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开心合影。

“我们很适应在青岛的生活,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青岛在城市规划和商业、民居建设等方面与波哥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青岛历史悠久,科技先进,轨道交通发达,人民友好热情,我已经爱上了中国!”日前,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1号线项目公司外籍员工苗雨露和康明乐说。

今年9月,10名青岛地铁首批海外项目外籍学员来到我市,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培训。两个多月来,他们在高校学习城轨理论知识,在地铁感受现代智慧交通。他们有了颇具内涵的中国名字,熟练掌握了筷子的使用方法,尝试了做月饼、包饺子,体验了皮影戏、写书法。他们被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也惊叹于“中国标准”“中国速度”的伟大力量。

打破语言壁垒

“理论+实操”助力技术培养

“青岛地铁的车辆零部件有哪些维修模式?”11月15日上午,在青岛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通学院的多媒体教室,10名学员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授课。该校牵引动力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柴贵兰老师站在讲台上,针对城轨车辆检修中的架修、大修、工程车年检等内容,运用视频、图片、中英文双语课件等多媒体资源为学员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这10名学员的年龄在21-27岁之间,母语为西班牙语,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来中国之前,他们仅学习了两周汉语课程,那么,他们听课时,语言壁垒如何打破?

“入校后,我们国际中文教研室的老师为他们上了两周系统的语言课。在随后的学习中,他们每周还会有一天时间集中学习汉语。上课期间,会有软件实时翻译老师讲述的内容,课堂上还有一名专职西语或英语的助教跟课,充当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为便于学员课后复习,老师们将上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讲义,并将部分扩展内容翻译成西班牙语,供学生课后阅读和自主学习。”国际交通学院院长仵崇智说。

记者看到,老师的课件都是中英文双语。授课时,软件能够智能识别老师的中文语言,实时翻译成英语,准确快捷地出现在讲台大屏幕上。每个学员面前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电脑上有老师的课件,学员们听讲十分认真,不时在电脑上记下笔记。

“为他们正式上课前,我用了整整两周时间备课,一方面要将所有课件做成双语的;另一方面要将模块中的所有知识浓缩成精华,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他们很好学,也热爱思考,经常在课后提问,有的问题是操作层面的,非常深入而具体,我会和青岛地铁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把最前沿的全自动运行标准和技术传授给他们。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大。”柴贵兰老师说。

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助力波哥大民众早日实现“地铁梦”

波哥大是哥伦比亚首都,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拉美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当前,波哥大民众出行主要依靠快速公交系统。享受高效便捷的地铁出行模式,是他们多年来的心愿。

为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青岛市轨道交通集团与中国港湾投标联营体成功中标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1号线项目,这是中国企业首个参与的美洲地区城市轨道建设、运维项目,使青岛地铁成为国内首家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经验成功“双输出”的地铁公司。项目采用无人驾驶形式,计划于2028年建成开通,这也是青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项目启动后,青岛市轨道交通集团先后派驻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团队远赴波哥大,积极推进前期项目建设与设计工作。同时启动海外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走出去”+“引进来”,在促进双方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这10名学员均毕业于哥伦比亚名校的相关专业,是从千余名应征者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此次将在‘企业+高校’‘理论+实操’的培养模式中,学习到中国最高的地铁全自动运行技术标准,回国后将成为波哥大地铁1号线项目首批运营骨干人员,助力当地民众早日实现‘地铁梦’。”青岛地铁技术中心负责人侯晶晶说。

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在不断学习中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不久前,青岛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雪,这令哥伦比亚学员们十分惊喜。

“波哥大四季如春,我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雪。青岛下雪那天,我们穿上羽绒服走在校园里赏雪,把雪握到手里,感觉雪好软,雪景好美!”学员马鲍罗一边向记者展示下雪当天他和同学们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初来青岛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时,该校国际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将一些常见的中国姓氏介绍给学员,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在与老师们交流一个多小时后,10名学员根据汉字的内涵、意蕴,结合自己的喜好,在老师的帮助下为自己起了好听的中文名,并跟着老师学习如何书写自己的名字。

学员们精心准备哥伦比亚歌曲和舞蹈,参加了迎新晚会,受到热烈欢迎。在刚刚结束的全院足球比赛中,4名学员参加了国际交通学院足球队,其中班长马鲍罗参加的国际1队获得亚军。

11月16日晚,学校举行了校园文化集市活动。学员们学做鸡蛋醪糟汤圆,并和中国学生一起用西语和汉语在书签上书写祝福语,敲击架子鼓,在拉丁音乐的伴奏下体验中国传统“牛皮影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些青年留学生,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日趋强烈。”国际交通学院副院长靳丽君告诉记者,学员们如今已经很好地适应了青岛的大学校园生活,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羽毛球、乒乓球、书法、跑步等社团活动,有的学员还在微信朋友圈里用中文记录展示学习生活,抒发对青岛和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

学员们特别喜欢中国美食。每天下课后,他们走进西铁院的学生餐厅,炒饭、饺子、牛肉面、烤盘饭、肉夹馍、鱼香肉丝、麻辣拌菜等品种,都很受他们的欢迎。

目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员们已经多次到青岛地铁实地体验了运营服务管理。“青岛地铁的设施设备非常现代化,车厢既漂亮又整洁,一切都有条不紊。中国的电子支付很发达,给人们带去了很多方便。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运营技术规范,我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感谢热情又友好的中国人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先进技术和中国文化,我爱中国!”学员安东阳说。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