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课题研究就是一篑之土,就是三寸之坎。登高自卑,聚沙成塔,教师只有从小处着手,思考教学的内容价值,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行为,才能于自己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有毫微收获。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笔者实现了从课题研究的走近到走进,得以窥探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的殿堂。

在教学中反思,发现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立足自身实践进行反思,这也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初登讲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很快发现知识理解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如笔者有一个“教学疑问记录本”,这个记录本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学生质疑课下注解“农人告余以春及”,“春,春天”是错误的,并给出了他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春耕”:按照课本注释直译出来就是“农人把春天到了的信息告诉我”,难道陶渊明不知道春天到了吗?那么,“春耕”的解释就更为合理,即“农人把春耕的消息告诉我”。此时,站在讲台上的我很尴尬。随即,我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你们怎么看”。学生讨论热烈,但是谁也不能说服谁,而我也不敢轻易地否定学生,便糊里糊涂地结束了本课。课后,我把这个问题记录在册,时不时会思考一阵。后来,我读到孙绍振老师的“矛盾分析法”,才明白了翻译成春天是陶渊明“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竟然都忘了时间流逝,可见辞官归乡的陶渊明是多么的惬意和安闲。这样的思考,让我对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象产生了兴趣,以此为基点我参与了我们县级课题“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研究,还得出了文本解读的对象具体为四个方面:文本要素、文本的矛盾处、文本的空白处,以及文本的精彩处。就这样,我慢慢走“近”了课题研究。

经此一例,我认为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的细微处加以琢磨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会有所发现。把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系统化地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促进专业成长。对课本进行反思,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始终将教材的反复研读、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起点,以期发现问题。

在反思中研究,解决问题

反思是为了发现问题,而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对象就是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大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到一道题的解法、一个字的意义。只要存疑的,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在高三毕业班的语文复习备考中,我发现学生不能有效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这种能力怎么培养呢?一方面,我虚心请教了前辈和其他学科同事,以期获得经验启发和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样态的共性。另一方面,我查阅大量资料,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对高考真题的研究中,我总结出:文学类阅读的解答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性规律”,一种是“思维性规律”。对于“知识性规律”答题,学生会通过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解答,如“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这属于“套路”答题;而“思维性规律”答题,需要学生从题干的限制性概念出发,结合文本逐步解读,考查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文本的钥匙,请简要分析”。但是,这只是一种归纳式的梳理总结,为了让答题方式变得更清晰,依据全国高考题型,我尝试进行原创命题,和学生一块反复试做、讨论。最终,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解答有了“知识”和“思维”的依据。

2020年我调动到新学校后发现,该校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信心。怎样提高学生的信心呢?不是给学生讲“你们很优秀”等诸多鼓励性话语,而是要有“客观证据”去支撑。恰好此时,我加入了省级名师工作室,参与了省规划课题研究“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一方面,基于新教材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我带领学生录制了相关课程,在2022年被认定为山东省中小学精品课程。另一方面,我认真钻研小说文本解读,研制出了小说解读表格,学生按照表格可以很快理解文本的内容。2020年八省联考题中的《秋雨》让学生大呼看不懂,我把试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依照小说解读表格进行解读。从汇总上来的文本解读表格中,我发现学生的解读基本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理解也不错。网课在线交流时,我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展示交流。经此,学生学习的自信慢慢有了。后来,我尝试向各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报刊推荐学生作文,不到一个学期,有四位学生的练笔作文在杂志上发表。

反思能够发现问题,研究能够解决问题,当然课题研究中也可以延伸出新问题。重视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此进行思考能形成新的课题方向。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收获了研究的快乐,看到了自己研究的“副产品”或发表或获奖,尤其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的不断提高,更加促使我坚定课题研究的信念。

在研究中提升,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边教学、边研究”的路上。研究之路是枯燥的,甚至常常伴着失望,但也是充满乐趣和收获的。教师只要端正态度,不惧怕课题研究中的困难,淡化课题研究中的功利,静下心来,解决一个个看似小到“没用”的问题,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曙光。

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虽然在大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专业学习,但是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需要时间的历练和反复思考。“实践练习”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方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真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学困惑,以提升专业能力。面对充满活力和求知欲的学生,以前的我诚惶诚恐,尤其是第一次面对毕业班,我压力巨大。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认真研究了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并按照题型进行汇总,进而形成表格。在复习中,当我准确说出某个题型是哪一年考的,这个考点五年内考了多少次时,学生的惊讶让我更加自信了,而我的努力也让学生完全信任了我。在带领学生备考中,我不断思考学生应该拥有怎样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基于此,我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申请了2020年省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关键能力的主题群文阅读路径研究”。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最终结题。在课题研究中,我喜欢上了研究命题,当我把有关原创题发到某编辑部后,意外地收到了邀请,成为了他们的特约编辑。正因为不断地进行命题研究,现在,我可以较好地把握试题与课本之间的知识衔接,有效指导学生的试题练习、讨论、梳理、总结,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日渐提高。

常年的一线教学,让我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解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具体的、细微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用自己的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教师成长了,学生也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常思常问”形成的课题研究,是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   青岛市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