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落实,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随之课堂教学不论是从结构,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检测,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

为全面掌握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充分了解教师的具体做法,以及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县域高年级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

一是专注于范文教学,作文教学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性。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大多以略读课文,以及平时收集的单元作文范围为例,通过范读等形式给学生以听读印象,缺少具体的素材收集、写作方法指导,尤其是将写作的思路局限在教材文本的设置上,缺乏走进生活实际的思考,因此学生对单元写作的目的不明确,结构把握不合理。

二是教师只关注学生,缺少亲身实践的“下水”示范。绝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课上,只是对单元的写作要求进行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而不能进行有效的“下水”示范,学生对写作心存茫然。这样一来,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完成写作任务,还有的学生只能从单元范例中东拼西凑,作文写得七零八落,中心不明确,结构松散,词不达意,缺乏新意。

三是教师专注于字词评改,作文评价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作文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结构的层次,这都是作文评价应该注重的细节。就目前的作文评价而言,大部分教师注重具体字词的评改,对作文技法的评价指导较少,更有甚者只是对写作中的错别字进行简单勾画,作文评语寥寥数笔,缺乏评价之后的具体改进意见,评价环节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形同虚设。另外,还有部分教师长期采用作文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是通过学生间的评改完善写作内容,但经常性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写作走向,写作质量很难得到真实体现,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大幅降低。

四是教师专注作文教学的目标达成,写作表达缺少生活化细节。经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知水仅限于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有效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二)学生的写

一是对作文训练的目的不明确,写作练习“信马由缰”。通过阅读学生的习作后发现,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写作目的不明确、材料与命题矛盾、材料次序混乱、结构层次不明确等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在训练中对单元目标审题不清,选择材料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筛选,暴露出写作中的诸多问题。

二是学生的作文为写作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很多学生的作文表现出强行写作的痕迹,缺乏对生活的理解,更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在整篇作文中,只是硬性材料的堆积、拼凑,没有个人情感的渗透,更不要说通过具体的文章传达给读者以美感、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以心灵的陶冶。

三是学生对作文评价不进行认真研读,不能对自我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二次修改是作文写作的再创作过程,是对已完成作品的再补充、再提炼,通过这个环节对作文的整体进行有益补充,使文章呈现出新意,并能真实表达自我的内心感受,给读者以心灵的教益。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提出如下方面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强化阅读,积累语言

良好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更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加强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阅读经典。经典的魅力是无穷的,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其经典的台词、语言,经典的人物建构,经典的表现手法,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因此,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选编的例文外,更重要的是推荐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格列佛游记》《皮皮鲁和鲁西西》《宝葫芦的秘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经典文学作品,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要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感悟能力。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仅限于阅读,而是要对其中精美的语段进行品读、朗诵,将喜欢的段落摘录在笔记本上,形成自己阅读经典的读书笔记。另一种做法,就是举办阅读经典诗文朗诵会。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让学生将近期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配乐朗诵,在朗诵中感悟作品蕴含的魅力,以此提高自己的品读能力。二是阅读生活。生活是有温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拥有生活。故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生活,走近身边的真实人物,向其学习语言表达,以充盈自己的知识内存。比如,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儿童作家曹文轩、杨红樱等,我们要学习他们精美的儿童文学语言,学习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学习他们怎样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他们生活化的文学语言、表现儿童情趣、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如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青铜与葵花》、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等就是我们学习的绝好范本。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艺术的不断延伸,微童话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其精美的故事情节架构,精炼的语言艺术呈现出灵动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推荐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艺术,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二)走进生活,丰富素材

生活是美好的,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生活中令人感动、引人向上的生活素材。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没有素材可写,这就是因为没有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体验平台,如举办“社区用字大清查”活动,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小区,对小区内广告牌、宣传橱窗、标语等用字规范情况进行一次大清查,发现不规范用字记录下来,除对错别字进行清理纠错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生活用字错误带给人们的不良后果,并亲身感受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活动报告。如此,学生就能完全进入真实的生活,体验到生活的真实原貌,在写作时就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说真话,说实话,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格。

