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是指针对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低年级学生关于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思维和技能进行培养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夯实基础的作用。尽管设置此课程的专业所在的学科与院校背景有所不同,但作为基础类课程,其授课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具有相似和共通性。笔者基于近几年对于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指出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评审课题式和询证设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建立具有难度递进关系的“3+1设计结合理论”的课题式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期望为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授课提供具有实践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景观设计”(陕教高办函〔2020〕2号)的研究成果;2019年青岛欧亚学院校级重点课程项目“景观设计”课程建设(2019KC012)。

引  言

风景园林学科院校背景包括农林、工程和艺术三类院校,农林类以园林和园艺为基础,工程类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为基础,艺术类则以艺术学为基础。在专业的基本素养培养方面,吴良镛院士指出:“风景园林学本科阶段要采取‘通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让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基础,包括科技基础、人文基础、艺术基础、生态基础。”此外,城市规划和建筑类学科也将景观设计纳入其授课计划中,作为辅助和扩展学生设计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尽管专业设置所在院校和学科背景有所不同,但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授课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相似与共通性,其主要目的都是为未来从事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核心的基础设计能力支撑。基于设计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求,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都是本课程的根本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作为夯实专业基础的课程,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图示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中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然而,不同院校在此专业进行基础课程授课时都面临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与前后置学期课程联系不紧密,与同期平行专业课之间缺乏联系,授课内容有重复;(2)课程内容:教授内容照本宣科,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流程学习和训练,缺少设计思维的引导和教授;(3)教学设计: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互动,不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缺少不断反思、修改、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过程;(4)学习效果:学生很难把握专业课的设计思维逻辑和设计方法,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5)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程思政内容的引入多数从宏观提出思政培养方向,缺乏将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深入结合进课堂的课题内容,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过于片面式和口号式;(6)景观数字化学习:行业对于软件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虽是低年级的设计类课程,学生对于软件技能的掌握也应考虑提早引入,如何将数字软件的学习与低年级课程相结合成为教学难点;(7)行业背景变化:2014年之后的中国已经面临新常态的发展局面,国家推行去存量的发展措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提升城市和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决策部署,行业外部市场经济和需求面临显著变化,但学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导向仍维持过去快速城镇化增量的培养方式,学生将被迫面临一入社会便被局势所淘汰的情况。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以艺术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为例,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创新的方向,讨论如何启发与加强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长期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索符合行业未来需求的应用型设计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策略

此次研究是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观察法、SPSS数据分析法等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与分析,以了解和验证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作为支撑和改进后续教学设计的客观事实论据。本次研究以教学的实践过程为基础,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改革策略。

1.教学设计改革

教学设计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方法为基础,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综合学科学习,以及反思式学习。教学设计思路采用评审课题项目式和循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评审课题式教学是通过展示学生工作项目进展来学习。循证设计以逻辑性为导向,重视场地空间体验和调研分析为创作证据,学习和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授课学生学情综合提出“3+1设计结合理论”的课题式专业能力学习模式。每个课题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共设置三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课题和一个理论研究课题,分别包括以身体和空间体验为核心的地形空间设计课题、以景观设计语言学为设计逻辑的三维空间设计课题、以场地为核心的校园景观设计课题为主的三大设计模块;以“何谓景观?”进行询证研究的理论课题为链接的理论模块的教学策略。三个设计课题都有专业知识、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课题式的设置能够启发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内驱力,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目的。

2.明确课题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对应关系

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这种体验不仅在于积极性和付出的时间,也在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设计将授课目标进行细化,融入“3+1”的课题式学习中,逐步递进课题难度,逐渐激发深层学习体验感受,进而达到专业知识、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三方面的目标要求(表1)。

3.建立前后置课程衔接

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多设置在大二,前置课程有设计初步、设计史、色彩等,学生有空间认知、设计洞察与设计表达的初级能力。本课程与前置课程之间具有难度进阶,课程设计更加聚焦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课题中均有相关内容,如在“材料与工艺I”中融入设计深化的内容,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何谓景观?”的史学解释;同时承启后续课程,如《人体工程学》和《植物造景》,将作业内容作为这两门课程的主要课题,继续进行设计深化延展。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课题设置与前后置景观核心课程在理论、方法、表达、空间尺度、设计主题上承上启下,一切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初衷。

4.改革课程内容,引入思政课题和景观数字技术

(1)设计课题

课题一:室外空间认知与地形空间设计。首先,通过身体体验感受空间的围合、声音、质感和光影,以身体作为丈量室外空间的基本尺度,形成空间构成的基本印象。学生可借助拍照、视频、手绘速写等分析性记录工具,感知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三维模型将这种感知进行可视化表达,最终形成对于室外空间的分析地图。之后,将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融入设计课题,借助星球研究所所制作的《100年重塑山河》《穿越山河》等国家地理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百年在国土空间方面的重大工程和空间治理方法,了解我国空间地形特点,奠定国土空间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基于视频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结合GIS等地形分析软件,获得我国山河土地不同的地形等高线底图。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以“路径”为题,以雕塑公园作为空间功能要求,将室外空间体验和地形知识的学习融入地形设计中。设计表达使用激光切割密度板制作地形分层模块,再组合拼接成最终模型。感知课题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知空间环境的主动性,我国广博而特殊的地形地貌成为启发学生设计创新的原动力。

