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发挥优势特色资源,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综合施策,扎实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延川县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校地合作示范、社会参与样板、乡村建设标杆成效初显。      

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召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工作组主动赴延川县实地考察督导示范创建工作10余次,协调接待结对帮扶县、镇、村人员来校考察对接工作5次,推动了示范创建工作落实落地。二是成立七个帮扶工作组,由一个机关部门牵头两至三个学院组成工作组,每个单位具体确定一人参与帮扶工作,工作方式主要为驻村服务和电话网络指导等形式相结合,每年驻村蹲点不少于6次。三是成立该校统战部和延川县乡村振兴局示范创建工作联络组,双方确定人员,定期沟通交流工作。四是设立乡村振兴结对帮扶专项经费支持示范创建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村级产业项目、实体帮扶、文化建设等。      

完善机制建设。一是制定《延安大学结对帮扶延川县“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与延川县签订了示范创建工作协议,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细化安排,明确了任务分工、工作责任、工作时限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示范创建工作的联席会议制、项目清单制、动态监控制、月报年报制、专题会议制,形成了内部衔接有序,外部支撑完备的示范创建工作机制。三是将结对帮扶工作以量化指标考核形式纳入该校年终考核体系,作为处级领导班子年终考核重要内容。      

统筹综合施策。一是人才振兴方面。组织开展培训该县办公室系统干部100余人。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2次,捐赠各类书籍2000余册。遴选三名研究生赴延川县开展支教活动。二是生态振兴方面。组织开展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捐赠环保垃圾箱20余个,联合该县共同申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老旧简易填埋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等项目。三是产业振兴方面。精准对标瓜果、红枣等延川县主要创收产业,选派20余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针对病虫害等防控技术讲座、培训会3场,发放修剪工具、粘虫板、防护服等30多套。该校与延川县人民政府签订《优质农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直接采购红枣、小米等农产品80多万元,协调在校园帮扶专柜销售30余万元,通过“果小颜”校园微店线上平台帮扶销售15万元。四是文化振兴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遴选红色文化工作室墙绘团队赴帮扶村开展墙绘工作,创作完成展面共计17块,设计酒坊、农具、果蔬产品10多个。开展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等调查研究5次,指导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产业,完成建设乡村“养老幸福院”“村史馆”2个。五是组织振兴方面。组织举办该县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专干、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等50余人。组织500余名学生党员赴该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党性锻炼活动。组织师生党支部赴村开展校村党建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6次。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