另外,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的美好。春天的绚丽多姿,夏日的灿烂曼妙,秋天的成熟芬芳,冬日的寒冷肃杀,当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多变与美好时,对于写景类作文就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而后让他们抒写自己心中的自然美景,就不会再是空话连篇、季节错乱。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文屏山之后,学生对家乡文屏山做出如下描述:春回大地,刚探出头的小草,给文屏山穿上了嫩绿的衣裳,文屏山请来了许多许多的朋友,以及她的“装扮师”,举办春天的盛宴,多嘴的小鸟“叽叽喳喳”,为舞会增添了美妙的歌曲。春姑娘玩累了,便请夏伯伯接替她的岗位。夏伯伯来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小草长高了,小树长出了手指粗的枝条,地上也开出鲜艳的花朵。三个多月过去了,夏伯伯也累了,他又把岗位让给了秋姑娘。秋姑娘一来,天气凉爽极了,给文屏山留下了清凉。最后,冬爷爷来了,文屏山就穿上了雪白的棉袄,准备在春回大地的时候,再和伙伴们尽情玩耍……由此可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就是走进了万物的内心世界。

(三)真情写作,提升能力

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生活素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技法的指导,让他们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进行真情写作。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真情写作呢?

一是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比如,以课前五分钟演讲、主题班会、一日时事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分享给大家,在此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写作的质量。教师还要定期开展辩论会,辩论会的有效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另外辩论会以其激烈的语言交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其在短暂的思考中形成自我表达的欲望和思维,进而在短期内形成语言表达顺序,这是锻炼学生语言艺术的良好途径。

二是技法指导,引导学生会表达。拥有语言和素材,就是拥有了血液和肌肉,但要将血液和肌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活生生的肌体,就必须要有骨架的建构,这个骨架在作文教学中就是写作技法的指导。因此,教师要通过例文的剖析、下水作文的写作、对学生优秀作文的点评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作文技法的指导,让他们从中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是综合运用,形成能力。当学生能够很好完成上述训练后,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写作不能仅限于教材的单元训练,而要进一步拓宽训练渠道,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成日记,阅读一本新书后写读后感,参加一次旅游活动后写游记等。总之,只要学生乐于去写,就放手让他们去写,并将写好的文章保存、修改,适当的时候向报刊杂志投稿发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四)搭建平台,积极展示

学生在形成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教师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展示平台,如开展同题作文竞赛、生活感悟类作文竞赛、季节性作文写作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

同题作文竞赛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短期内的语言组织能力,如观看奥斯卡获奖短片《父与女》,让学生利用课上40分钟时间写一篇观后感。第一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教师不进行引导和点评,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短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第二步,教师对故事的主要环节进行简要点评,让学生充分走进故事设置的情境,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积累,形成表达欲望。第三步,在经过前期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进行写作。通过同题作文竞赛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形成写作欲望,锻炼其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语感。

生活感悟类写作是结合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并进行直观经验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对生活进行思考加工,进而形成作文。这样的写作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学生通过调动生活经验展开有效表达,这样的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如写作《雪落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示:感知生活中的雪,观察落雪的过程,注意前后大自然的变化,并将这一变化予以真实记录,然后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生活实际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也能从生活故事中获得感悟。

季节性写作,重在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学生从季节的变化里感知日月更替,学会珍惜时间;感知春荣秋枯,把握生命轮回。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渐进式理解,学生不断更新思维认知,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思维得到训练,在提升作文素养的同时,也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良好的展示平台搭建,是学生从作文练习走向写作表达的有效途径,在整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有效引领,为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不断创设条件,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五)评价改革,增强实效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写作的重要部分,教师在作文评改中所耗费的精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态度,能否从作文评价中得到有益教诲,进而实现作文的二次写作,是作文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实际作文评价中,教师一方面要从作文素材的选择和立意结构入手,写作是生活的提炼加工,一定要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向上、阳光真实的现状,塑造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唯有抓住这一主旨,学生才能在写作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历练和运用。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唯有精美的语言,才能承载真实美好的内容,这样的表达能让读者受到良好的思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改进,学生可以精准把握写作要义,在不断练习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双减”政策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写作能力训练是促进语文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实现了学生作业设计的优化,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全面走进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走进生活,感知季节变化,感悟生命轮回,形成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强对其进行写作技巧的培养,学生就能将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真正实现知识的现实应用,进而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作者单位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镇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