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智能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普及,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平台和方式日趋多元化,古筝教学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智能性”,将“艺术性”与“智能性”相融合是古筝教学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要通过完善古筝教学中“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的数字化课程环境、创新教学模式、推广辅助教学软件以及应用VR技术等途径,加强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古筝教学  数字化课程环境  教学模式  融合


古筝在我国的传统乐器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传统文化和艺术底蕴传承与发展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物质文明发展对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顺应这一趋势,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古筝教学也成为许多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重点选修课,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室和校园社团的青睐。但传统的古筝教学侧重于高山流水、清风雅韵,与现代社会的时代气息以及大学生的青春激扬特质相互割裂。在智能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日益普及的今天,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各个板块竞相朝着智能化发展。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代表的古筝,借助科技赋能,在其教学中加大对智能化的应用,把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发扬光大,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古筝教学的新使命。因此,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将对古筝教学中“艺术性”与“智能性”相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究。

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具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稳居古典乐器之首。当前,古筝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乐器,古筝教学也从民间走进了高等艺术院校,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各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规模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得到迅速普及与发展。过去,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只有全国各大音乐学院才有设置,部分艺术类院校仅仅将其设置为选修课。但随着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发展,一些普通高校也开始设置古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业,甚至在本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古筝专业的研究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许多在古筝专业非常出色的本科生,纷纷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正成为各类音乐院校竞相争夺的优秀人才。可以说,随着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持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古筝艺术与乐理研究的全面发展。

二是各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进入20世纪末,古筝演奏技法有了新的巨大飞跃。弹奏手法逐渐从右手弹奏、左手补声演变为双手互动、相互配合,在摇指、轮指的基础上出现了快速指序,古筝弹奏技巧和手法进一步丰富,这不仅增添了古筝的吸引力,也更好地体现了古典乐器的魅力。在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学中,多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艺,突出弹奏技巧,往往会选择一些侧重指法练习的曲目,如《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等,通过音阶、琶音和双手复调等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弹奏技巧。目前,各高校对古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经验,具备了完整的教学方案和大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三是各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曲目有了更多选择。高校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继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曲目,另一方面也受西方作曲技巧等因素影响引入了许多创新曲目,如运用古筝弹奏《霍拉舞曲》《肖邦练习曲》等移植的外来乐曲,《幻想曲》《莲花谣》等非传统五声性调式作品,《临安遗恨》《望秦川》等协奏曲,这在一定程度丰富了古筝教学内容,促进了古筝创作的繁荣。

四是各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培育出大批人才。近年来,在各高校的培养下,先后涌现出王中山、李萌、林玲等杰出的古筝弹奏家,吉炜、袁莎、邱霁等一大批青年古筝弹奏家也逐渐大放异彩。在音乐金钟奖的古筝组专业比赛中,更是涌现出宋心馨、任洁、苏畅等一批新生力量。从央视连续举办民族乐器大赛古筝组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参赛选手弹奏技巧出色、表现力强,具有较深的功底,可以说我国高校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硕果累累。

五是各高校的古筝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促进了乐器改革。在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古筝质量总监李素芳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第一部多声弦古筝正式诞生。这是古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弹奏和乐器改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古筝乐器改革实现了新突破。多声弦古筝与之前出现的转调筝、蝶式筝不同,可以通过换弦、调弦来实现弦制变换,从而把曲目中的定弦调转换成微分音、半间阶、同音等,满足乐曲调性的复杂变化需要。在古筝专业教学中,多声弦古筝可以弹奏传统曲目、现代曲目、日韩风格曲目等,进一步扩宽了古筝专业教学的曲目范围。

