画出思维导图,由一名学生在全班分享阅读成果。《红楼梦》这本书篇幅长,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学生领读一回,全班轮流接力完成,利用课前5分钟完成。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共读共享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境界,还可以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通过思考推动阅读,通过阅读学会思考,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本文系山东省“十四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规划课题2022年度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宝鸡市渭滨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