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信息交互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点对点、面对点模式逐渐转变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对信息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以信息安全为基本要求的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力度,不仅是确保信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更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保障,以此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课题:山东省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会课题“《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SGKCSZ2020-432)。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依托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各个层面的优化,是教学活动系统推进的基本载体。新时期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形势发生明显变革,人才培养方向发生明显变化,课程体系同样要随之调整优化,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为提升人才培养实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行业发展现状

1.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

信息安全行业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成为社会发展和竞争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传统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种场景的背景下,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在驱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新型问题。IT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提出更高要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市场整体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率,国家立法机关和相关管理部门连续推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全面覆盖的网络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国内外对网络信息的入侵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计算机恶意程序传播量不断增加,安全漏洞隐患也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云数据、工业控制系统方面,安全问题依然令人担忧。

2.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是确保信息安全产业良好运行,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稳定的基础性支撑条件。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得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提升,基于相关招聘网站数据统计和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人才供给增速始终低于供给速度,在供给质量上也有明显不足。在人才结构上,主要是以安全服务和运维类岗位为主,同时在信息安全售后技术支持、信息安全工程建设、信息安全评估和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缺口相对较大,具有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3.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是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政企机构人才招聘要求,更为熟练、高效地解决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就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而言,已经形成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协同运行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多数高校能够基于区域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强化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部分院校尝试采用专业群建设模式,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以解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基本导向,一方面是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朝向纵深方向发展,5G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6G技术应用已经提上日程;另一方面是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呈现多元散发态势,需要技术人员具备多方面技术素养,才能够真正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以此为背景,高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随技术发展和应用形式变革而不断变化,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为信息安全防护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

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是高等院校创新发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质量不断提升的基本实现路径,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专业建设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我国信息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部分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较为薄弱,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深化课程体系运行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快速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应当肩负的责任。相关高校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必须全方位、深层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信息安全保障的特殊要求

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信息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保障不仅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更是未来国家竞争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建设中,必须适应时代变革和未来发展要求,深化信息安全教学内容、模式、保障条件等各方面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高素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为国际竞争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

1.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观的革新

课程观是在整体层面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中,是指对课程概念、编制、实施及评价的综合性认识。课程观是课程体系的基本指导,不同的课程必然会导致课程体系建设偏向不同方向,在当前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中,课程观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仅是将课程观等同于教材知识内容,对学生实践经验获得重视不足,因此使得教学模式改革滞后,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评价也是以理论为主,无法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2)将课程教学界定为现有知识体系的传输,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造成学生创新意识欠缺,在技术应用中片面依赖专家权威,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失去动力。(3)仅是将课程教学内容认定为专业技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重视不足,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甚至出现从业后违法违规现象,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损失。

新时期背景下,要确保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就必须适应信息技术整体发展要求,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全面革新课程观,通过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和全面革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在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的同时,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不断完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为从事信息安全技术职业,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课程结构的灵活设置

课程结构灵活设置,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环节。这方面的具体构建和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删减优化,剔除当前多数学生在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阶段已经接触与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增设与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密切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二是对课程开设体系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再进行高水平技术学习,确保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三是对于条件达标的高等院校,加大专业群建设,将部分基础课程放在专业群内实施,为学生灵活选择专业方向,完善知识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四是要结合网络教学、MOOC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门信息安全技术相关的选修课程,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3.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目标的细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能力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专业知识结构细分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大中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在信息安全设备运维、信息安全工程建设、信息系统运行安全评估等方面设置专门的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实施,同时,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也需要专门的信息安全审计人员、信息安全营销人员等进行监督检查。这些方向的不断细分,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在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对应教学内容的组织,完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体系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内容相关的知识,强化个人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确保学生在具备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某一方向专业学习的深化,不断提升个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优化

教学内容优化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部分,是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政素养培养的基础支撑条件。虽然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教材革新速度的限制,新型信息安全技术不断涌现,使得教学内容依然滞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难以适应就业和创新创业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可以采用活页教材或微课形式,增设关于新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效弥补教学体系的不足。活页教材及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教师及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分析新型安全技术应用的方向、要点和技术革新点,及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课堂讨论等方式,将新型教学内容与现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优化,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实现教学体系与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5.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

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契合。在知识目标设计中,应当以学生现有知识框架为出发点,以与新型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为实现形式,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在能力目标设计层面,应当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深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推动学生各项能力不断提升;在素质目标方面,应当将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等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明确信息安全行业对国家安全、国际竞争的保障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并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充分借助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在网络教学方面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内容应当以理论知识、行业知识、课程思政等内容为主,教学方法多是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在教学平台中完成视频观看并回答设定的问题后,主动思考课程学习内容。线下教学则可以根据课时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例如在信息安全概述章节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美国棱镜计划曝光为案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应用软件安全章节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解决对应的问题;在数据安全章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安全案例进行讨论。

三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逐渐由单纯的理论型向综合型转变,因此在学生评价方面,应当构建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校企合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精准评估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运行。

新时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保障

1.人才培养方向优化

人才培养方向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导向,同时对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直接影响。在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形势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方向必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都成为主要的发展定位。对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而言,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应当以着眼全国、服务地方、遵循学校整体办学方向为基本依据,通过社会调查、校企合作、企业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前人才培养方向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整体上进行优化,确保课程体系设计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要求,能够实现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提升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课程体系构建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视角分析课程结构设置的适应性、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教学方法应用的灵活性,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参与空间,优化学生参与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推动教学改革更加深化。只有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才能够确保课程体系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全面提升教学成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条件高水平建设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以高水平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教学条件不仅包括硬件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软件层面和教学氛围的构建。以网络和信息化平台为运行基础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需要高校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能够及时关注世界层面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我国信息安全行业最新发展特征,将对应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平台中,还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机会,通过一线操作,真正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差异,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推动课程体系运行成效不断提升。

4.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是确保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的基本保障。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学校层面应当统一协调组织,推动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岗位职务,在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同时,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强化技术创新,吸引部分具有技术应用经验的人才到学校任职,利用专业讲座、课题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一线工作经验及技术应用要点。通过教师队伍的多元交流,更好地推动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教学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体系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结  语

新时期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还面临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相关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而言,要站在历史高度重新审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真正转变传统课程建设理念,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信息安全保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辉.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0):107-109.

[2]王秀英.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214-216.

[3]蔡东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9):173-175.

[4]肖文红.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6):108-109.

[5]刘铭,齐万华.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6):3-4.

[6]袁竞.慕课环境下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56-58.

[7]但唐仁,延霞.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56-58.

[8]何宁业,孙剑,侯丽.案例导入法在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9(12):112-113.

(杨鹏:山东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