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研学旅行活动已被纳入中小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计划并被广泛推行。笔者调研中发现,当前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设计不明确,育人目标不突出,实践成果不突出,能力生成不明显,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进一步平衡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育人角色,又要围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性和实践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发力,挖掘研学内涵,从知识普及、提出问题、研学前测、研学途中记录体验、研学后测、成果汇报等诸多环节抓起。在此背景下,深圳科学高中历史学科借助“深圳市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基地”平台, 从历史学科课程思政视角出发,以井冈山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中学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一些有益尝试。

一、突出学生在文创性研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角色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活动,注重学生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展学”环节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角色。

“课前导学”即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知识准备、形成问题意识、明确探究主题、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等一系列具有主动学习性的活动。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中,要重点激发学生自主“导”与“学”的能力。学生结合高中历史所学,提出问题困惑,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明确研究主题,与此同时,在开始研学旅行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研学准备,如阅读和整理文献、确定分组分工、拟定调研提纲、制作和打印调查问卷等。如围绕井冈山地区红军后代生存状况的研究,提前制作调查问卷,围绕井冈山地区红军后代的职业、收入水平、对政策的态度、对传承红军精神的态度和能力等进行具体问题的设计,以便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

“课中研学”指向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实践行为,如进行沉浸式实践体验,开展师生结对与生生合作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活动,及时调整并逐步推进研究计划等,这是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和研学能力的落实与生成将在这一部分得到体现和推进。井冈山研学设计是突出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参观红色景点的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见闻和思考转化为创造性的学业成果,有小组在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后,基于自己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理解,针对博物馆的分馆构成和展陈设计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一些建议。

“课后展学”则是学生研学成果的呈现和展示,是文创性的展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完善研学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成果,在教师组织下进行跨主题、学科和组别的交流活动,优秀的成果则借助示范基地、报刊等平台进行展出,确保学习成果落地。

二、聚焦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主要研学活动环节设计与实施

(一)制订研学目标: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价值导向

中学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应呈现鲜明历史学科和思政特色。在研学旅行的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历史意识、家国情怀、唯物主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等。学生在生成创新性研学成果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清晰的时空观,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搜集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最终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围绕人文素养的培育,设计了以下课程目标:第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井冈山红色文化景点,学生能够陈述井冈山革命历史,阐释井冈山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感受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通过参加体验井冈山农村社会实践、欣赏井冈山的自然风光, 学生能够自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态观。第三,通过与井冈山人民的直接接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国情,感受老区人民的真情,学习老区人民和学生的优良品质,落实国情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

围绕史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设计如下课程目标:第一,通过网络查询、田野调查等多种途径,学生能够搜集和整理与井冈山革命历史相关的多元史料,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以实证精神对待井冈山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提出自己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认识等。第二,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地与相关的社会部门、家庭及个人联系,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选择研学资源:精准挖掘研学旅行活动中具有历史学科和思政特色的素材

学生开展具体的研学旅行活动需要依托合适的、充足的研学资源。基于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在选择研学资源时,精准挖掘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思政价值的素材,即选择能够体现唯物史观、革命精神、文化自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与课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实物、文献和图像影音资料等。“精准挖掘”强调所选择的研学资源一定要有科学根据,确保真实可靠,并警惕包藏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等消极内容。

(三)确定研究主题:联系历史学科特色和现实社会问题

确定具有学科和思政价值的研究主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引领研学实践的开展,而这应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在准备阶段先向学生讲授活动课程相关的知识或有价值的、前沿的课题等,再引导学生结合学科所学,主动进行知识迁移与转化,立足现实社会问题,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此外,教师还应发挥研学的指导性作用,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研究能力给予学生贯穿全程的研究提示、帮助、指导和跟踪。

三、围绕素养和能力培育的多元活动课程评价

第一,遵循多主体评价原则,实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的结合。基于活动课程的性质,在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中,把学生放在研学实践的中心位置,同时,学生也应是自身研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学生结合自身实践体验,对研学中的能力表现和素养生成进行自我评价。当然,有价值的研学作品也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互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应成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第二,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流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决定了其与传统课堂在评价上的不同。在活动课程评价体系中,注重结果的同时还强调过程。过程性评价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比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往往是动态的。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文创性研学质量的改善。终结性评价则是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对学生研学的最终成果进行的评价,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文创性”的具体表现即是学生能够呈现具有创新性的学业成果,学生提交的学业作品能够直观反映其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情况。

具体而言,过程性评价贯穿井冈山研学旅行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学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关心和推动学生的研究进程等方式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比如某小组学生确定了“井冈山时期红军历次反‘围剿’研究”的研究主题,在探究中,学生关注到“反围剿” 这一历史术语的使用,并围绕“井冈山时期反围剿”的历史概念与教师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从师生交流和讨论中发现,学生至少具备了这些素养和能力:一是能够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知识,主动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术语进行辨析,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二是能够主动搜集文献史料解答自己的疑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一步比较历史事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意识;三是能够主动关注井冈山时期红军反“会剿”的经历并尝试对其进行历史解释,体现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性。总而言之,通过类似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能够真正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此外,终结性评价也是井冈山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重要评价方式。在井冈山研学旅行结束后一周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内容新颖的学业作品。

从研学主题看,学业作品呈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既有对井冈山历史文化的溯源和探究,比如开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研究,关注井冈山时期红军的革命经历和精神,也不乏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心,比如调查井冈山地区红军后代的生存状况,关注井冈山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问题等。

从研学内容看则具有创造性。不少研学作品没有止于对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肤浅化、表面化的描述,而是真正地将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转换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某小组学生围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开调研,在对博物馆主题与承载价值、展厅设计、藏品来源与分类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后,进一步提出对中学博物馆建设的一些建议,同时结合校园文化,提交了校史展览馆设计方案。创新性也体现在其丰富而多元化的呈现形式上,除了调研报告,也不乏形式新颖的历史剧本和散文诗创作等。

学业作品是教师评价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目标落实与否的重要依据,学业作品的主题、内容和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研学中研究能力与情感素养的实现程度。

综上,针对目前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深圳市双新示范校,深圳科学高中基于历史学科课程思政视角开发的井冈山文创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对新课改新课程所提倡的变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一种努力回应,也是基于现代学习方式的特点,和满足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文系2021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GDJY-2021-A-b225);2020广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研“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家民族认同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607)。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