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对于提高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2016年“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系列举措高位推进,各建设高校奋发有为,“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

本刊特推出“‘双一流’建设”专栏,围绕我省各建设高校在学科优势、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当前成就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新作为新成效,全年开展系列报道。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2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公布了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同时,山东省也启动了省级“双一流”建设2.0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东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位开局。

一、建机制强举措,高位推进“双一流”建设

健全高位推进机制。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将“双一流”建设作为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要求的政治责任、带动全省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振兴的重大举措、抢占未来创新驱动赛道的战略先手抓实抓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高位推动建设,形成全方位、实打实“一揽子”支持举措;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支持“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

深化分层分类建设。指导高校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资源、科学规划,一校一案、一校一策编制建设方案。将28所高校54个学科纳入建设范围,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省级“双一流”培育高校等三个层次建设。对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的8所高校和20个学科,高端对待,重点支持,强化示范引领,建强“国家队”;对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和学科,突出重点,倾力支持,强化培育引导,培育“后备军”;对省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凝练特色,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内涵建设,引导各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形成高原崛起、高峰凸显的一流学科梯队。

强化政策驱动引领。2022年,出台《山东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提出11条重大支持举措,在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十四五”期间,每年再新增2.8亿元专项资金、安排1.5亿元以上的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加强过程管理评价。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省财政厅制定了《山东省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督导、指导、引导,组织专家深入高校对“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多次召开推进座谈会,问诊把脉开良方,对症下药促发展。加强绩效评价,定期组织开展建设中期自评和建设周期成效评价。

二、提质量上水平,“双一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全省高校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843个,涵盖了14个学科门类、92个一级学科和50个专业学位类别,学科体系更为完备。进入ESI全球前1%、1‰的学科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11月份,全省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120个,进入前1‰学科14个,进入前万分之一学科2个、并列全国第3。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全省现有在校研究生20万余人,居全国第5,规模稳步扩大,每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数约为全国平均数的2倍,累计承担国家急需人才培养项目500余项。在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省研究生、本科学校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分别为20项、53项,均居全国第3。

产教融合育人更加深入。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3所,入选高校数紧随北京,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2。入选国家未来技术学院1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3个,遴选建设省级未来技术学院9个、现代产业学院25个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05个,校企协同持续深化。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推动“三项改革”,1.2万项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促成专利交易签约2566项,合同金额11亿元,孵化科技企业800余家,铂力特、华秦科技、巨子生物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据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统计,我省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理工农医类)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4。

三、抓重点聚合力,持续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

下一步,山东省将继续坚持“四为”方针,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大批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为己任,推动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高质量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立德树人工作体系,用好山东省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见效的育人举措,提升思政队伍价值引领能力,解决学生价值观“空心化”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巩固高峰学科优势。组建省级优势学科联盟,以优势学科引领带动学科集群发展,推动“双一流”高校和有望冲击“双一流”的省属高校组团发展,“一校一策”、重点支持,力争下一轮高校和学科均有突破。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焦国家急需以及我省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制造业24条重点产业链,做优做准学科专业“引导发展名单”,完善学科专业调整联动机制,深入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建设一批优势学科专业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领军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教师成长“阶梯式”体系,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厚植青年人才发展沃土,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立企业主导、高校策源、学科支撑、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省属行业高校进一步融入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校企协同攻克“卡脖子”问题,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