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期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职院校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从校企“双元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元育人”的平台建设以及校企共建教学师资团队四个方面分析,探索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双元育人  实践探索

2024年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H23Y3066);2023年度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赛教融合”背景下城轨车辆检修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XY2319)。


在我国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期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构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创新及社会服务等内涵指标全面提升的重要内容;从企业角度而言,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为其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服务创新能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必备条件。

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是确保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长效并实质性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创新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发展动力;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专业建设质量;紧密对接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1.创新专业校企共建机制,提升专业发展动力

坚持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融入的建设机制,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平台、师资团队及课程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专业校企共建机制。专业建设可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探索适合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并形成企业主导专业、对接产业的全新合作机制,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标准,共建教学师资队伍、产教融合性实训基地、城轨车辆产业学院,并按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环节,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协同育人。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专业长效发展

制度体系建设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建立与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依托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资源优势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专业群负责人、校外专家及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专业建设与发展;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建立专业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适应产业需求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轨道交通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轨道交通行业对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在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考核性诊改标准;建设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和实习实训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和实习的动态管理。

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专业特色,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立足轨道交通行业,对接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需求,持续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岗位工作过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实施“1+X”证书考评制度、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学工一体、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融合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教学课程思政设计,并将其贯穿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全过程;“双创”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技能培养相融合,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校可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将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终身学习对接。

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是确保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能够顺利发挥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的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和城市轨道交通驾驶两大岗位工作过程,重构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四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模块对应不同职业领域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3.探索课证融通,校企联合开展“1+X”证书考评

高校要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开展“1+X”证书制度。如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申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与“城市轨道交通乘务”2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持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体系。同时,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全面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为学生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增值赋能。

4.校企联合开发,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

针对城轨运营企业的“城轨车辆驾驶”与“城轨车辆检修”两大职业岗位,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规范,完善校内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标准。同时,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联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技术,依托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多通道服务于生、师、企、社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对象。

校企“双元育人”的平台建设

紧盯产业升级,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按照“贴近岗位、贴近生产、贴近技术”的原则,与轨道交通类校企合作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建成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机电、供配电及运营等专业,综合运用列车行车调度、车辆运行、信号控制、设备维保及供配电检修技术,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能大赛、社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

1.对接产业发展,建成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实训基地

紧跟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等形式,引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先进设备及技术,建成集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护、车辆驾驶、运营调度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括城轨车辆实训中心、城轨运营实训中心和城轨综合维修实训中心,涵盖专业群的五大城轨类专业。实训基地应严格按现场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配置设施设备,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1+X”考证、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技能大赛及创新实践等多种功能。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如图1所示。

2.融合信息技术,建成国家级城轨车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为了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高校需深度融合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基于岗位的生产作业过程,构建集“教、学、训”于一体的国家级城轨车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城轨车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分为全息3D实训工区、虚实一体实训工区、仿真资源实训工区,每个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专业建设实训室。在实训室中引进企业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工作场景,通过真实的生产作业过程模拟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城轨车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构架如图2所示。

3.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城轨车辆产业学院

高校应围绕产业办学强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例如,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产教融合、互惠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城轨类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城轨车辆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以城轨车辆专业为核心,辐射运营管理、机车驾驶、设备维护,是一个综合运维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开发专业群建设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编写教材;校企共享技术资源,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等与学校分享;以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引入企业资源,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各类培训及技术服务。

4.开展技术服务,建设城轨车辆智慧运维服务中心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高校三方应加强合作。高校要紧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新趋势,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依托,与城轨运营企业及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慧运维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既是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技术应用服务,解决企业一线生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技术应用成果,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校企互聘共建教学师资团队

1.完善双导师管理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应建立健全双导师管理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企业客座教授、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等多层次的师资队伍,使其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指导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岗位实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出台各项激励政策,让不同层次的师资均能发挥主体作用。要明确各层次师资队伍的待遇标准与工作任务,如邀请企业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学校进行行业前沿知识讲座;校内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双专业带头人等把握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培养骨干教师;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担任课程主讲任务;校内辅导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担任日常管理;企业技师以师傅身份指导学生岗位实习。分层次引导学生完成人才培养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岗位成才目的。

2.推进双向挂职锻炼,打造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学中,学校导师重在职业能力培养,企业导师重在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双方可以建立岗位互聘机制,学校不仅能从企业选聘业务精湛、职业素养良好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教科研工作,还可定期对企业导师的课堂教学基本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新教学理念能力进行培训。学校可制订实践锻炼与挂职锻炼制度,选聘科研水平突出、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专业对应的项目研究及工艺流程制订。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使其通过参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3.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弘扬传承工匠精神

高校可在校内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制订技能大师工作室选聘制度与奖励办法,聘任行业企业中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精湛的技术人员为技能大师,使其定期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技术方法。学校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生重德尚能,在校内形成尊重技能、弘扬工匠的氛围。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方面可利用业务技能优势,校企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引领技术创新应用及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校企可联合研发新产品、申请专利,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培训及企业发展。

结  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元”育人模式构建中,校企双方可创新专业校企共建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开展“1+X”证书考评、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发展,建设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学院及智慧运维服务中心,强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双导师管理制度,打造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提升师资团队能力。这一探索对提高职业院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2]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9(7).

[3]朱爱胜,孙杰.高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培养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7(18):31-33.

[4]孙杰,周桂瑾,等.高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8(3).

[5]苏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高等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思考[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职业,2018(2):5-7.

[6]靳雪芳.“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职业,2019(23).

[7]唐青玉,潘蓓.“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9(11):76-81.

[8]刘莞玲,谢伙生,等.网络安全与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探索[J].计算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9(6):62-66.

[9]史望聪,何鹏,赵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究[J].现代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9(5):10-11.

[10]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机制研究[J].现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管理,2015(1):114-118.

(赵振乾、王维华、王鹏程: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