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有这样一门课程——这门课的100位主讲教师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还是校友、是学长学姐、是型号总师,更是同学们心中的“明星”。这门课,就是西工大创新设置的百名总师校友讲思政课。

长期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在国防科技领域自主培养了众多卓越领军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型号总师,为国家“三航”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总师育人文化,不断完善“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共有9个项目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2021年,西工大启动百名总师校友讲思政课,先后邀请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ARJ21飞机总设计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韩克岑,以及空警-200、空警-500预警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等50余位杰出校友来校讲课,总学时超过150学时,受益师生万余人次。学校已将百名总师校友讲思政课列为本科生、研究生阶段选修课,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为每节课均设置提问和互动环节。该课程入选山东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

用好大资源,汇聚大合力,构建大格局。近年来,西工大不断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开设了大国三航课程,由9个学院的18名老师共同授课。同时,推动“大思政课”试点学院建设,加快构建“马院+专业学院”的“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培育5个“大思政课”建设试点学院,找准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学科专业“结合点”,推动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为更好传承和弘扬总师育人文化,西工大通过强化文化育人顶层设计、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提升校园颜值等举措,持续提升思政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先后创作了《寻找师昌绪》《融水谣》《大国之蓝》等原创文化作品,并加强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育人功能开发。据介绍,西工大校史馆被列为全国科学家精神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

4月22日,西工大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在长安校区翱翔学生中心首演。这部话剧以学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的故事为素材,由学校各专业在校学生担任演职人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彩生动的舞台表演、风格独特的舞美设计,创造性展现了科技工作者们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故事。

“让科研报国深入内心,由舞台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大国之蓝》的创编排演是学校以戏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涵养家国情怀、推进艺科融合的生动实践。学生演员在学科背景与话剧艺术的交融过程中,提升了审美力、创造力,更深刻领会到身为科技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大国之蓝》制片人、文学策划孙瑜说。

西工大还有这样一组数据:超过80%的毕业生论文选题来源于大飞机、探月、深海等重大科研项目;超过80%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军工领域;超过80%学生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是西工大不变的追求。今年暑期,西工大师生登上享有“功勋训练舰”称号的海军郑和舰,开展了为期6天的体验式航海实习。实习期间,师生们观摩体验舰上日常事务、学习海洋相关课程、参观海军装备设施等,与舰艇一道乘风破浪、挺进深蓝。同学们还先后赴甲午战争博物馆、某型潜艇及军史长廊等参观学习。

为引导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西工大将各类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等优势科研资源作为科研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魅影”无人机科研育人团队带领学生跑遍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将其设计研制的无人机使用到高原生态保护中;“微小卫星”科研育人团队带领学生成功研制、发射包括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在内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

“众多优秀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学校将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科研环境,把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西工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家悦说。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