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美术资源作为高中美术教学中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美术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还能够发挥民俗美术资源的文化传承作用,使美术课程成为凸显民俗美术资源历史文化、审美价值的载体。基于此,笔者将高中美术教学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围绕高中美术教学实践针对民俗美术资源的教学应用,从内容、目标、方法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本文论述的研究内容能够促进民俗美术资源育人价值的进一步发挥,助力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攀升。

一、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内容

(一)素材性转化

众所周知,学科教学内容在编制的过程中均是依照课程标准进行的,在高中美术课程中,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可知,高中美术教学内容致力于回归美术本体,那么任何可以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内容均应是美术门类最为基础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过程中首先应进行素材转化,即对民俗美术资源做取舍。具体操作中,教师需结合美术教学设施与学生认知能力,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民俗美术资源。例如茱萸绛囊,如果将茱萸绛囊作为民俗美术资源,那么教师在素材性转化过程中首先应全面了解与茱萸绛囊相关的内容,剖析其价值,探究其与美术课程内容相联系的点。此环节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渠道搜集与茱萸绛囊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录制茱萸绛囊的制作视频,拍摄茱萸绛囊相关图片。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本校的教学设施将茱萸绛囊真正转化为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虽然茱萸绛囊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其多变的造型,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受场地、工具等的限制,加之学生对针线相对陌生,所以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中国美术鉴赏模块中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民间美术的教学资源。最后教师应在民俗美术资源赏析后进行总结,如茱萸绛囊是重阳节的标志物,在民间百姓常常将茱萸绛囊作为自己禳灾祈福的寄托载体,通过具体讲授帮助学生深度了解与茱萸绛囊相关的更多信息,以激发学生制作茱萸绛囊的兴趣。

(二)内容相互交融

民俗美术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交融是保障民俗美术资源育人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应关注二者内容的有机融合。现阶段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民俗美术资源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拓展,换言之,美术教学仍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民俗美术资源能够占用美术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少,那么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则应构建民俗美术资源教学素材库,用以做好课程导入与延伸的准备。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模块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且为学生必修内容,但教材中的美术鉴赏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对此本研究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利用美术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从而发挥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作用。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剪纸教学中,本节课可划分为认识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剪纸为例进入重点、动手实践四个环节,在具体操作中,民俗美术资源主要应用于前两个环节,其中认识民间美术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播放民间美术相关图片,而民间美术的种类教学环节教师则可以将民俗美术资源直接融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例如民间美术的门类可分为绘画(年画、版画、漆画)、刺绣(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等)、玩具(陶瓷玩具、竹制玩具、泥玩具等)、民间雕塑(彩塑、木雕、砖刻、琉璃建筑饰件等)、戏剧(木偶、皮影、面具等)、纸扎灯彩(纸扎、花灯)、编制(草编、竹编、柳条编、纸编等)。为促进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分别为每一个民间美术门类配图。本课中的民间美术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且各学段学生均能够接触到民间美术,同时学生对剪纸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在授课环节中利用前两个环节将民俗美术资源作为载体,这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民间美术认知结构的完整建构。通过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民俗美术资源图片展示,培养学生民间美术传承意识。

二、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目标

高中美术课程只有在设定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美术课程资源才能够根据目标的引导实现教学资源的转化与利用,而民俗美术资源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论将其作为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还是将其作为辅助美术课程顺利开展的一个保障性条件,均需要围绕总体的教学目标展开,才能够保证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始终不偏离教学。对此,笔者从总目标与分目标两个维度对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目标展开分析。

(一)总目标的确定

在确立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总目标过程中,高中美术任课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俗美术资源育人价值进行总目标的确定。其一,在图像识读素养培养方面,利用民俗美术资源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美术门类、能够调查和了解民俗美术资源,并善于用文字、摄影摄像等方式自主记录;其二,在美术表现方面,学生能够应用合适的材料与工具制作民间传统工艺品,并在作品展示过程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其三,在审美判断方面,利用民俗美术资源使学生能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底蕴,并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深化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其四,在创意实践方面,能使学生利用传统工具、工艺、方法等开展有创意的美术活动;其五,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向学生介绍民俗美术资源内涵帮助学生认识民俗美术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学习民俗美术技艺,以实现对民俗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分目标的确定

在确立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分目标的过程中,高中美术任课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教”与“学”作为切入点,提升分目标对“教”与“学”的指导价值。在教学方面,民俗美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重点目标,具体操作中教师应从民俗美术资源开发、筛选、素材转化三个维度入手。即充分开发中华民族的民俗美术资源;筛选具备教学应用价值的民俗美术资源;将民俗美术资源制作成可供教学使用的课件。在学习行为方面,对民俗美术资源的理解是重点目标,具体操作中教师应从民俗美术资源内容与内涵两个维度入手,即在帮助学生了解民俗美术资源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其掌握民俗美术资源隐藏的内涵。

