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阶段学校全面创新与改革自身教学理念,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与提质增效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业作为实施主要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教师精心研究的内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围绕“双减”要求,创新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活动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在多元化作业中深入思考,通过不断实践探索,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进而使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获得显著提升,为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多元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分析

(一)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及教师的教与学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实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在后续学习中明确改进方向。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掌握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面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握好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数量,保证设计的作业少而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点与难点。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作业的难度,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合理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与热情。

(二)注重趣味性与生活性

学习兴趣是初中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中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布置的语文作业基本以抄写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提高语文成绩。这样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趣味性,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迫自己为完成作业而写作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写作业的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设计出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作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作业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使语文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三)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

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学生习得丰富的语文知识与良好的技能的。随着“双减”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观念,从传统机械式抄写作业模式中脱离出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作业内容,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对应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还应保证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不是设置唯一的标准答案局限学生思考,要确保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视角,设计出层次化作业,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作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二、中学多元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一)围绕减负提质基本要求,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秉承减负提质总体目标,使语文课后作业更具高效性,保证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有效发挥作业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显著提升,实现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强化学生语文素养,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还需要围绕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内容,使学生在作业中收获更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确保学生的作业时间不超过晚上八点,总用时不超过六十分钟,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

例如教完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思路,随后深入挖掘与探索文章表达的情感及意境,在这一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在课后动笔作业中,要求学生能对所学诗句进行较为深入的鉴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最终达成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的显著提升。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黄河的图片,观看黄河奔腾与咆哮的画面,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将黄河视为伟大的母亲,达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教学目标。总之,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在实现减负提质总目标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目的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体验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布置层次化作业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层次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促使班内学生的整体进步。比如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积累性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积累更多学习素材,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与文字整合能力,最终达成学生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有效学习的目的。在面对中等学生时,教师可以布置收集类作业,如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紧跟时事的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扩大学生视听范围,促使学生把这些优美的句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凝练成可用的素材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猫》时,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尝试编写《三只小猫的故事》。在这个作业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写作要求以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回顾或观察自己养的小猫或者与猫有关的事情,然后串编出简单的故事即可;基础中等或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编写只要内容合理、结构完整、叙写有波澜即可;而语文学习能力较强、语言文字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做到叙事曲折,言语生动并能够唤起其他人的情感共鸣才行。最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让全体学生围绕“猫”进行写作,以达到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赏鉴文章。有了前期的铺垫,作业的完成就变得简单轻松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创新作业形式,调动学生作业完成兴趣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创新作业形式,建立多元化知识、资源与语文素养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锻炼,进而提升作业质量。因此,教师需要落实趣味性作业设计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认知规律合理设计作业,融入游戏元素,提升作业吸引力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且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主动完成作业,进而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新闻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因此,在学习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元化作业,实现对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比较喜欢的演讲,随后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分析出不同演讲者的风格,思考演讲中存在的技巧,以撰写小调研报告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即兴演讲,并将演讲实践活动录制成视频上传共享平台,师生协同进行演讲稿的分析与探索。与传统死板的语文作业形式对比会发现,这一形式是多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在活动中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切实提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四)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小组讨论作业

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不管是课堂还是作业,教师都应当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知晓作业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把作业当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背景下,应适当减少作业总量,控制时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全面解读教材,随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作业的布置,一些基础的或者简单的内容,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而对教学重点或者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则要在课后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同时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对应的作业中思维受到启发。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类的作业内容,利用学习结束后的课堂时间,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促使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感受到作业中的乐趣。而且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情感态度得到良好的提升。

(五)注重作业评价多元化,提升作业设计实效性

评价是检验教师作业设计质量及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双减”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价值,教师需要创新评价理念及教学管理策略,推出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以检验作业设计的效果与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为后续作业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设计出高效且多元化的作业内容。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时,可以结合教材目标及新课改基本要求,全面优化作业结构,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了解家长与学生对作业的一些建议,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在作业设计评价表中要包含本次作业的难度及是否符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业内容是否巩固了课堂内容。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使教师客观了解并掌握作业设计效果,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去调整与优化后续作业设计的形式,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有效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在“双减”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促使语文教师提升作业设计的重视度,从传统作业设计观念中脱离出来,设计多元化作业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作业兴趣与热情,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作者单位  山东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