梳理高校古筝教学特点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古筝教学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各高校对古筝教学的重视还不够。现阶段,在古筝教学课堂上,多是侧重基本乐理知识讲授和弹奏技巧教授。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对音乐赏析和音乐分析等知识学习和掌握得严重不足,导致产生了“弹得熟练快速、弹奏技法多就是弹得好”的错误认知,进而使古筝教学缺乏“艺术性”。其次,各高校的古筝教学模式单一。一些高校老师在古筝教学中更侧重于分段、分级别的教学,专注于从每一个级别中挑选几支特定曲目,而忽视了乐曲的情感表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筝音乐的领悟和感受能力,导致可能在后续学习中失去兴趣。最后,各高校学生在古筝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采取讲解的方式,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很难对古筝音乐形成良好的认知,也缺乏时间锤炼,从而显得古筝教学枯燥乏味。并且,由于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弹奏,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古筝教学中“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机构纷纷插上智能化的“翅膀”,积极探索“艺术性”与“智能性”的融合,市面上先后出现了睿卡智能古筝、易古筝等智能古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培训平台,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高校古筝教学,也在探索如何将“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以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展现出来,推进古筝的传播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乐器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1.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古筝最早称为“秦筝”,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乐器,因其特有的音域和音色,被称为“东方钢琴”“众乐之王”等美称。学习古筝,必须了解古筝文化,了解乐器的演变、乐曲的背景、饱含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这才能深化对乐曲的认知,带着丰富的感情来弹奏,实现弹奏者与聆听者之间的音乐交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现。过去,由于智能化影音设备的应用比较匮乏,古筝教学中只能强调其技术性,无法有效融合作品背后的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

通过古筝教学的“智能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划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挑选曲目,在授课过程中倾注大量心血,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演奏技法,试图通过前期不带情感的技法弹奏来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到了第二阶段,再进行情感弹奏的练习,让学生借助“智能化”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模式领悟作品的背景文化,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乐曲社会背景、文化背景,进而提升弹奏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文化知识积累、指法技巧练习等都有较高要求,只有融入个人情感才能完美展现乐曲弹奏和教学效果。

2.有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播

乐器教学需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改进和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古筝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才需要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引入智能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将弹奏技法与乐曲情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采取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智能化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把乐曲融入更直观的音频、视频,使学生通过眼睛、耳朵,全方位地感受乐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例如在演奏《汉宫秋月》筝曲之前,可以播放汉代的文化影片,使学生能够了解汉代音乐文化,感悟乐曲本身的文化内涵。另外,高校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把学生的弹奏以直播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展古筝爱好者网上交流活动,促进古筝文化的传播。

3.有利于呈现更好的音乐效果

事物的变化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也在影响着事物变化。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古筝,有着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底蕴,但越是厚重的底蕴,越容易把初学者拒之门外。古筝教学“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是保持古筝文化艺术长青的必然选择,是互联网时代对古筝文化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性”的加持下,古筝的弹奏技巧会进一步强化,表演张力会进一步呈现。特别是当弹奏者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融入视频背景、灯光特效之中后,会更容易传递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形成最优质的音乐传递状态,更好地呈现音乐效果。例如在弹奏《寒鸦戏水》时,现场如果配合水气烟雾特效和诗情画意、清新雅致的视频画面,再加上弹奏者轻快的指法、灵动的表情,能够使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曲目的意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古筝教学中“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的途径

在智能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要想跟上时代发展,就必须借助智能化信息技术。近年来,无论是各高校还是民间团体,在古筝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带来了诸多启示。

1.完善古筝教学的数字化课程环境

依托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古筝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并通过新媒介进行传播,是实现古筝教学“智能性”的基础,也有利于专业古筝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近两年,数字化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必然选择。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互联网带宽的持续扩容,数字化课程硬件环境的教学基础已经具备。各高校在古筝教学中,既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实现线上数字化授课。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搭建起古筝教学的数字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平台,开发网上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接入界面和服务。古筝教学的数字化平台,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样性的学习选择,有利于不同教学风格教师的课程展示,实现百花齐放、博采众长。同时,也要及时做好数字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平台的维护与保障工作,设置日常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师在课程内容和乐曲选择上提供大数据参考。最后,还要加大古筝教学数字化课程的开发与更新速度,安排教师在线指导,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等。

2.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融合能力

实现古筝现代化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和教学观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筝教学“艺术性”与“智能性”融合发展。许多古筝教师变身成为直播平台的“主播”,借助腾讯会议、抖音等渠道开展线上教学直播,并逐渐熟练掌握了依托互联网平台授课、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同时,由于大量教学资源的上线,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倒逼高校古筝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参加进修和学习,全面提升自身在古筝弹奏技法、古筝文化艺术、智能网络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最后,互联网技术也为古筝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能够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线上教学对于提升教师自身弹奏水平和教学能力带来极大便利。

