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两年来,作业设计和实施有了明显的转向和动向,然而部分教师仍以巩固知识为主,机械重复地布置同质性、随意性、缺少思维价值的作业,极大地窄化了作业功能,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促使作业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完善学习性视角下的作业体系呢?笔者尝试运用KWL理念指导作业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变。“KWL”是美国学者Donna Ogle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K代表“我所知道的(What I know)”,强调学习的已有认知;W代表“我想知道的(What I want to know)”,引发学习者学习的渴望;L代表“我学到了什么(What I Learned )”,总结学到的新知识。笔者将“KWL”教学策略融入阅读教学作业设计中,对构建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态为两翼的作业设计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潜能。下面,笔者从KWL教学策略出发,对阅读教学作业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进行简要论述,以期为同仁提供借鉴。

一、自主层面:了解课前预习的已有认知

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减负并非要减掉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前期准备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背影》是朱自清在特定环境下创作的,作者与父亲的情感摩擦时间长,学生阅读时困难多多,预习作业设计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单元目标及课前提示,设计了以下预习作业。

1.仔细默读,你是否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请在文末批注自己的真实感受。

2.再读文章,探寻发现你的不解,请提出两到三个问题。

作业1充分尊重学生初读文章的原始感受,尊重个体与文本的真实对话,让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入文本。

作业2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笔者整理学生的预习作业时,发现喜欢作业1的有38人,理由大多类似,如文章语言虽平淡却是真情流露,作者的情感有些沉重让人读完久久不能平静等;有7人不喜欢作业1,理由是事情太小不值一提,作者动不动流泪不真实。全班 45人针对作业2提出了69个问题,笔者整理发现,问题比较集中,大致涉及五个方面。第一,当时朱自清已经 20 岁,是成人了,父亲为什么还要事无巨细?第二,父亲为“我”买橘子那段作者流了两次泪,是不是有些矫情?第三,“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朱自清和父亲产生矛盾了吗?第四,文章首尾为什么都提到与父亲两年不见?第五,文章写背影主要是第六段,从全文来看是否没有紧扣标题?

学生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自身阅读经验提出了质疑,笔者聚焦“K”(我已知的)了解学生的阅读障碍,并把这些问题整合成教学资源,分类归纳,根据教材与课标的要求取舍,最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达成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围绕预习提示的要求:“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有表现力。阅读时,反复咀嚼,仔细品味。”并且根据学生的已知与想知,总结引出项目驱动性问题:(1)“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怎样的背影?(2)作者还描述了哪些看上去与背影没有关系的琐碎回忆?(3)读《背影》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自己父亲的背影?层层细读,学生渐渐明白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变化由不懂到懂得的契机是背影,在时光、生命面前我们不只读出了父爱,更读出了理解“背影”的过程。

美国著名认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先探明这一点,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由此可知,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自以为是地自作主张设计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因此,立足于“K”(我已知的)起点设计预习作业,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开始,是课堂对话深入的基础,更是了解学习起点的基础。

二、合作层面:挖掘课堂形成的本体价值

根据“KWL”教学策略的W(我想知道的)设计合作性作业,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所需,即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想知道些什么。因此,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任务驱动,将教学环境转化为学习环境,学生才会觉得今天的教学与“我”有关,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从而全情投入学习。

在《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预习时已经疏通了文意,初步感受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与朱元思书》一文围绕“奇”“异”做文章,但问及山之“奇”、水之“异”在何处时,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基于学情,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体会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并设计了以下活动性作业。

1.如果用镜头拍摄的方法走进富春江,你会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哪些“奇”“异”之景呢?你准备采用哪种拍摄方式?(提示:长镜头、慢镜头、快镜头、特写镜头等)

2.如果将拍摄的画面制作成《富春江美景》微视频,你会选择什么背景音乐来配乐?

教学过程中,笔者明显看到学生对作业1充满了期待,迫切希望发现吴均笔下的山水“奇”“异”之处,于是先为学生进行了示范,以长镜头拍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随着镜头从下往上地移动,山峰仿佛有了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直上青天的样子是作者从形的角度写山势之“奇”。此时,学生的思维瞬间打开了,笔者再用慢镜头掠过山涧,在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捕捉欢快的声音;用快镜头捕捉林间晦明变化、光影摇曳等山之“奇”;用特写镜头体现“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特点,展示水之“异”。

从W(我希望继续了解的)出发进行作业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因此,笔者结合美学理论对学生加以指点和引导,融影视、美术知识为一体,打通了书本与生活的壁垒,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悄然向“探究式”进行了转变。有了作业1的铺垫,作业2的完成就相对轻松自如了。笔者通过背景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和悟性。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合作性作业除了活动性作业外,还有交流性作业、辩论性作业、展示性作业、话题性作业等。笔者将作业融入课堂,借助作业推进教学活动,使课堂结构更加多样、灵动了。

三、探究层面:指向课外拓展的高阶认知

“KWL”教学策略中的L(我所学到的),表明学生还想运用已学知识获得新知。这里“我所学到的”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我所学到的知识有哪些?二是我所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因此,笔者根据“KWL”理念设计了拓展性作业,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整理、加工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要求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完成三大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四篇演讲词,解决“所学到的知识”有何用、如何用等问题;第二、第三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演讲实践,让学生在“演讲—聆听—评议”综合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单元任务组织了真实的“大情境”语文实践活动:

五四青年节,学校电视台计划开设以成长与梦想为主题的演讲节目,拟确定我班为节目录制“演说现场”,同学们已在任务一“走进演说家·沐浴梦想之光”中,聆听了闻一多、丁肇中、王选、顾拜旦的精彩演讲,请继续完成第二、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二:我是演说家·梦想伴我成长。每个人都有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为梦想而努力的故事呢?请写出来,讲给大家听一听。

任务三:模拟演说家·感受梦想力量。(1)大家可以在组内模拟演讲,根据课本助学系统要求制定班级演讲评分表。(2)演讲比赛。(3)请大家评点一下哪位同学的模拟演讲最有感染力。

此项综合性作业以学生的低阶认知能力为基础,让学生聚焦“L”(我所学到的),关注演讲对象、观点技巧和演讲语言,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从教学实践来看,运用“KWL”教学策略设计作业,其宝贵之处在于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所需,关注学习运用,促使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在K(我所知道的)、W(我想知道的)、L(我学到了什么)的作业过程中,回顾已知,解决未知,获得新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