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制造2025”,石化产业的升级改造,信息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倒逼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培优。文章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双高”引领,深化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借鉴《悉尼协议》范式,实施“6554”专业优化计划,践行“三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整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多功能“虚实交替型”实训基地、“八步一循环”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分享了“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其他高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  高职  一流专业  石油化工技术

基金资助:山东省“十四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SGH22Y169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内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3002)。

引  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围绕新时期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高质量发展,2019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旨在构建适用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为世界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提供“中国方案”。随着“双高”相关意见、遴选管理办法、通知等文件的颁布,国内知名高职学校设定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特色鲜明高职名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引领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国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案提供“杨凌方案”。2016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启动“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随后山东省实施“四个一流”建设,将高职学校、高职专业也列入项目。不难理解,“双高”是继“双一流”建设之后,针对高职学校和高职专业升级的进一步重要举措,巩固高职“一流专业”建设成果,进一步提质培优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学校及专业。

高职化工类专业,涉及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一系列专业,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国家能源产业。山东省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依托延长石油、长庆油田等龙头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化工人才。石化行业,“十四五”规划将实现“化工大国——化工强国”的转变,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智能化、智慧化、碳中和等的提质增效与升级改造,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急需大量多学科交叉、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倒逼高职学校及高职化工类专业进行提质培优的升级改造,促进高职化工类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这与“双高”建设目标相得益彰。继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又跨入了“双高”建设的新赛道,特别是国家骨干、省一流建设“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文章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为例,双高驱动,依托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进一步探索与新时期产业匹配、符合“新工科”内涵的高职化工类专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路径,培养出新时期急需的复合型化工人才,为国家能源产业赋能,为高职专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提供借鉴。

专业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1.产业升级对石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4.0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石化产业呈现布局集约化、装置规模化、技术先进化、产品精细化、跨国合作化、经营全球化的新趋势,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球智能化、智慧化时代,石化行业作为国家第一批智能化试点,无人机巡检、智慧巡检、黑屏操作等,已在行业产业有一定规模应用,相信还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产品服务,更多石化企业加入智能化转型大军。石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等的深度融合,产业岗位群由简单的工艺、设备操作人员,逐渐向具有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信息化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智能化系统升级与改造等全方面人才需求的转变。综上分析,石化产业升级对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赋予新机遇,同时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行业多学科、智能化的需求。

2.国际认证倒逼专业建设进一步发展

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能源合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加大与相关国家在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贸易、技术服务等领域合作,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维护跨境管道安全。没有国内一流,难有世界一流,高职一流专业培养质量、标准等要与国际协议接轨,还要符合本土实际,才能体现专业的高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决定》提出,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因此,双高背景下,高职化工类专业高水平建设与国际协议接轨是必经之路。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工科专业建设与国际工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悉尼协议》存在明显的差距,专业建设标准不明确、国际化衔接不畅、质量保障体系缺失等。

高水平专业建设思路

1.深化“一流”专业建设成果

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专门研究制定了“四个一流”实施方案,提出高职一流专业的建设标准,设置了专业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社会服务6个一级建设指标,21个二级建设指标的具体建设标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自2009年开办以来,一直按照国家示范校的专业要求进行建设,底蕴深厚,被遴选为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列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联合其他知名高职学校经过3年建设周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双高专业建设计划奠定了扎实基础。

2.接轨《悉尼协议》,取长补短

国际工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知名度最高的《悉尼协议》,针对工程技术专家设立了标准,可对应中国的高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才培养标准,其中不仅界定了培养对象解决问题和工程活动的范畴以及范畴内所涉及的12条毕业生素质所需达到的合格性标准,还蕴含着一套国际化的专业建设范式。《悉尼协议》范式可概括为三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七要素(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设施建设与支持条件)。《悉尼协议》的三大理念与我国一直倡导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具有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分别从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给予了诠释,如“以学生为中心”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我国推行了多种教学评价、监督手段,成立专门的督导部门,促进持续改进。七要素通过三大核心理念,进行逻辑对接,形成了国际公认的专业建设领域。因此,我国高职化工类专业改造,对接《悉尼协议》,形成国际知名品牌,具有极好的改革基础。

3.“6554”专业优化计划

“双高”建设进程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着力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区校一体新形态、培育改革发展新动能、塑造立德树人新架构、打造专业发展新格局、构筑产教融合新高地、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在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的“杨凌方案”。依托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按照“6554”专业优化计划,实施6项计划(人才“四位一体”培养计划、师资队伍“达标创名”计划、实训条件“升级强能”计划、教学“研改并重”计划、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社会服务“博士+”计划)、完善专业1+4(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任教师实施“五个一”工程、修订完善4项专业质量制度。