3.创新古筝教学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的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发展来辅助古筝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先是对曲目内容进行讲解,并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学生们最先接触到的是板书信息和图像,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和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这种背诵式记忆既耗费时间,又影响效率。而在声音和视频的双重刺激下,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信息化发展已经为多媒体智能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古筝教学完全可以借助声音、影像、灯光等多种形式,形成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的教学模式。比如,过去教授《挤牛奶》这首古筝曲时,老师需要运用语言来描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开心的小姑娘,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拼凑成一幅挤牛奶的动态画面。这种由学生在脑海中拼凑出来的画面,往往因人而异。许多学生因为从未到过草原,在脑海中拼凑出来的画面是枯橾的,很难发自内心地去感受那种喜悦,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如果利用智能化教学,教师可以播放草原上牛羊成群的视频,让学生一边从视觉上感受草原美景,感受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情景,再一边听着教师弹奏《挤牛奶》,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乐曲所要传递的情感。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习效果。鼓励教师将古筝弹奏技法讲解和示范制成视频课程上传网络,方便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同时,引导教师把重心放在线下对乐曲的深层次讲解和指导答疑方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避免重复性的机械化教学。比如,教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古筝曲时,可以把作品内容和背景、弹奏演示、重点技法等录制成线上课程,要求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情况,逐一指导节拍、动作、呼吸等深层次技法,这样即可以压缩课时,又能够提高效率。

4.推广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的推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软件实现智能化陪练,进一步提升练习弹奏的效率。古筝学习,三分靠学,七分在练,课后反复弹奏非常关键,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以往传统的古筝教学中,学生自己很难进行自主练习。如今,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全可以实现软件智能陪练,方便学生在闲暇时间自主解决弹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智能陪练软件,在练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古筝曲时,会把曲谱直接呈现出来,弹奏中自动识别校验,每弹对一个音,就会奖励一颗小星星,练习效果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减轻人工识别节奏、音准等基础问题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后练习效果。另一方面,组建线上交流群,实现共同提高。艺术需要分享,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更需要交流。传统古筝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局限在相对固定的圈子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提升空间受到限制。进入信息化智能时代,社交软件使交流更便捷、方便,可以把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特别是在线上授课期间,古筝老师通过线上交流群,组织开展线上课程,交流教学心得。学生通过线上交流群,分享学习收获。

5.加强VR技术的应用

随着VR技术的日趋成熟,借助VR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古筝远程虚拟教学,能够解决古筝文化推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乐器演奏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必须有频繁的互动。VR虚拟现实的交互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智能化场景、交互式互动等可以应用到古筝教学之中,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现阶段,借助VR技术进行古筝教学,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各高校建造VR教室,购置专业化的VR设备,搭建专用VR教学平台,专门用于古筝等各类乐器的教学使用。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最好,但对高校来说经济压力较大。第二种是搭建高校自己的VR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利用VR终端设备远程接入学习。这种方式虽然相对节约成本,但由于学生购置的VR终端设备存在品牌、标准、效果差异,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也会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第三种是由高校在互联网平台发布VR教学课件,学生既可以使用VR设备下载学习,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PC等进行下载学习。这是目前投入成本最小,最有利于普及的方式之一。以VR课件为例,把VR技术运用到古筝教学之中,最关键的就是课件设计和制作环节。作为一种虚拟现实工具,要想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就需要把大量的实景信息、交互动态融入VR课件之中,从而满足教学的演示、互动、解答等需要。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说,VR虚拟现实也许仅仅是一种仿真技术。一旦上升到哲学层面,VR虚拟现实其实就是对现实信息的一种再编码、再呈现,这对VR课件制作水平和细节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VR古筝教学的起步阶段,从成本考虑,前期我们可以减少对专业VR设备,如VR头盔、模拟舱、投影仪等的依赖,采取桌面式VR方式,借助PC端的3D显示来达到虚拟现实的目的。这种采取VRML设计和开发的Web VR课件,因其实用性强、交互性好、个性化程度高,教师修改更新课件操作简便、共享和推广容易,非常适合远程互动教学。教师桌面式VR古筝教学,虽然不能带来专业VR设备的逼真体验,但完全可以提供古筝知识学习和弹奏练习,解决远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仿真问题,通过程序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能够实现单纯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天.混合式音乐课堂的探究——以古筝教学为例[J].戏剧之家,2022(20):163-165.

[2]金亚迪.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筝表演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2(9):108-110.

[3]王晓旻,朱金棒.高校公共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古筝课程创新与改革研究实践[J].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22(2):74-77.

[4]宋瑾.经典筝曲《战台风》的教学方式研究[J].山东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教),2022(7):88-90.

(黄鑫:青岛音乐学院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