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建设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广大乡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师资质量与水平是制约新时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曾经通过有组织的支教、送教活动解决了乡村教师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是支教者力量有限,送教活动次数不足,不能从深层次上改变城乡师资不均衡的问题。城乡学校师资能力差异大,乡村学校优秀师资短缺,教师专业成长欲望不足,支撑专业成长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难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创设一种促进城乡教师协同成长的机制。

从2019年起,我们在送教支教的基础上,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坚持“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活动;以活动促研究,以研究带活动”,针对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面临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型教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在一起,建立学习共同体,架起了一座城乡学校和教师交流学习的“立交桥”。让城乡教师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平台共享;教学联动,教研联动,科研联动;知识生长、能力生长、思想生长。深度开展“结亲式”高效帮扶,“量身化”精准培养,使广大乡村教师有了“名师”带,城里的“名师”能够深入乡村,开展“走亲戚”般的帮扶互助,共同为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撑起一片天地。

一、构建了城乡教师协同成长的新机制——“结亲式”引领 “量身化”培养

2019年开始,我们先后在子洲、淳化、周至、武功四个县,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中遴选了168名省级教学名师,43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与子洲县、淳化县、周至县、武功县遴选的751名种子教师结成“1+1+N”的“共享、共联、共生的结亲式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了“一个理念牵引,实行双向考核,四步多轮驱动,形式多样融合”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实施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捆绑考核,双向促进,三年一届,每年一轮,每轮四步,通过“名师问诊、名师视导、名师领航、成果展示”多批次任务驱动,将行动落实落细。坚持目标导向,资源共享、教学联动、协同学习,实现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融合,有组织活动与自发活动融合,送课送培教学指导与跟岗学习示范引领融合,骨干教师培养与乡村教师帮扶融合,聚焦课堂教学实践改进,量身定制,精准培养。多方式、多途径、多路径,改善乡村教师成长环境,提升专业成长动力,实现城乡教师双促进、双提升。

每年围绕“名师问诊、名师视导、名师领航、成果展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名师“问诊”。一是教师“自诊”。帮扶对象围绕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自查,并提供给帮扶名师。二是线下“问诊”。名师走进帮扶对象的课堂,通过查看教学设计、推门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问题诊断。三是线上“会诊”。每名帮扶对象为名师提交五节录像课,建立学科组微信群,由名师主持相互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在线教学研讨,通过线上听评课与教学交流,进行问题诊断。四是名师“确诊”。名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帮扶方案。摸清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第二阶段,名师视导。一是课堂视导。开展线下同课异构,教学内容由帮扶对象确定,在课堂评议中找差距。二是培训视导。针对帮扶对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名师以微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三是跟岗视导。乡村教师走进名师学校进行不少于三天的跟岗学习,听课不少于15节(其中听名师课不少于三节),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聚焦问题,加强引导,答疑解惑。第三阶段,名师领航。一是读书领航。名师推荐两本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著,确定阅读时间,帮扶对象要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二是研究领航。山东省教科院给予每个帮扶团队一个省级专项课题,由名师作为主持人,帮扶对象作为主要成员组成研究团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与实践导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教学领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送课上门,示范课不少于三节(可以是一节线下课,两节录像课)。四是思想引航。名师的教学主张、教学模式、教研方式要在帮扶对象学校进行运用,被帮扶对象学校要提供佐证材料。示范带动,量身培养,全面提升。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一是教学展示。每名帮扶对象提供一节成果录像课,并附交一份教学反思,山东省教科院组织专家对其评审。二是成效展示。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对帮扶对象的成长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精确分析得失。三是评价展示。对“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每年进行评审,通报表彰优秀。总结经验,加强整改,保证质量。

四年来,“共享、共联、共生的结亲式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搭建了城乡教师学习交流、互助提升的“立交桥”,通过一对一结对,点对点帮扶,面对面互动,“键对键交流”,牵引乡村“种子”教师与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双成长,使乡村教师有了专业提升的交流环境与成长平台,激发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热情,促进了城乡优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城乡教师协同成长。

二、实现了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振兴的新使命——从“输血”转向“造血”

四年来,共开展集中线下送培送教活动22次,参与导师210余人次,参与学科带头人220余人次,完成专家讲座140余场,示范课100余节,听课“问诊”300余节。组织线上活动400余次,一对一指导700余次,完成线上录制课堂“问诊”300余节,种子教师到名师所在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子洲、淳化、周至、武功四地的种子教师中,23人荣获省级教学能手、58人荣获市级教学能手、239人荣获区县级教学能手,获得省级荣誉50余项、市级荣誉90余项、区县级荣誉120余项,完成省级专项课题70项、支撑专项课题的子课题191项,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123篇。

实践表明,“共享、共联、共生的结亲式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一是解决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成长动力的问题。广大乡村教师虽然有情怀、有追求,但面对保守落后的环境,匮乏的资源,摆脱不了后进者的心态。城乡两个教师群体的“结亲式”帮扶,深度协同学习,不仅使乡村教师学会了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找到做人做事的目标,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的热情,自我成长的动力。名师在帮扶中也找到了事业的荣誉感、成就感,激发了其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创新、超越自我的动力。二是解决了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从“输血”到“造血”的难题。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大计,教师为本,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发展必须依靠乡村骨干教师团队。虽然交流轮岗解决了人的问题,但交流到乡村的城市教师总有一种心理优越感,与本土教师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反而挫伤了本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把城乡教师融入一个有机整体,设计共同的成长目标,制订共同的发展规划,采取相互关联的考核评价,精准帮扶,量身培养,让乡村教师有了“名师”带,让城里的“名师”深入乡村,开展“走亲戚”般的帮扶互助,共同为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撑起一片天地,从而实现了对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解决了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打破了学校个体发展局限,促进城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协同合作。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摆脱了一个区域、一所学校、一个教师自身发展的局限,实现区域、学校、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打破乡村种子教师被动接受帮扶的局面,促进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通力协作,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积累了宝贵的专业成长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均衡发展迈向新的高度。四是推动城乡优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任务驱动,聚焦课堂教学,通过名师“问诊”,同课异构,名校跟岗学习,教学资源分享,课题研究助推等形式,将名师团队和乡村种子教师联结到一起,使他们在长期的交互活动与协同合作中共建共享优质的资源,逐步发展为一个互为依靠、互助成长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城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协同发展。五是在城乡教师交流互动中促进隐性经验知识的习得。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每一个个体构建了一种能够合作共享的社会文化,使参与者在共享和参与中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将城乡教师联结在一起,有效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并基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使乡村教师不仅获得了显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获得了隐性经验知识的习得与积累,名师也获得了一个在交互活动与合作探究中提升的平台与机会。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是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更是价值共同体。城乡教师“结亲式”相互濡染,共生共长,“量身化”培养把学习和研究任务变成共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城乡教师成为事业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成长中的同侪。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学习成长,缩小城乡教师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水平差距,实现城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   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研究院

匠心

——山东“结亲式”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实践与探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