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大提琴专业教学中,提升艺术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对艺术类院校大提琴专业教学在提升艺术表现力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阻碍因素进行探讨,如大提琴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不完善、大提琴专业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大提琴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提出了艺术表现力在大提琴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分析、加强学生的演奏技巧训练、围绕大提琴的教学特点强化艺术表现力,以及在教学内容增加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融入等,以期为提高大提琴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  大提琴演奏  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作正逐渐被人工智能和机械化所替代,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艺术和精神层面的享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推动音乐演奏会等艺术欣赏节目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大提琴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大提琴演出活动为全国的优秀大提琴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大提琴的发展。丰富的民间大提琴活动也对高校的大提琴专业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提升艺术表现力在大提琴专业教学中的融合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大提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当前,在高校大提琴专业教学中提升艺术表现力,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更好地教授学生大提琴知识与技巧,进而促进大提琴演奏艺术表现力不断提高。

大提琴专业教学中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必然性

音乐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表达方式,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因为地域和习惯不同,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音乐早已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最佳载体。如果向前追溯,大提琴最早在三个世纪以前就已经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进入我国,也正是自那时起,开启了中欧音乐文化的交流之旅。作为一种西方乐器,大提琴早已成为我国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许多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提琴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后期,是由“低音维奥尔琴”(亦称作“膝间维奥尔琴”)的乐器演变来的。大提琴全长约120厘米,木制结构,以金属丝为琴弦,马尾为琴弓,与中提琴相比低八度定弦。1845年前后,阿德里安·塞尔韦对大提琴增加了可调整尾柱,使其演奏效果更加稳定。进入17世纪,当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由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创作出来后,许多作曲家开始专门创作适合大提琴演奏的乐曲。到了18世纪,莱奥、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等著名作曲家都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谱写了许多大提琴协奏曲,在法国、英国等地也陆续出现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18世纪和19世纪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也创作了大量的大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使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艺术欣赏性得到充分发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等被广泛演奏,深受音乐爱好者所喜爱。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西方文化的涌入,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艺术欣赏需求和层次不断提高,原有小型的简单戏曲节目已经很难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侧重音乐表现力和音响效果的多元化音乐欣赏需求。在这一趋势下,传统戏曲演奏向独立化与交响化的音乐欣赏进化,大提琴因独具特色的音色,其完美的低音表现形式被完整保留下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崭新音乐演奏艺术。回顾大提琴在我国蓬勃发展的50余年历程,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诸如《戏曲乐队中的洋面孔——大提琴运用于戏曲乐队的实践所带来的思考》《大提琴在京剧乐队中即兴演奏之研究》《大提琴演奏秦腔音乐技法探略》《略论大提琴在戏曲中的运用》,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从大提琴的伴奏手法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但普遍缺少对其本土化后的创新与融合的研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提琴音乐作品创新涉猎较少。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西方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有利的契机。我国大提琴家在创作和演奏作品时,更加注重融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以及演奏技法的地域性,并因此获得了被广泛认可的规律与规范。他们先后创作出了具有汉族民间曲调和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草原赞歌》《湘江之歌》等,这些乐曲大多融入了中国音乐元素,标志着大提琴在本土化后已经被中国音乐体系所接受,并进行了融会创新。如在2021年12月的北京《戏韵管弦》音乐会上,大提琴家聂双演奏的《别》,就是由杨春林先生以京剧《霸王别姬》为背景创作的乐曲,将大提琴与京胡融合,并根据京剧音乐特点进行了调整,现场琴律交融,仿佛声声诉泣,今闻者动容,演奏取得了巨大成功。演奏中,聂双的大提琴演奏采用与京胡相同的弓法技巧,加强了非重音拍的重音处理,并相应调整左手装饰音,适当加入了滑音和掸、垫等装饰音,虽然为非指板乐器,但仍最大程度地展现了京剧音乐的风格。再如由大提琴、三弦、打击乐跨界组合的原创乐曲《奈若何》,将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三弦和西方弓弦乐器——大提琴相组合,通过器乐语言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霸王别姬》的故事,再配合京剧男旦“唱念做打”的表演,使观众在欣赏国粹表演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创新的音乐风格,既体现了我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神,又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被现场观众充分认可与接纳,成为现阶段大提琴和戏曲音乐融合的又一突破。大提琴演奏家赵振霄与二胡演奏家鲁日融共同创作的丝弦四重奏《秦腔》,也是以二胡乐曲《秦腔》为基础,融入了大提琴、古筝和扬琴等乐器,主要旋律部分由二胡和大提琴承担,进行了秦腔音乐特色的装饰音音程跳进等技巧处理。这些大提琴的演奏创新探索实践,为西方乐器本土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也给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使中西方音乐艺术的连接更加紧密。在这一过程中,对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给高校大提琴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提琴专业教学中提升艺术表现力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全社会更加重视对音乐艺术的培养。各高校音乐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教学水平明显增强,在注重传播艺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音乐潜力的激发,培养了更多优秀音乐人才。虽然大提琴演奏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吸引了许多学生学习,使得该课程得到快速推广,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在持续提高,但因其具有特殊性,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高校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去完善和解决,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大提琴艺术发展。

