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讨论会,高效有趣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拓展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性。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简要谈一谈如何通过问题导学促进课堂互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学激趣

优质问题能够有效串联教学内容,穿针引线般地将句与句、段与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文内容。问题导学法需要课前情境的支持,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且有趣的情境,然后从情境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创造问题氛围,以已学内容为基础和铺垫,带领学生步步深入问题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伊始,学生还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针对一篇课文设计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针对问题开展积极的互动和讨论。这考验着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以及对提问切入点的把握能力。创造问题情境的策略有很多种,如采取最直接的语言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也可以采取背景介绍的策略,为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知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背景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还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音视频等,调动学生的感官。比起文字,多媒体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童话篇幅较长,角色和对话的数量也比较多,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前预习,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开展问题探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眉毛,这是我们的五官。你认为五官中哪一个最了不起呢?”这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范围,也非常有趣,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立马就集中到课堂中来了。但这个问题不宜给学生留过多的思考时间,只能作为一个引子让学生稍微讨论一两分钟,就可以暗示讨论结束:“大家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呢?现在咱们来看看安徒生的这篇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吧,五粒豆有着不同的经历,咱们带着问题通过阅读去探究五粒豆中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了不起的。”由此可见,通过语言策略创设问题氛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承接已学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值得学生细品深思,这也是问题导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的重要原因所在。问题导学能够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学生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写作的匠心和深意,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每个角色经历的起落。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以同题材、体裁为中心构建单元,通过已学内容让学生进入既熟悉又新鲜的情境。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同属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来设计的,学生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不仅能够带着问题思考,还能够进入新的课文情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一般会安排两个课时,每个课时都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先带领学生梳理生字词,通过音频范读、领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角色,每个角色都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尝试扮演角色,讲述整个故事。在第二课时中,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童话故事的大意,且对每一粒豌豆的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笔者以问题导学的方式提出新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新的课堂情境。

二、有效提问,深入课堂

问题导学最关键的阶段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深入到情境里。几分钟热身后,在正式课堂中也离不开问题导学法,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问题情境。

(一)保证问题质量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必须保证课堂的高效,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后习题的小组讨论环节已经给教师提供了范例,教师需要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出来,将问题进行串联,用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并不一定需要学生回答问题,但进入正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做到主动回答问题。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频率。因此,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关键词找突破口,选择最核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课文中说到五粒豌豆按照家庭地位坐成一排,但文中其实并没有具体解释家庭地位是如何排序的。笔者据此提问:“家庭地位最高的豌豆是不是最了不起?”学生马上回答不一定。此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了豌豆家庭地位的排列顺序,并梳理了这五个豌豆的经历,共同解决了“到底哪个豌豆是最了不起的”这个问题。原文对最后一粒豌豆的描写篇幅最多,还写到了这粒豌豆和一对母女的故事。最后一粒豌豆没有其他豌豆那么有雄心壮志,它总是走一步看一步,看似没有远大志向的它,最后却成了一对母女生活的希望。这五粒豌豆是课文的主要角色,最后一粒豌豆是主人公,围绕五粒豌豆的线索梳理是本节课的重要问题,效果不容忽视。

(二)把握课文主线

问题导学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地起一个启发、提点的作用,而是要促使学生深入课文、深入问题,尽可能地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问题。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时除了要保证问题质量外,还要确保问题能够涵盖全部课文。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后带领学生思考和梳理了五粒豌豆的主要经历,并围绕最后一粒豌豆的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问题提问,如最后一粒豌豆成了“囚犯”,那为什么又说它一直在生长?为什么豌豆开花对小女孩来说是一个节日呢?而小女孩的母亲为什么把一小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为什么随着豌豆的生长,一直生病的小女孩变得更加健康了呢?这一系列互相串联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安徒生的妙笔将一粒豌豆的奇妙经历写得丰富多彩、引人深思。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掌控问题全局,还要重点把握关键线索、主线问题,带领学生深入问题,通过分析细节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推进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进行。

三、启发讨论,深化课堂

问题导学法就是要让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定问题后,有的学生可能还会产生新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忽视,也不能全盘接受。忽视意味着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言堂”,无法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活力,而全盘接受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又要衡量这些问题与课堂的紧密度。当然,最终教学目标都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意识。

(一)鼓励学生讨论

一般来说,教师要把教学所要求的核心阅读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对于开放性、个性化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进行讨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习题中首先说明学生可以“读完课文,把问题写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思考,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语文课堂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六人一小组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尽情抒发自己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的看法。有一个小组内部两个学生的问题比较近似:一个学生说虽然前几粒豌豆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它们非常勇敢,有着改变的决心和勇气,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学生反驳道,第二粒豌豆妄想飞到太阳上去,这无异于飞蛾扑火,表现了豌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特点。学生在组内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派代表总结本组的问题与见解,最后师生共同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集中讨论。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还有效兼容了师生的意见,使得课堂互动更加和谐、高效。

(二)转换问题形式

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认知的拓展,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着力方向,在传统的问题导学法上求新是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虽然教材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但是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却是时时变化的,有时候一篇课文要分两次甚至多次来教,那么每节小课的问题导学思路也都是变化着的,教师不能将上一节课的线索直接应用到下一节课中。在传统的问题导学法中,问题的提出对象或许不同,但问题的解决过程总是在言语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不妨将问题的形式转换为文字片段、思维导图、图画等,让学生在提问、释问的同时,锻炼多种表达技巧。有时候语言交流容易引发冲突,或出现争执不下、达不成统一意见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清晰呈现自己的想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中讨论,也可以留作课后问题。

四、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问题导学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引子,它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始终,影响着学生的课后学习。问题导学启发学生从问题的角度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延伸、拓展问题,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发现、解决更多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延伸拓展问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提问、讨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锻炼学生分析、总结课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为课堂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适当延伸、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还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在讲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时,笔者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拓展。本篇课文的作者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笔者为学生拓展了一到两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并将其与本篇课文进行了对比,为学生总结了安徒生的创作特点、写作手法、创作理念等。还让学生续写、改写课文故事,围绕某粒豌豆写小传等。正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所说的那样,每粒豌豆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最后一粒豌豆虽然因祸得福、不断生长,但它最初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被动态度是不对的;其他豌豆虽然有冲劲、有勇气,但容易陷入脱离实际的怪圈。由此可见,安徒生在设计童话角色时并不是非黑即白,每个豌豆的形象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情节的编排非常出人意料。豌豆的成长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启示,通过问题讨论、拓展与互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入,思路也更加多元化。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交流互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内化问题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深入课文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梳理课文内容,提升自身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篇课文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内容、习得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问题导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同样可以应用到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阅读世界,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虽然是一篇童话故事,看上去脱离了现实,但学生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能够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融入课文,说明问题导学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最后一粒豌豆,通过回味这粒豌豆的一路经历,思考如果你是这粒豌豆,你会对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说什么?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想表达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笔者让学生课后反复阅读本篇课文、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课余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交给笔者。在下一堂课,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学生的杰作。这种课前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袒露心声、表达个性的空间,能够拉近师生距离,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五、结语

问题导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的阅读问题,这两个方面奠定了问题导学的课堂基础。以此为基点,教师可以通过开放讨论、延伸拓展等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回答转至主动提问,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造内容充实、高效互动、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西街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