课题二:基于名画与电影的景观空间设计。课题引入景观设计语汇的概念,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其中景观词汇指景观设计要素,包括地形、植物、铺装、构筑物等,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位;景观语法指景观空间的组织和形式的协调;景观语境指景观设计语言使用的环境和所表达的场所精神。通过设置两个子课题完成对于景观设计语汇的学习,第一个子课题是基于名画提炼图形并转换成景观设计要素,形成有意义的三维实体空间。学生在掌握景观设计要素的同时能够使用景观词汇,基于景观语法进行景观空间的构建。第二个子课题是基于电影主题场景和叙事方法,将故事以景观空间的形式进行表达。电影主题是空间构建的逻辑依据,是景观空间的语境内涵,学生通过对电影叙事方式的解析,转换为景观空间语境,结合景观设计元素进行景观空间的构建。电影作为学生最喜欢进行的课外娱乐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课题三:中小尺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是区别于城市中其他景观环境的特殊场所,其使用人群、使用时间和文化环境具有特殊属性。学生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场地调研与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场地功能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等内容。尤其强调设计调研和分析过程,通过物理环境、自然环境、空间感受和用户需求四个方面对场地进行完整的调研,并结合SWOT分析法,最终形成场地的调研分析结果,以此提出设计策划方案。基于实际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能够锻炼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循证设计方法的引入使设计更具逻辑合理性。

(2)理论课题

课题四:“何谓景观?”此课题为景观理论认知课题,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和图片,选择研究的优秀案例作品。通过查找和阅读案例相关资料,分析认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和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特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向同学们讲述中国传统园林和景观大师的人生设计历程。理论课题的引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对于设计历史部分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通过了解大师的设计人生进而认知近代景观设计行业的变化,增加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

5.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设计类课程并不合适,没有给予学生将理论内化为实践能力的应用过程。因此,采用评审课题式的教学方法,以完成课题设计任务为目标,将课程理论、逻辑思维和绘图技能融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成为设计类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法包括场地调研、理论授课、课堂跟绘、桌面评图、小组评图等,以设计项目全流程的工作方法进行授课次序的安排,完成对于设计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评审课题式教学是以完成设计任务为目标,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合进行。场地调研对应设计价值体系的构建,设计过程对应实际项目工作流程,设计理论和案例的学习对应设计能力的提升,设计策划对应设计任务书的拟定,设计评图和汇报对应设计表达技能的学习,班级评审和课程展览作为设计后反思对应实际项目完成后评价。以上每个教学过程和方法都是以未来实际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和目标进行依序安排。让教学过程紧密贴合实际过程。使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反思成长,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最佳实现方式。

6.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由于评审课题式的教学方式与实际项目相对应,所以在课程考核体系方面的设置也对应实际项目中设计师的角色与责任,此考核体系是基于成果导向型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式。在实际项目中的设计师要建立团队,规划项目进度,把控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预算和成果内容,保持设计过程的和谐推进。因此,与以往课程只关注设计结果的完成度有所不同,考核内容在于对设计实践过程的全流程考核。包括四个维度:设计内容、设计表达、团队合作和工作流程。设计内容和表达质量对应实际项目质量、预算和成果内容;团队合作对应实际项目的团队及合作过程是否和谐;工作流程对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的把控。具体细化内容也根据不同课题内容做调整,如内容质量关注设计逻辑构思、设计主题和设计方案内容;表达质量关注成果图纸和模型,同时也包括讨论和汇报过程的口述表达效果;团队合作关注小组合作的和谐程度和个人参与的积极程度;工作流程考核主要在于各类评审节点的时间管理。课程考核的能力与实际设计师工作能力挂钩,从基础课程开始就培养学生未来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7.新增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除了对于课程结果的考查,授课过程的考查和学生反馈对于课程最终授课效果如何也同等重要,利于课程迭代和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核心观点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其中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强调关注学习效果,其次重视测量和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使效果评价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和学校调整工作。笔者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和结束后通过课程成绩的客观评价和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采用不同级的相同课程成绩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在课程改革后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成绩数据选择青岛欧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8级和2019级的“景观设计Ⅱ”课程的最终成绩进行比较。利用SPSS软件进行总体成绩数据均值的比较,得到表2的比较结果。此处零假设的概率值p=0.036,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显著。以此可以客观说明19级在课程改革后,进入高年级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

(2)主观评价

笔者每个课题完成后都分发调研问卷给学生,以此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掌握情况,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作为之后课程改革的依据。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学内容评价、课程设计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维度,其详细内容如表3所示。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于授课进度、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意见。学生的反馈、上课的表现以及课后与学生的沟通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学生对授课效果的评价,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结  语

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设计基础课程是面向毫无专业设计技能的学生的课程,是各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该类课程由于是在低年级中设置,往往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景观设计基础类课程作为风景园林和环境设计等应用型专业的核心课,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所需重点教授的课程。此类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导向。笔者基于课程实践,提出综合运用评审课题式和循证设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建立具有难度递进关系的“3+1设计结合理论”的课题式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措施。不仅能够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杜春兰,雷晓亮,刘骏.当代风景园林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发展挑战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7,33(1):25-29.

[2]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27(5):11-12.

[3]王丁冉,董芦笛.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辅助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实践[J].风景园林,2020,27(S2):63-69.

[4]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2016(3):35-56.

[5]林广思,袁静雅.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J].中国园林,2015,31(5):17-22.

(陈斐:青岛欧亚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