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光子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储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运、用全链条……3月27日,记者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山东坚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技人才协同发力,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秦创原已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高“原”。

“在秦创原建设中,山东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统筹全省各地、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的创新资源,建设了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体系,构建了‘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网络,搭建了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协同创新载体,推动了产业创新聚集。”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介绍,“全省各级部门拧成一股绳,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加速前进。”

开放协同、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有效释放了山东创新势能。3年来,山东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63项,突破“卡脖子”难题54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8.5万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1.8万余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科研人员创办领办企业12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43.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9.3%。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2.81%。

依托秦创原科创总平台的统筹机制和协同优势,山东强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青岛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隆基绿能等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功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技、人才融合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山东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等九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分别位列全国第七、第七、第二。山东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上年提升1.3分,其中创新指数提升0.6分、增长贡献最大。“秦创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区域带动等方面开拓创新,为探索发展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有益借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林评价。

据了解,山东将继续建好用好秦创原,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6年,全省新增成果转化企业3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万家,攻克10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5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