1.大提琴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专业大提琴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长,各专业大提琴培养院校的教师队伍已经基本饱和,大提琴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变窄。特别是近几年各大音乐学院纷纷扩招,学生队伍增加过快,高校对大提琴人才的培养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谋划。目前,我国音乐类院校的大提琴专业学生多是来自普通中学,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大提琴培养,缺少正规完整的音乐知识储备。进入大提琴专业后,这部分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因个人学习天赋的差异,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很多艺术类院校的音乐专业人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目标不侧重就业,对大提琴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演奏技巧掌握得不全面,缺少实际演出经验。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感到迷茫,部分学生甚至毕业即失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如果高校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和艺术生涯方向,必将导致学生对大提琴的兴趣减弱,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不利于大提琴艺术与高校的发展。

2.大提琴专业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各高校的大提琴教学方法单一,多采取理论学习加练习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受教师自身教课的方式方法影响很大,也很少开展差异化教学。教师未能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有的教学方式甚至与现实音乐表现形式脱节。由于学生自身素养的差异,同一批同一班级学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却不尽相同,若是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很难全面提升大提琴的教学质量。

3.大提琴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高校大提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大提琴知识和演奏技巧,更关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本领展示出来,被社会所需要、所接受。在这方面,有的高校单纯侧重了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强调基本功练习,但是忽视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分析与理解的培养,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必须是能够实现情感传递的。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不同,所传递的情感也就不一样。高校大提琴教学虽然能够对不同的乐曲背景进行讲解,但单一枯橾的讲授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学生对乐曲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理解、领悟得不够,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很难被激发出来。

艺术表现力在大提琴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对策

大提琴专业教学中注重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还能搭建起听众与作曲者之间的“桥梁”。只有多注重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加强艺术表现力在大提琴专业教学中的融合,才能传达出大提琴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大提琴演奏者不仅要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还要增强自身演奏技巧,以进一步提高大提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1.加强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分析

大提琴演奏曲目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对所演奏的作品有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即要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大提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作品的艺术情感价值,找到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契合点,能更准确地向听众传达作品的艺术情感价值,即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文学底蕴与文化内涵。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学生要从艺术性、文学性等方面着手,深入地解读和剖析作品,只有演奏者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魅力,才能够在演奏中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听众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

学生的演奏技巧直接影响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演奏者的呼吸节奏、演奏节奏、力度等方面对学生加强培训。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合理地控制呼吸。在演奏曲目时,演奏者的情感会产生波动,进而导致呼吸变化。所以,演奏者要掌握控制呼吸节奏的方法,能随着曲目变化而有意识地调整呼吸,进而控制好自身气息。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休止与句读的训练。在演奏练习中,重视休止与句读的训练,能增加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一般的曲目没有标明具体的分句或者段落,演奏者需要基于对作品的理解对曲目划分篇章与节奏,特别是要增加轻重缓急的节奏。再次,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演奏层次。提升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必须要控制好演奏的音色、速度和力度等。大提琴演奏的节奏与音准形成了曲目框架,节奏若混乱就无法提升其艺术表现力。若演奏者没有良好的演奏习惯与演奏意识,不能控制好演奏节奏,就会使得作品传达的情感与内涵产生严重偏差,进而影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对学生进行演奏力度的训练也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不断加强力度、记号的反复训练,掌握音乐作品应表现出的强弱与紧张度,才能准确展示音乐作品的情感及内涵。

