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学校在全面减少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不断提升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阶段学生课后服务的质量,以适应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但是,课后服务涉及的主体多、牵涉的利益广,问题比较复杂,加上全面实施时间比较短,还不能很好满足多元化育人需求。因此,为配合“双减”落地,加快我国课后服务特色体系的构建,需要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其持续性开展的相关制度和举措。

当下,课后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作为“双减”间接受众的家长,既是课后服务的委托人,也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焦虑的主体。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家长层面的问题主要呈现在“认识”和“需求”两方面。首先,家长对课后服务认知普遍模糊,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是否能缓解自身压力、是否有利于提升孩子成绩,从而在行为与认知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次,由于不能和部分家长的下班时间完全契合,课后服务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家长以成绩为绝对指标,主动寻求校外培训机构继续进行补习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

第二,作为“双减”直接执行主体的教师,既是课后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课后服务附带压力的承受人。教师层面的问题主要呈现在“负担”和“价值观”两方面。首先,由于工作时间延长、服务方式模糊、劳动报酬不足等,使得教师自由时间被缩短,负担增大,主观参与意愿较低,对延时课后服务开展的支持率普遍偏低。其次,由于对课后服务有效开展的方式和内容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价值观层面普遍缺乏责任认同。

第三,作为“双减”作用对象的学生,既是课后服务的目的,也是课后服务的归宿。学生层面的问题表现为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相对受限。课后服务的开展应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为手段,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初衷和归宿。但是,当下学生托管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课后服务由于服务形式、内容条件、师资支持等的限制,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以达成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目标受到限制。

基于此,我们从课程目标、内容、形式、评价四个维度建立逻辑体系,以期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首先,确立以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需求满足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努力,以实现课后服务效能的最大化。课后课程要促进学生的成长,解决家长既要正常上下班又要看护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孩子的矛盾,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只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才能确保课后课程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确立以社会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课后课程设置要积极大胆地发掘与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性、开放性,强调以兴趣为底色,突出学生直接情感体验的活动,既能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劳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也能启蒙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兴趣的持续发展。当然,对引入的社会资源必须“摸清家底”,要符合课后课程设置的育人主张。

再次,确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设置。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课业辅导课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主题活动课程。在设置上要摆脱课时限制,以模块或单元组织的形式向学生提供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多领域、长时段、贯穿式的实践活动,以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创造符合个性发展的高质量课后学习生活。

最后,确立以学生发展达成度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机制。课后课程评价应考量学生课内作业减量提质的达成度、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情况减少的达成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达成度,坚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重,确立以学生发展达成度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机制。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