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在师范生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旨在探讨针对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升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评价

本文系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2021年度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四元融合”的“汉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引  言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师范生学习语言学的基础课程,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学研究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的变化,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教学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旨在探究针对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从师范生的需求出发,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师范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语言学概论是国内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目前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普通本科生的教学领域,缺乏针对师范生的课程教学研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难度偏大

一方面,由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性质的理论性强以及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许多抽象的知识点,易于出现“吃不透”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只是死记硬背,而无法深入理解理论背后的内涵,从而无法真正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记忆量较大,但课时有限,因此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有限。加之教学案例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趣味性不足,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2.课程思政元素不足

课程思政元素略显不足,表现在多站在西方语言学本位视角解读语言现象,对汉语文化的深入挖掘缺乏足够的重视。如果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能够深入开展对汉语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文化自信,以便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更好地胜任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衔接问题

当前语言学概论课程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不紧密,在为中小学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存在术语不通用、知识体系脱节等问题,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有6个单韵母,大学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有10个单韵母。因此需要解决衔接问题,以适应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总的来说,部分学生对语言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语言学理论的运用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落实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汉语文化的深层内涵、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师范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语言学相关理论,进而扩充理论储备,拓展学术视野,为未来的教学或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1.课程内容的重构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存问题,笔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重新审视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并具备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其次,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系统的方式探讨语言学概论、指导师范生的学习。

(1)落实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为之后从事中小学教学岗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从事人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例如,在讲解“文字与语言”时,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标注,以展示拉丁字母的覆盖范围。以越南为例,讲解从汉字到喃字,再到拉丁字母的演变历程;以印尼为例,讲解从婆罗米字母到阿拉伯字母,再到拉丁字母的演变历程,体现出拉丁字母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结合世界近代史,与当今国际环境形成对照。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自觉感悟到语言使用与传承过程中的语言替换和文化入侵危机,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群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在讲解鼻音演变的过程中,融入陕北方言中[m][n][?]3个声母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同时也为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地域元素,建立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课程思政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

(2)挖掘汉语文化的深层内涵

汉语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比如,在讲解世界三大语言学传统的时候,可以突出中国传统语文学中“小学”的贡献,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讲解语言演变规律的时候,融入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讲解音节的时候,穿插介绍韵律规则的约束性。讲解音系学的时候,绘制汉语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气流动线图,归纳汉语韵母系统的规整性和对称性,以及约定俗成规则对个别例外现象的影响。在讨论文字学中世界几大自源文字中国甲骨文、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的时候,按照西方文字学的观点,文字只有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两种,具有浓郁的“表音中心主义”色彩。此时,就可以用我国传统的“六书”理论来分析这些自源文字。我们可以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6个角度,分别列举这几大自源文字的字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源文字的特点。通过深入挖掘汉语文化的内涵,可以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更好地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

目前,大学里开设的语言学概论课程遵循着普适性原则,并未另外针对师范生专门设置此类课程,这导致学生毕业后去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时,知识与技能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应充分引导学生根据现实情况,学会以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音位学时,要重视社会上关于汉语拼音“o”的准确发音的争议,回应电子输入法中关于拼音“ü”的输入问题,并且加深学生对汉语拼音在书写、字形等方面与英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的认识,最终引导师范生学会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根据实践教学规律,多数学生注意力可持续集中约15分钟,超出这一时间段,学习效率将逐渐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根据这一规律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适当插入一些任务,如开展课堂练习、发放补充材料、进行口语训练等,及时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生触发自我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再比如,在讲解发音学的时候,每隔15分钟左右,穿插一组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讲解“语法范畴”的时候,提前发放一组外语材料,随着课程的进行,每隔15分钟设计一个练习题,将语素、动词的构造、词的语法范畴、语言类型4组知识点依次插入,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也可以设置单纯的任务,在讲解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时候,让同学们手动绘制复韵母和鼻韵母在口腔中的气流动线。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将枯燥的知识点打比方

语言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据笔者统计,教材涵盖了大约200个术语,其中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和语言演变等。术语多、难点多、概念抽象,是造成学习难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化繁为简。我们可以使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概念,让学生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例如,在讲解“音位”的概念时,可以用同学们熟悉的康雍乾为类比,来讲解对立关系和“位”的概念。在讲解语法的组合关系时,可以将组合的各个位置类比为踢足球的位置,以便让同学们能快速理解“位”的重要性及“替换”手段的有效性。在讲解“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时,可以首先穿插“位”概念,将词根、派生词缀、屈折词缀分别放在3个“椅子”上,再依次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同时进行“派生”和“屈折”的释名,结合古文字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派生”如水有支流、人类有婴儿,是产生新词的行为,而“屈折”如尾断、如木断,如人剪发、刮胡,不产生新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词缀的本质差别。打比方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使课堂更有趣,让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的重点,更容易记住所学知识。

(3)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拟人化

通过拟人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化,使其更贴近实际生活,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将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进而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音位聚合的平行对称性”时,将/k,k‘,x/拟人化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讲述三个音在分布,搭配和演变三个层面上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及/m,n,?/三兄弟的“大难临头各自飞”,可以使枯燥的语言学知识变得更加亲近和容易理解。此外,在讲解“本义”“中心意义”“引申意义”时,将其拟人化为“籍贯”“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概念,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实践证明,拟人的方法讲解理论知识,能够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师范生日后走上真正的讲台打牢理论基础,同时提供教学方法启示。

