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高”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双高”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具有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双高  马克思学院  建设模式

基金项目:第二批山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2022WSYJ100079);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双碳’目标下山东能源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山东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团建专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类社团有效互动机制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22TJ02)。


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前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财政部针对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也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一批“双高”院校及专业群建设单位。在此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既要结合“双高”建设实际,又要对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以下简称《标准》)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探索出具有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模式。

“双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价值意蕴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双高”建设的最终目标,落实“双高”建设要求,最终就是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既要“立德”,还要“树人”,“立德”就是需要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工匠精神的学生,“树人”就是要培养具备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就高职院校而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终极目标同样也是为国家和行业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从二者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双高”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历史使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双高”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

立德树人是“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构建的最终目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从这一角度来讲,“双高”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从“双高”建设要求的角度来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过程中,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其自身优势,促进二者高度融合,良性发展。其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包括思政课教师、思政理论课、思政实践课在内的思政主渠道进行潜移默化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使学生从课堂主渠道养成一定的职业精神。从“双高”建设的全局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主阵地任务,因此,在“双高”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最终培养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双高”建设也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遵循《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还要紧扣“双高”建设要求,探索符合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模式。“双高”建设要求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学生,这在客观上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保证“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也可以为“双高”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双高”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4.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前面提到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高”建设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也就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双高”建设的关系及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量,对完成“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其初心都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双高”建设为契机,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平台,为课程思政找到更多的理论原点,也为思政课程拓宽了教学改革良性循环的渠道,为构建大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与使命汇聚力量。

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困境分析

“双高”建设最终落地实施直至完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配合。近些年,思想政治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在高职院校中施行“双高”建设计划,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有了新的明确要求。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从“双高”建设任务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排头兵比较来看,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高”建设的高要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现状不协调

“双高”建设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等任务的要求都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息息相关。作为建设课程思政育人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主要构建者,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落实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双高”建设过程中有着多重身份。但是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高要求与发展现状之间不协调,即“双高”建设的要求高,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占有量不足、数字资源更新不及时、优质教师资源短缺、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不足等现实问题。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配合学校“双高”建设中遇到的困境之一,高要求与发展现状不匹配。

2.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高要求与资源占有量不匹配

对于“双高”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其不仅要满足“双高”建设相关要求,更要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印发的《标准》对标,进行标准化建设,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按照《标准》及“双高”建设要求,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软硬件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双高”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都有了显著变化,各“双高”院校相继在原“思政部”的基础上成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给予了场地、资金、人员等相应的支持,但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高标准相比,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配备、教学改革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还是明显不够,这就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模式来破解当前二者不匹配的现状。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要求与内容供给不对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作为高校开设课程之一,具有高校课程的共性,但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政治性强、理论性强、时事性强等,从中央到学校,对思政课的要求较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也高,因此要上好一堂思政课需要同时考虑到以上各方面的要求,这无形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现状是各种教学资源相对于高要求而言比较匮乏,教学“配方”有待改进,教学“工艺”有待提升,教学“包装”有待更新,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过程中重点解决这一问题,以缓解供给不足问题。

4.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数量扩充与指导服务不充分

按照《标准》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配备师资。而要落实“双高”建设要求,这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几年,各大“双高”院校都在超常规补充思政课师资力量,这种做法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壮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实力,但是短时间内思政课师资力量的激增,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教师的自身发展问题、学生培养质量问题、教学水平提升问题以及教师管理问题等。这在客观上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软硬件设施,但是对于年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更需要得到上级部门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与指导。

5.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队伍的高要求与人力能力支撑不一致

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大量有高学历、强素质的青年人才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队伍行列,这对于缓解马克思主义学院行政工作压力,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与“双高”建设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为从现实的运行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确实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随之而来的各种考核、检查、评估也越来越多,行政事务、教务管理、党务工作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等也较为繁杂,而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队伍数量有限,加之工作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工作的高强度、高要求与当前人力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要化解这些矛盾,靠短时间增加人力、提高工作水平显然不现实,这就需要探索利用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双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模式探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关系到“双高”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能否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要破解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就要严格对标《标准》要求,更要结合“双高”建设的具体要求,探索出一套具有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符合“双高”院校实际的建设模式。

1.加强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一,用活集体备课形式,完成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根据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统一规定,全国高校思政课使用统编教材,这充分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权威性,但就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而言,思政课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真正实现“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品牌特色课程需要用活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学科特点、研究专长,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专业行业特色,以学生为本,形成具有高职特色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提升育人实效。

第二,开发在线课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挖掘学生兴趣爱好,结合思政课特点和授课学生专业特色,开发在线课程,提升学生认可度。此外还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推进“数字马院”建设,以此为基础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以改变当前“照本宣科”“自我陶醉”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改革创新,利用“超星”“智慧树”“好大学”等网络平台,开发手机APP教学软件,充分利用信息化载体,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第三,挖掘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推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是实现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有益探索,是“双高”建设对于思政工作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设过程中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圈,充分了解学生专业,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建立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基地,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以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第四,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教师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的第一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按照《标准》要求,有计划地增加和调整思政课教师数量,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优质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要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以“六要”为根本遵循,努力使自己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思政教学人才;要以赛促教,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积极参加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2.选聘优秀人才,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队伍水平

第一,紧扣“双高”建设要求,选聘优秀管理人才,要以“言马爱马和研马信马”的标准选拔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管理岗位人员要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最前沿动态有了解,对中省市校各级思政工作要求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有全面了解,对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现状、校情、学校优势专业以及软硬件设施十分清楚。此外,还必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管理基础。

第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单靠短时间内增加人力以及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水平远远不够,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数字马院”建设,利用电子政务(OA、企业微信、钉钉办公等)、智慧校园、大数据校园等信息化网络技术手段辅助管理,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水平和效率。

3.加快建章立制,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化

第一,对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及“双高”建设要求。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起步较晚,但随着《标准》和《意见》等文件的落地实施,加之“双高”建设的高要求,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较为迅速,已经过了“需不需要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阶段,步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委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文件,更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自身规章制度的迫切性,因此,应该以上级文件及“双高”建设需求为标准,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管理规定、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德师风考评和教学评价制度等,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化。

第二,注重高职院校实际,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双高”建设针对的是高职院校,而《标准》及《意见》针对的是全体包括本科院校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一种类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制定“双高”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切不可简单套用一般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规定,立足高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际,挖掘地域及各高职院校行业特色,制定具有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规章制度。

4.加强党的领导,筑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保障机制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把党的建设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首位。要推行把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的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形势政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制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最后,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干部选拔、职称评聘、思政课教师准入、入职培训全过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重而道远。当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双高”建设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是责任重大。本文通过对“双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具有高职特色本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模式,希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1-04-14(1).

[2]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2-03-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EB/OL].(2021-09-21)[2022-03-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9/t20210922_565443.html.

[4]习近平总书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出版社,2020:201.

[5]曲士英.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9(19):90-93.

(邵临光、董莉利、高慧、任文君、张怡:山东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