3.围绕大提琴的教学特点强化艺术表现力

在高校大提琴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强化大提琴的特点凸显其艺术表现力。一是大提琴的音色比较低沉,接近人声,符合仿声学原理,配合乐曲所要传递的情感,能够很好地使听者与弹奏者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大提琴那种接近人声的柔美音色,并能在演奏中发挥充分这种特点,使听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大提琴演奏的独特魅力,喜欢上这种柔美低沉、深刻流畅的独有声音。二是大提琴乐曲表达情感委婉,能够给听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音乐的灵魂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引发共鸣,其本身是一种世界通行语言,大提琴因其乐曲含蓄低沉,能够更深入人心,是音乐语言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深受许多音乐人所喜爱。高校大提琴教学要突出这种艺术表现力,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学生对大提琴乐曲的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模仿、指导、领悟等,逐步提升学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使其能传递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感。

4.增加对本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的融入

一首演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仅来源于乐器本身和演奏者的技巧,还包括其所承载着的文化底蕴。大提琴演奏需要融入本土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丰富大提琴的音乐资源,真正满足大众的音乐文化需求。高校大提琴专业教学要融入本土音乐文化,使学生在感受全新音乐文化的同时,可以在今后的演奏和创作中实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更好地把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出去。一是可以在音乐公共课程中增加对本土音乐和乐器的学习,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使其强化对本土传统音乐的了解。二是可以适当增加大提琴与传统乐器组合曲目的欣赏,借助多媒体平台,一边讲授大提琴知识,一边欣赏《别》《奈若何》《秦腔》等曲目,使学生感受大提琴与管弦乐器、弹拨乐器相互配合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创作中自觉融入本土音乐文化。三是适当借助本土音乐元素强化大提琴的教学效果。中国音乐元素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将其融入高校大提琴专业教学能够更加突出大提琴的特色,有利于大提琴演奏创新,这早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的发展新方向。例如,用大提琴演奏《梁祝》,就是本土文化与大提琴的完美融合,使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与情感的培养

演奏者的文化与音乐艺术修养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演奏者只有不断积累演奏经验、提高艺术修养,才能够使演奏经验更加丰富、更具艺术表现力。不可否认的是,音乐跨越了国界,不同种族、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会对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如果想成为伟大的演奏家,就必须要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较深的认识,多进行演奏练习,从各种音乐形式与音乐作品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教师更不能忽视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大提琴演奏者通过演奏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必须是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加强情感的内外融入才能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因此,演奏者要学会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进行情绪表达,进而带动听众的情绪。演奏者不仅要在内心对作品有情感的认同与理解,外在也要通过肢体、表情等进行情感输送。但演奏者的肢体行为不能过于夸张,因此,学生要加强形体与内在情感的互动与碰撞,进而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赵瑞青.大提琴演奏在交响乐队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7):136-138.

[2]倪涛.分析大提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品鉴,2021(12):183-184.

[3]张宇婧.谈大提琴在合奏中的艺术表现力[J].中国文艺家,2020(5):237-238.

[4]孙昕阳.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探讨[J].戏剧之家,2018(10):51+53.

[5]胡天纵.高校大提琴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黄河之声,2020(8):108-110.

[6]梁冬梅.大提琴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0(9):95-96.

[7]俞皓莹.民族乐队中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和作用[J].名家名作,2022(3):68-69.

[8]胡春姣.大提琴在乐队表演中的作用及情感研究[J].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1(11):86-89.

(万翔:青岛音乐学院管弦系)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