3.教学环境的创设

(1)拓展国际视野

拓展国际视野对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环境创设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化,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机遇。此外,拓展国际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概论中涉及的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语种案例,比如在“文字”这一章就涉及汉语、英语、德语、日语、韩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泰语等多种文字。在讲解体词的“性”范畴时以英语、德语、法语、斯瓦希里语等多语种语言为例,阐释“性”范畴与自然属性的关系,引申出冗余性的内涵,以及名词的其他属性。在讲解“格”范畴时,以土耳其语“亚当”为例,分析主格、宾格、属格、与格、方位格、离格等概念。讲解“黏着语”时,以日语句子“雨が降るないどろ”为例,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记每个语法成分,来直观理解黏着语类似“列车车厢一节一节”这样的类型特征。讲解“复综语”的时候,举爱斯基摩语的例子。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拓展国际视野,同时更好地反观汉语在人类语言中的地位,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母语。

(2)增强生活气息

增强生活气息对于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可以通过增加与师生实际生活贴近的语料,提供实际的生活案例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学概论的概念,更好地掌握语言学概论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儿童语言习得的时候,可以加入笔者女儿[m]辅音的习得顺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累积律和区别律;在讲解“组合关系的层次性”的时候,可以以“××学院有许多外国学生”作为例句,用三种方法进行层次关系的分析;在讲解声学语音学的时候,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实验语音学的设备都配置不全,但我们可以从电影《窈窕淑女》中截取“音叉”“电子语图仪”的片段,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实验语音学的操作方法,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在讲解“世界语言的谱系”的时候,可以从电影《上帝也疯狂》中截取吸气音的片段,以拉近学习者与遥远地域语言的距离,同时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其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透明度要求较高,越容易习得的知识越喜欢,但现有教材出版年代较早,书中的部分教学内容略显陈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自制教学内容的方式,让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元音”和“辅音”的时候,现有的权威教学材料都是音频形式,不能直观观察口腔和舌位的变化,因此可以录制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视频,供学生在课后练习时有模仿对象可以参考。从教学效果来看,自制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制教学内容,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和传播学习内容。

(3)选取趣味语料

选取趣味性高的语料对师范生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也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语言学与神经生理学交叉的时候,可以在教室里和学生现场做“麦格克效应”的趣味小实验,让同学们在实验的乐趣中体会到视觉与听觉不一致情况下对语言识别的影响;也可以做经典“斯特鲁普效应”的小实验,使同学们体会语言和色彩输入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带来识别速度和准确度的不同。此外,可以将难点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如以儿童玩具“套娃”引入,以数学公式的递归性为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组合关系的递归性,以及由递归性带来的开放性特征;以同学们熟悉的网络语言“xswl”(笑死我了)、“yyds”(永远滴神)等为例,使同学们可以更形象地理解辅音文字。从教学效果来看,趣味性高的语料能够增加学习者的参与度,让学习更有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语言教学技能。

课堂练习应尽可能设置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例如,在讲解“语言的演变”中的“克里奥尔语”时,以“托克皮钦语”的部分词为例,让学生完成“猜词”小练习,以此来掌握这种语言的构词法。在讲解“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时,可以以《三国演义》中张飞的“俺也是”为例,讲解虚设成分的重要性。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当下的网络热词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刘畊宏女孩”是转喻,“柠檬精”是隐喻等。此外,可以将多个课后练习题目串联成一句话,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将“祝同学们健康平安呐”设置为7个题目,“祝”设置判断题,考察汉语没有复辅音这一知识点;“同学们”设置选择题考察“们”发音由[m?n]到[m?]属于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健康”设置连线题考察每个音位与术语的对应关系;“平安啊”在实际发音中更接近“平安呐”考察“啊”音变的规律。从教学效果来看,趣味性高的语料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语言教学技能。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改革对师范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1)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一定量的作业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作业可以分为重点、难点、考点等,并且根据不同的时间、任务、阶段等布置不同的作业。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交错出现,纸质作业和线上作业交互出现,可以获得每位同学每个题目的作答详情,以及整体的分析统计情况,从而更好地检验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学生评价教师

学生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学生评价教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同学及时沟通,另一种是发放问卷。前者在每次课间和课后完成,可以通过在教室、办公室、走廊进行,可以借助微信、短信、小纸条等多种方式开展;后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完成,发放了课程教学情况调查表。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评价既有积极的“讲课很有意思”“形象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教学方式”“PPT丰富多彩”“教学生动”等,也有消极的“理论性太强”“挺难的”等。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期待值也从上课前的68.69%,上升到了现在的77.97%。这表明,尽管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学们在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把握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及时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改进建议,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结  语

本文以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模式,并从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4个角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改革措施。通过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师范生的语言学知识和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为师范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伍莹.课程思政视域下“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论与实践,2022,14(3):8-13.

[2]栗华益,赵钰琳.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和课时安排的思考——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3):95-98.

[3]栗华益,王佳佳.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认知、期待与态度——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J].宿州学院学报,2021,36(5):75-80.

[4]李冬梅.基于探究式教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设计——以“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84-87.

[5]宫永利,宋云凤,刘娟.国内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简述[J].知识文库,2017(11):17-19.

(李振华:榆林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