高水平专业建设实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照“一流”专业建设指标,对标《悉尼协议》七要素的规范要求逐项审视当前专业建设内容及所达到的水平,将当前专业建设内容逐项整合入范式所包含的各大规范,对照规范要求补齐不足、保留特色。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引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实践成果如下。

1.培养目标

高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毕业时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更应关注毕业后经过3~5年实践提升所能达到的样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与多家合作企业组建,“中旗班”“远纺班”“申远班”,订单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与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发展、创新创业等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置“通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个性发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四个教学模块,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与职业证书、信息化教学与生产项目、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相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五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图1),培养了一批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浓的毕业生。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有人才培养,就有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始终要保持与产业对接,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不断创新优化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石化产业知识密集、工艺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工程实践性强的高职化工类专业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

基于OBE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理念,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对标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形成了“三阶四岗”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分为“认岗、跟岗、顶岗”3个阶段,认岗是学生了解、认识岗位,看着师傅干,跟岗是学生学着动手,跟着师傅干,顶岗是学生独立操作,顶替师傅干,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递进式培养。认岗和跟岗阶段,按照专业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划分四个岗位群,对学生进行岗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四岗轮训。

3.重整课程体系

参照《悉尼协议》,课程体系的要求是能支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目标和核心能力的达成,特别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制定要有企业界参与,工程实践课程至少占总学分20%。

分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共性与个性,遵循技术技能成长规律,搭建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及拓展能力培养三个层次课程平台和一个贯穿培养全过程的素养课程平台,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三层两贯穿”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双高”专业要求,课程体系中集中实践性课程占总学分的60%,综合项目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工程实践类课程占总学分30%。另外,融合产教发展,建成线上线下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图2)。

4.打造“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师生互动与学业指导成效和业界交流与影响力等,是《悉尼协议》中支撑体系的要素,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在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的,要根据专业设置对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

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数量应足量且具备工程实践经验,能进行教改及工程问题研究等,还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依托山东现代职教集团平台,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理念,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保障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发挥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在校内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带头人,实行校企双带头制度;派遣专业带头人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进行培训研修。(2)遴选骨干教师,明确主攻课程和研究方向,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企业或境外研修,实施骨干教师能力提升“五个一工程”,即:挂职1个企业、主持或参与1项课题、参与1项企业技改、讲好1个生产案例、主持1项教改。(3)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并根据《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动态更新兼职教师人才库。

5.建设多功能“虚实交替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归属教学条件,也是《悉尼协议》中支撑体系的要素,它也不是独立存在的。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条件,需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自筹与吸纳企业资金等方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对接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和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另外,由于石化产业生产易燃、易爆、周期长等特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校企共建集3D、VR、应急救援、虚拟工厂参观于一体的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模拟企业生产车间的结构和工作流程,创新实践教学环境,建成两千多平方米的多功能“虚实交替型”校内实训基地(图3)。选择镇海炼化、延长石油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满足学生认岗、跟岗、顶岗要求的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6.“八步一循环”专业质量持续改进

专业要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这也是《悉尼协议》三大理念之一,教学评价应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加大解决复杂职业问题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主体上,企业专家点评占比要足,形成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采用“以成果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思路,建立起在校、毕业、毕业后三个阶段,督导、学生、用人企业、校友四维度的评价体系。

基于质量改进周期(PDCA+创新)理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引入《悉尼协议》评估,以《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确定建立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路径,利用“智慧校园”云平台,聚焦专业建设质量控制关键点,一年一小循环、三年一大循环开展自我诊断,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重点体现专业建设目标的达成度,不断完善专业建设相关制度,落实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使专业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国家,建立现代质量文化,提升内涵水平,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  语

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组织架构并做好顶层设计。《悉尼协议》三大核心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我国当前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和培养体系与《悉尼协议》的要求有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在践行和实施三大理念的细节方面,如培养目标、学习成果评价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取长补短提升专业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笔者相信,在双高引领下,随着新时期石化产业升级改造的倒逼、新工科专业内涵的驱动,高职化工类专业必将走上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专业道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建设,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践行了三大理念,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质量持续改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其他高职院校的高水平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于立国,高海军,杨博.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专业“三进三延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1(29):40-47.

[2]陈丽婷.《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专业建设的本土化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8(22):59-65.

[3]聂小武,蔡明灯.对照《悉尼协议》建设高职轨道交通类一流专业(群)[J].机械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9(2):20-23+35.

[4]王春晓,张燕,张小凤.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专业国际化改革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23):137-139.

[5]唐淑贞,童孟良,张翔,罗源.高职一流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化工,2018,47(4):101-104.

(冯雷雷、周博: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