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教材编排的特殊单元,将习作单元独立设置,可见统编版教材对习作的重视。习作单元的编排改变了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中心的固有认知,将教学着力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

统编版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学生在学习习作单元之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段话道出了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

综观习作单元,八个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呈序列化的特点,关注学生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中心意思、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结合“写清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训练要求梯度,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构建小语教学习作体系。横观习作单元,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独立编排,整个习作单元的设计、教学内容编排均指向最终的习作成果。每个习作单元包括六个板块: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部分内容目标指向一致,各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独立、有机的课程单元整体。学生学习时会经历完整的“学习方法—尝试习作—完成习作”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构建,以及小语习作教学体系的形成。

 二、以课为例,巧用策略

习作单元自成体系,由六个板块组成,如何利用前五个板块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厘清选文关系、探索习作方法是习作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读课文习法,交流平台明法,初试身手练法,习作例文得法,习作用法,这些内容是发展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统整”的教学路径。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教学生学习写作的阅读课,以阅读为手段,以学习表达为目的,这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基本价值取向。如何教好精读课文?笔者以指导杨小津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为例,谈谈这节课的新教法。

《搭船的鸟》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这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从中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并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从而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杨老师从归属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出发,构建了单元统整教学,开发了“观缤纷世界 书自然之趣”的单元主题,以学校招募“红领巾小记者团”为任务情境,设计了“四站”活动内容。第一站:“动物小站观察记”;第二站:“植物小站观察记”;第三站:“描绘缤纷世界”;第四站:“小记者获奖感言”。在大任务统领下,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学法、习法、用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本课中,杨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孩子们,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班级“红领巾小记者团”,当记者可是要会看、会思、会表达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招募大比拼第一站:动物小站观察记。大家手里都有一张“招募集星表”,出色完成任务、集星最多的,就可以加入我们的小记者团,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品读感悟,聚焦表达

任务一,细致观察会表达

杨老师让学生先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再说一说“我”看见了一只怎样的翠鸟,并勾画相关句子。

学生自主读书,圈画词语、勾画句子,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在思维碰撞、品读语句中学生很快就明晰了作者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抓住了颜色的特点,并有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就得益于他的细致观察。

杨老师适时点拨: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了对比,更加突出了小鸟的美丽,大家要认真学习作者“抓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了解了作者的观察方法之后,就开始迁移练说了。杨老师为学生出示鹦鹉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从中发现鹦鹉的美,并学学作者的表达,填空仿说句子。这种学以致用、以仿说为支架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二,想象画面会分享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圈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读一读,品一品。

语言支架:我圈画的词语有(        ),当我读到(        ) 这个词时,我仿佛看见(             ),听见(             )。

学生在圈圈、读读、品品中,想象了翠鸟捕鱼的生动场景,他们通过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充分感受到了翠鸟的敏捷,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此时,杨老师适时点拨:作者观察十分细致,将一瞬间发生的情景用一串连续的动词写得非常灵动。大家也要认真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社会现象,因为看得准了,文章才能写得活。

(三)初试身手,实践运用

任务三,初试身手会描写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稻田里也有一个人类的好朋友——青蛙,大家要认真观看青蛙捕食的视频,仔细观察青蛙捕食的动作,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将青蛙捕食的画面记录下来。

学生观看青蛙捕食的视频后,在小组内交流了看到的画面,并借助学习单上提供的动词完成了小练笔。部分学生还分享了优秀小练笔,其他学生借助评价量表相机评价。通过交流展示,学生有了获得感,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四)畅谈收获,课内得法

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从观察方法到写作特点,从文本内容到情感表达。杨老师适时点拨:大家也要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学会发现美,让生活处处充满美。并引导学生谈收获与启示,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单元主题: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在畅谈中实现了一课一得,言意共生。

(五)课外实践,迁移深化

留心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借助观察记录单,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写一写,可以写它的颜色,也可以写它的本领。

杨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抓住身边小动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练笔。让学生将观察的视角延伸至生活,在生活中学观察、练表达,以此体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用语文的理念。

 三、创新教法,由篇及类

《搭船的鸟》的教学以情境为驱动,以观察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以评价为工具,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以大单元为视角,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了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大情境:学校招募“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第一个挑战专场“动物小站观察记”,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唤起了学生比拼的欲望,为小练笔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明晰单元定位,聚焦语言运用

本课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承担着“学法、习法”的教学任务。杨老师准确地把握了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价值定位,聚焦语言表达,设计了仿说、仿写、延写三次练习。前两次在课内,后一次在课外,都指向表达,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实现了语言的积极转化。

(三)紧扣单元要素,任务进阶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任务群,并将其分为三个子任务进行推进:细致观察会表达,想象画面会分享,初试身手会描写。这三个子任务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画面,借助观察练习表达,呈现活动的关联性和进阶性。

(四)巧搭语言支架,规范言语表达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关键时期,杨老师结合学情,为学生搭建了三次语言表达支架:一是对鹦鹉外形进行练说时,搭建了与课文类似的句式,便于仿说;二是读“翠鸟捕鱼”一段时,搭建了语言支架,让学生交流想象;三是在“青蛙捕食”小练笔中,为学生提供了一连串的可用动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一体,促进目标达成

本课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呈现了如下特点:一是以目标为导向,分层设计。学生带着一张“招募集星表”,出色完成“集星”任务后就可以加入小记者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二是活动分类评价,重视过程。每项活动均有相应的评价表,学生依标评价在评价中知不足。这样的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育人功能。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围绕语文要素选材,是学生揣摩和发现习作方法的凭借和范例。要想教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一是由传统的理解转变为领悟表达;二是由单篇教学转变为整体建构。总之,教师要明确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用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强化单元整体意识,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拾级而上,习作素养也会日渐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