三、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方法

(一)应用民俗美术资源创设情境

1.联系生活经验——问题情境

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设置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思考的同时将民俗美术资源渗透于教学之中,一方面实现民俗美术资源的教学应用目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就在身边。例如在非遗传承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过年贴对联的微视频,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过年我们在门上贴对联的目的,作为一种节日活动贴对联有什么功能?”教师将日常生活场景作为载体,在凸显民俗美术资源渗透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

2.开展文化活动——活动情境

高中美术教师可以申请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书画比赛、班级黑板报评比、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利用真实的活动情境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民俗美术资源信息中抽离出来,促使学生主动走进民俗美术资源。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可引入四大名绣之一苏绣,并向学生呈现苏绣作品、介绍苏绣内涵,如苏绣起源于苏州,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各班级学生开展以苏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走向苏绣、走向民俗美术。为保证此次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苏绣简单针法教学视频及苏绣手工制作工具包,以扇子、平安符、摆件三类小物件为本次文化活动的主要类别,设置为期1个月的比赛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类别,自行购买材料进行制作。待比赛时间临近,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主持校园苏绣大赛,大赛评委可以由校外苏绣手工艺人、校内教师、各班级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待苏绣作品评比结束后,教师为学生颁发“苏绣手工小艺术家”奖状。本课设计了苏绣知识的不同讲授方式,并在课后设计了苏绣大赛,通过课中与课后民俗美术资源的引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民俗美术知识主动走向民俗美术,学生在制作苏绣作品过程中无形之中成为苏绣的传承人,既达成了艺术理解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3.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够使民俗美术资源的教学融合效果得到提升,但在具体操作中,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并非教师简单向学生呈现图片、课件、视频等即可,笔者认为随着3D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打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美术鉴赏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心灵上、精神上和民俗美术产生共鸣。例如在中国传统雕塑教学中,教师利用3D技术向学生呈现秦始皇兵马俑视频,或为班级学生配备3D观影眼镜,或学习电影院放映技巧,调整教室内光照、音响的立体效果等,以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有身处秦始皇兵马俑之感。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民俗美术资源的渗透,教师可以依照上述操作选取民间手工艺人制作雕塑的视频,使学生“身处”雕塑制作现场,从而深化学生对雕塑的认识。

(二)应用民俗美术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参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民俗美术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任课教师可以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出发。在课内,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体验工具,然后师生共同体验民俗美术文化。例如在孝昌雕花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孝昌雕花剪纸民俗美术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为班级学生分发剪纸工具,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在课外,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民俗美术传承机构或手工艺人,然后带领学生前往指定地点参观并学习技艺。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当地富有民俗美术意蕴的景观、公园等带领学生前往参观,此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导游,学生则扮演游客。在课外,教师需尽最大的可能联系区域民俗艺术工作坊,申请该工作坊的同意,争取获得校方资金支持,带领学生前往工作坊实践体验,例如陶器的制作,陶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是民俗艺术的一种类别,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果将陶器作为民俗美术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感知民俗文化与民俗艺术。待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教师在现场负责辅助学生制作陶器,主持活动现场秩序,工作坊手工艺人负责为班级学生演示,学生体验陶器的完整制作过程,烧窑期间充满期待,在瓷器出窑的那一刻,学生收获到了实践活动的喜悦。相较于课内体验式活动而言,课外体验式活动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机会。此外,对求知者而言,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认知过程,利用民俗美术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求知者知识认知规律,所以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是民俗美术资源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的上上策。

(三)应用民俗美术资源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关注学生主体性,教学流程侧重于学生的探究性,不仅能够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创造土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民俗美术资源的教学渗透,教师应保证所设立的任务既属于民俗美术,又与教学内容相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设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民俗文化中的美术艺术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民俗美术文化,或制作民俗美术工艺品。也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在课中开展教学活动,以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与民俗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笔者从内容、目标、方法三个维度对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通过上文的理论分析可知,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将其作为高中美术教学资源的丰富手段之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其中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及中国民间美术中,民俗美术资源的应用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想全面地发挥出民俗美术资源的育人价值,一线任课教师还应做好民俗美术资源开发、甄选两项工作,在数量、门类较多的民俗美术资源中开发和甄选出具备教学应用价值的资源,才能够针对性地促进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课外体验式教学作为可遇不可求的民俗美术资源教学应用方法,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喜好极为相符,所以在日后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争取机会,在充分利用地方民俗美术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美术课程。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